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美丽新世界》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反乌托邦小说。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反乌托邦(Dystopia)(又译作"反靠乌托邦"、"敌托邦"或 "废托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据后两者的音译,又可译作坎坷邦。与乌托邦(无)相对,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某些作品描述的反乌托邦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极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这一类小说通常是叙述人类科技的泛滥,在表面上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可能的世界观设定有:人类丧失自由、物质浪费蔓延、道德沦丧、民主受压迫(或以另类方法制造"民主")、阶级制度横行、自杀风气横行等等。故事表达的方法主要是透过一些变量,如人工智能背叛人类,"野人"被带进文化世界等,令主角明白到人类文明已变得僵化或腐化,并带领自己走向毁灭,而主角再从中作出自我的选择。

奥尔德斯·李安纳德·赫胥黎(英文: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年7月26日-1963年11月22日),是英格兰作家,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最杰出的成员之一。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和神秘主义感兴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美丽新世界》是阿道斯.赫胥黎发表于1932年一部优秀作品,又是作者赢得世界性声誉的代表作。阿道斯.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天演论》作者老赫胥黎的孙子这部小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把未来社会描绘成“共有、划一、安定”的孵化室,全体社会成员一律由试管统一孵化而出,千人一面、万众一心。

而书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因孵化事故制造出来的异类、那位到处碰壁的倒霉蛋。 具体地说,《美丽的新世界》预测了600年后的世界。书中描写美国汽车大亨亨利福特代替了上帝,因为福特发明了生产汽车的流水线,使生产飞速发展,这种生产方法终于统治了整个世界,公元也因此变成了“福元”。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在新世界里,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亨用定量配给的“索麻”——一种让人忘掉七情六欲、“有鸦片之益而无鸦片之害”的药品。作者描写了一个保留区内的“野人”,他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新世界”,开始时为物质环境的改变而涕零,欢呼到达了——美丽新世界,随后终因他还有血性,无法适应在流水生产的社会中的白蚁式的生活,加上他认为自己的心上人放荡而无法忍受(新世界的名言:每一个人属于每一个人。故无所谓“放荡”可言),使他最后的精神寄托破灭,终于在孤独、绝望中自尽身亡。在这个“新世界”里,社会安定就是一切,影响安定的思想、艺术、宗教、家庭、情绪及各种差异荡然无存。“野人”的形象就是今天人类的化身,他的处境和悲剧结局令人不寒而栗。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作为小说,《美丽新世界》的情节性并不强,“登场人物都是思想”,可见本书的写法不同于一般,作品不是以形象,而是以给人类带来思索的余地取胜。同时,“这本书和其他预言式作品不同之处乃在于它并非产自直感,而是源于冷静的知性”。通过这本小说,我们大致可领略这位二十世纪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著作作家的深刻思想和写作风格。

《美丽新世界》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十大小说之一。它的特点是在叙述未来的情景时,敏锐的思路透彻地写出了知识分子在机械文明高度发达时,精神上受到压迫的痛苦、孤独无助的状态。由于作者具有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使这些描写具有撼人的力量,使读者可以从作者深刻的思想获益匪浅。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_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zui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1931年的欧洲正是一片混乱。当时,大萧条还处在高峰期,到处是找不到工作的穷人,中产阶级面临着破产,各国z府都摇摇欲坠,各种极左或极右的思潮纷纷出笼,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个拥有更大权力的z府将是必要的。这种想法让一个37岁的英国人感到很担忧。他从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身上,预感到将来一旦这样的z府上台,国家将不再用专政和军队来维持统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科技手段。统治的目标将是经济繁荣,所有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东西都将被取缔,大规模生产和提倡消费将成为国策。人这个物种也将被改造,以符合“新型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他提笔写了一本预言小说,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一个警告。这本薄薄的十多万字的小说,一经发表,就轰动了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的预言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而弥新,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了。这个英国人就是小说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这本小说就是著名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小说之所以名叫“美丽新世界”,是因为小说中描写的“新世界”和赫胥黎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相比,实在是象天堂和地狱那样差别分明。“新世界”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所有一切都是自动化的,人们不愁吃穿,享受着最舒适的生活,每天下班以后,可以乘坐私人的超音速飞机,去世界各地度假旅行。经济繁荣和享受生活成为整个社会唯一的哲学理念,或者说是唯一的宗教,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大规模生产的亨利.福特则被视为新的上帝,他生产出第一辆“福特”T型车的1908年被采纳为新的纪元元年(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福特632年,也就是公元2540年)。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赫胥黎这样推理:人类认识到了科学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享受了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也同时发现了这种生活模式的脆弱性,因为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大到战争动乱,小到失恋生病——都会影响到物质生产,进而在不同程度上使人类社会发生混乱和倒退。于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保证各种物质能够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实现人类的幸福,就有必要消灭这些不稳定因素,比如消灭战争、消灭动乱、消灭生病、消灭失恋等等,总之一切能使个人产生痛苦和不安的因素都必须彻底的消灭。这样,再没有什么能对社会产生破坏作用,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成了“美丽新世界”。

“新世界”的设计者认识到,改造社会的基础在于改造人。以前诸次社会革命,之所以成果不大,就在于它们对人的改造还不彻底。“新世界”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彻底改造人。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好在科学发达,没有做不到的事。人类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终于在公元26世纪,建设成功了这个“美丽新世界”。这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都作出了周密的安排。

