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武威是個閒適而安逸的文化古城。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武威是個富庶而鄉濃的田園都市。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在武威這樣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絲路古城裡,濃郁而豐富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武威小吃則更是名噪河西,風靡四方。所以,到武威,你若品味了武威天馬文化的滄桑與厚重,而未品味武威飲食文化的純樸與獨特,就像去了深圳未去華僑城一樣令人缺憾。真的,不少吃遍了山珍海味自以為是的南方人來過武威,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田園風情與鄉土風味,才知道口袋中並不豐盛的武威人為什麼特會享受安逸。我的一位朋友,在去了文廟、雷臺、天梯山、百塔寺後,我說,我陪你去涼州市場、西郊公園、東關核桃園看看吧,那裡或許有更令你心儀勾魂的東西。朋友一圈兒轉完,品嚐了幾樣武威小吃後,一連說了幾個幸虧幸虧,要不然,此行怕是真正的遺憾了。朋友說,到這些地方賞景,看那人的氣勢,品那食的風味,賞那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風情,體味武威人陶醉田園悠然自得的活法,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一道亮麗風景。許是我們“久聞不知其味”的緣故,這道美麗的飲食風情並未引起我們自己的足夠關注,並未當旅遊資源開發中如何留人留客的一個品牌戰略來研究。真的,從外地遊客的眼裡,解讀武威食文化,是瞭解武威民俗的一個結,更是解讀武威人文化性格和活法的一個結。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武威是西北最“悠閒”的城市之一,“悠閒”的反面是忙碌。民以食為天,人忙為食,人忙必苦,人苦必累。因為那段貧窮困難的日子,武威人苦夠了,累怕了,因而渴望安逸,追求閒適。確實,武威是甘肅乃至西北幾個特別好過日子的城市之一。“好過”的特點,一是蔬菜豐富。二是物價低廉。因為武威東西多,物價就低;因為武威人口多,勞力就便宜。所以,武威人花不了幾個錢,就能買到很多的蔬菜、東西和服務。對過日子的小市民來說,這些都比蘭州金昌強,蘭州要買菜距離太遠,金昌不但風沙大,而且物價也比武威貴。武威人要求不高,不敢比“最大氣的城市”北京,“最豪華的城市”上海,“最溫馨的城市”廈門,“最悠閒的城市”成都,更不敢比“最鮮活的城市”廣州,“最有慾望的城市”深圳。只要和周邊的兄弟城市比一比,和自己過去的日子比一比,武威人就覺得“知足”了。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確實,武威人是極易“知足”的。這種“知足”,是武威這個田園都市的悠閒品格鑄就的。不少外地人初到武威,都會對武威的人多感到驚呀!說一個邊陲小鎮,沒想到人那樣多,大街上,茶攤上到處是慢悠悠的步履,悠哉哉的食客。說武威人那個會過日子、會享受勁兒啊,真讓掙夠了錢而不知怎麼享受的外地人汗顏,羨慕。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事實正是這樣,有一則笑話,林彪叛逃摔死在溫都爾汗後,武威的百姓想不通,“這小子也真是哩,天天吃著羯羊肉,怎麼還不知足,還反黨呢”。那時,能吃上羯羊肉的只有公社書記和上面來的領導。普通老百姓呢,難得有白菜蘿蔔,即使野菜、沙蔥、石蔥、苣苣菜、豬耳朵(車前子)、馬纓子(防風)、黃花拉(蒲公英)、苜蓿、牛鼻子等這些野生的東西,長不出三片葉兒就被人挖個精光了,更不要說有點肉吃。生活困難,慾望就低。涼州人的食譜裡,名聲最亮豁的是“山藥(即土豆)米拌麵”,涼州人“三天吃不上山藥米拌麵,心裡就乾焦乾焦的了”(渴盼)。可見山藥米拌麵在涼州人生命歷程活中的份量。古浪人“早上團山藥,中午煮山藥,黑飯(晚飯)變不過,山藥一切兩半個”,盼的是一日三頓的山藥不要斷頓。“早上團山藥”指“山藥攪團”,早上起來,“油潑辣子油潑蒜,熱熱地吃上個攪團,攪團若要好,三百六十攪”,就覺賽過神仙了;上午,人人上工,中午回家,就沒時間覺那三百六十攪,只好囫圇煮山藥;黑飯吃罷不幹活,就沒必要吃飽,“山藥一切兩半個”,拌一頓山藥拌湯足矣。又可見,在那個時候山藥是涼州人、古浪人的命根子,它鑄就了涼州人、古浪人的血肉之軀。民勤人最想的是一年四季能吃上四樣好東西:“幹添”、“直頂”、“橫啃”、“亂抓”。幹添指“炒麵”,直頂指“胡蘿蔔”,“橫啃”指“玉米棒子”,償若天旱不下雨,沒有了這三樣好東西,就只好爬到沙棗樹上“亂抓”又幹又澀的沙棗子充飢了。(沙棗)民勤不虧是天下有名的文化之鄉,吃著那些辛酸無柰的東西,也不忘幽它一默,窮樂一番。天祝人呢,就怕冷子把青稞打了,青稞糊糊,青稞炒麵怕是無望了。若一年能吃上一頓他們認為林彪那小子“才能吃上的”“羯羊肉”,打一打牙祭,那就是過年,就是奢侈,就不枉來了一趟人世。

大話絲綢之路名城武威

可見,武威人是特別容易滿足的一族,滿足了就覺活得舒適而悠閒,灑脫而自在。日子一好,就把這種舒適、悠閒、灑脫、自在活到了大街上,活成了河西走廊乃至甘肅的一道亮麗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