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手机成长缓慢,相关厂商另辟商机

指纹识别手机成长缓慢,相关厂商另辟商机

自Apple iPhone X问世以来,手机行业卷起人脸识别的巨大浪潮。除Apple将2018年底3支新机皆导入Face ID外,Android阵营更是汲汲营营的跟上风潮,深怕一不小心便被竞争对手抛在后头。

就在VIVO以屏下指纹机种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与其竞合关系最深远的OPPO也对外发布3D感测技术的布局,并直接预言在半年内将此技术商用化于自家机种的支付、解锁等应用。

人脸识别VS指纹识别,中低阶智能型手机生物识别大战已先行开打

根据拓墣研究指出,搭载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型手机数量年成长率,除在2018年下滑至10%左右,2019年将可能首见负成长。事实上,自2017年开始,行业内便有一大部分人认为当3D人脸技术成熟后,各手机品牌便会在旗舰机种上采取「弃指纹转人脸」之策略,而此现象其实早已在中低阶手机发酵。

小米(红米)、OPPO、VIVO这一年内相继推出搭载2D人脸识别技术,却没有指纹识别技术的千元人民币机种,虽然此价位机种原本就不一定会搭载指纹识别模块,但这样的机种问世,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样的策略会遏止指纹识别于中低阶手机的成长空间。

相关芯片厂商另辟商机以维持成长

在面临这样急遽挑战的同时,相关厂商无不相继寻求新市场,例如汇顶、Qualcomm、FPC、Elan等厂商,除押宝跟进人脸、虹膜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外,厂商亦同步耕耘IoT、智能家居、车用、Smart Card的指纹识别市场,其中智能门锁领域更让相关厂商怀抱无限期待。

智能家居业者美的集团分享智能锁市场信息,2017年智能门锁市场数量规模约为800万个,而中国市场未来成长空间更是可以期待,其中相关受惠的指纹识别厂商除了从手机产业跨入的汇顶、迈瑞微外,图正科技更是早已生根此产品多年,除设计芯片、算法外,也有跨足SiP封装设计能力,2015年至今超过300%复合成长率更让此市场魅力不言而喻。

文丨拓墣产业研究院 黄敬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