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飛翔的大鳥,立志建立宏偉功業,且看他如何一鳴驚人

公元前357年,齊桓公的嫡長子田因齊承襲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威王。齊威王即位後,整日飲酒作樂、醉生夢死,三年之間,竟然完全不理朝政,只知道沉溺於鶯歌燕舞之中,國中許多大臣見到這種情況,便紛紛放棄職責而爭權奪利,大肆貪汙索賄。

仰望天空飛翔的大鳥,立志建立宏偉功業,且看他如何一鳴驚人​ 可是,三年後的冬天,威王突然召集大臣聚會,以前所未有的威嚴和雷霆萬鈞之勢,當場下令處死一些大臣,朝廷上下為之譁然。從此,所有大臣都嚴於約束自己,秉公辦事,齊國逐漸成為東方的強國。齊威王為何龍顏大怒,且前後判若兩人呢?

原來戰國時代,群雄爭霸,各國家之間無時無刻不在想方設法打擊其他國家,戰火也是此起彼伏,每個國家都想尋找時機爭霸稱雄。戰國時代,一個國家要想爭霸,就得依賴人才,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國家擁有一批精幹、敬業的文臣武將,就能迅速增強國力,提高軍事戰鬥力。比如魏國通過重用吳起,成為戰國中期的強國;李悝在楚國改革,使楚國國力大增;秦國也依靠商映變法,實現了國富兵強。從齊國國內形勢看,齊恆公田午在世時,手下也聚集了一批能臣猛將,他們在政治、軍事上均有不凡的表現,不過朝中也有一批野心家,只是他們沒有顯露出來,年輕的齊威王又難以辯識忠奸,所以制定了一個蟄伏觀察,蓄勢待發的方略,以分辨忠奸。

仰望天空飛翔的大鳥,立志建立宏偉功業,且看他如何一鳴驚人


於是,齊威王故意放棄處理朝政,靜觀群臣的反應,並用拒絕群臣勸諫的過激手段,來考驗是否有忠心不怕死的大臣。此外,齊威王又建立情報系統,秘密調查群臣的各類活動情況。聰明過人的稷下先生淳于髡看到國內秩序混亂,再也等不下去了,他設法去見威王,說要給威王解悶逗樂。他對威王說:“我們國家有一隻大鳥,三年來不飛也不鳴,這是隻什麼鳥?它為何不飛不鳴?”聰明的齊威王一聽就明白了,於是他也隱晦地回答說:“此鳥我知,就在眼前,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以此來告訴淳于髡,自己目前只是蟄伏,遲早會一飛沖天的,一定會幹一番菱轟烈烈的大事,讓天下的人都像仰望天上飛用的大鳥一樣,驚歎自已的宏偉功業。

仰望天空飛翔的大鳥,立志建立宏偉功業,且看他如何一鳴驚人


淳于髡心中甚喜,就告退出朝,並以焦急的心情天天等待著威王的實際行動。但是,淳于髡等了一段時間,仍不見威王有動靜,所以決定再次試探威王。有一天,齊威王又召淳于髡進宮喝酒。淳于髡趁機說:“酒喝得太多了,就沒了禮法,鬧出亂子,興奮到了極點,就會樂極生悲。不僅喝酒是這樣,世間萬事萬物無不如此。月盈則虛,日中則移,過了限度盛會變衰,好會變壞,而沒了秩序則會產生混亂。”齊威王自然聽出了淳于髡的“弦外之音”,知道他這是在指責自已長夜之飲,亂了朝廷法度,擾亂了治國的獲序。其時,齊成王已經把朝臣的情況瞭解得差不多了,正打算採取行動。他聽到淳于髡的進言,立即下令新殺了一批弄虛作假的臣子,樹立了自己的深沉、穩重、雷厲風行的形象,懾服了群臣。

其後,齊威王還任命鄒忌、淳于髡等擔任要職,使齊國國力迅速增強,並最堅成為成震四方的霸主,齊威王也因此給後世留下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典故。如果齊威王在即位之初,就大刀斧整頓朝綱,不僅會遇巨大阻力,難以達到預期目的,且還有可能功虧一簣,甚至折戰沉沙。聰明的齊成王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以忍耐的心態蟄伏起來,終於在各方條件具備的時候,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雷厲風行,從而使齊國迅速強盛起來。

仰望天空飛翔的大鳥,立志建立宏偉功業,且看他如何一鳴驚人

在老子的描述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得“道”的先賢們,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體現道的特質。他們深知道之嚴謹,所以凡事三思而行、誠惶誠恐、謹小慎微;他們深道的深遠,所以心懷敬畏,從不妄自薄,而是藏鋒不露,蓄勢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