其次,虽然人的先天质量是有保证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质量的人来完成的。“美丽新世界”的设计者认识到,如果让高等人去干低等人的活,他势必会感到非常痛苦,这就为社会不安定埋下了隐患。低等人的活只能让低等人去干,因为他们不会觉得在做牺牲。所以对人进行识别和分类是免不了的,必须将人分为ABCDE五等,安排在各自合适的岗位,以适应未来不同的社会分工。识别工作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不同等级的胚胎将接受不同的培养,并且用各种手段强化胚胎之间的差别,以便适应将来不同岗位的需要。比如,在胚胎发育的后期,等级越低的胚胎就供氧越少,最早受到影响的是头脑,然后是骨骼,这样就确保了这些胚胎无论在智力和体力上都是低人一等的。再比如,将来在下水道里工作的胚胎,他的生长环境是一片黑暗,而去赤道地区工作的胚胎的生长环境是被高温加热的。

再次,只给人分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每个人安心接受自己的等级,热爱自己的等级,忠于自己的等级,这样才能避免等级之间的冲突。这必须靠宣传和教育来实现。在“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从婴儿期开始就接受精心安排的说教,哪怕是在睡眠的时候,也会有一只喇叭对着你的耳朵,低声细语,反复灌输各种教条。比如,B等级接受的教育就是“我为我是B而高兴,A太辛苦,CDE又太可怜。”这样一来,教条就会在每个人的意识里生根,你根本不会去怀疑它,更别说去反对它了。一旦人在思想上接受了社会现实,认为发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就不会有自觉的动力去改进社会,那么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就消除了一大半。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最后,以上这些措施只是在先天上保证社会的平稳运作,但是人在后天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会产生很多烦恼和痛苦,这些也必须有办法来消除。最常见的烦恼有两种,一种是性压抑,另一种是衰老。X欲的冲动,感情的软弱,是人类稳定的大敌。为了使每个人X欲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释放,“美丽新世界”提倡性的泛交,男女之间不再有夫妻关系,而只有X交关系。只要彼此愿意,任何男女都可以X交,每天变换性对象。这样人在感情上就不会产生依赖,更不会软弱和偏执。另一个问题是衰老。征服衰老,“并不是因为要保证老年人的健康,而是因为老年人总喜欢消极、退却,相信宗教,靠读书和思考混日子。他们会思考”,这是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所以必须“给他们保健,不让他们生病,人工维持他们的内分泌,像年轻人一样,给他们输入年轻人的血液,保证他们的新陈代谢永远活跃。因此他们就不会老。”除此以外,“美丽新世界”还提供一种安全的麻Z药,叫做“唆麻”(soma),这种麻Z药“具有基督教和酒精的一切好处,却没有两者的坏处”,一旦产生了各种烦恼,只要服了这种药,就会立刻昏昏大睡,醒来以后所有不愉快都会忘得一干二净。

完成人的改造只是第一步,“新世界”的设计者明白,要使社会稳定,还必须控制人的思想。只有思想稳定了,才可能有社会的稳定;思想自由是对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新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社会革命的前奏。允许一个人自由思考,接触各种思潮,将是极具有破坏力的。于是,“新世界”的设计者决定提供各种物质享受的同时,不提供思想自由,因为这种自由的副作用实在太大,将有可能将人类幸幸苦苦创造的物质毁于一旦。在“新世界”里,各种有害思想都象病菌一样被排除在外。人们不再需要宗教,因为没有什么可祝福和祈祷的,人们也不再信仰上帝,而转而信仰亨利.福特。国家用快乐作为思想的替代品,思想的空白被各种各样的娱乐和感官上的刺激所填补。简单的说,“新世界”里人的生活就是由工作和放纵所组成,这种生活方式被看作为幸福,至于和人类苦难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写到这里,“美丽新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大家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个极度繁华的世界,又是个人地位极度卑微的世界。人丧失了思想的功能,只是作为社会的附庸而存在,社会财富不仅是人享受的对象,更成为人为之服务的主人。幸福本来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目的,现在却反过来成为人的枷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赫胥黎写作这篇小说的时代,二十世纪的科学大爆炸才刚刚开始。七十年过去了,小说中的许多预言已经实现(比如克隆技术),而且人类社会的某些发展似乎是朝着小说中的方向在前进。这就表明这篇小说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过时,反而更为紧迫了。这些问题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发展的目的又是什么?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人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又是什么? 这些才是真正重大的问题,恐怕也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美丽新世界》就是为了提醒我们,很多问题我们不知如何回答,所以前进的时候必须保持警惕。也许现在我们还说不上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但至少《美丽新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例,不理想的社会可能是什么样。

对于这样的社会,尽管它有那么多的好处,我们的回答也仍然象书中“野蛮人”(来自“美丽新世界”以外的人)的回答一样:

反乌托邦三部曲之《美丽新世界》,并不次于奥威尔的《1984》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

“实际上你要求的是受苦受难的权利。”

“那好,”野蛮人挑战地说,“我现在就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你还没说要求衰老、丑陋和阳痿的权利;要求害梅毒和癌症的权利;要求食物匮乏的权利;讨人厌烦的权利;要求总是战战兢兢害怕明天会发生的事的权利。要求害伤寒的权利;要求受到种种难以描述的痛苦折磨的权利。”良久的沉默。

“这一切我都要求。”野蛮人终于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