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爱奇艺网综爆款制作的方法论,拿去不谢!

5月17日,以“创新·共赢”为主题的2018爱奇艺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此次大会涵盖开幕式、iJOY悦享会、iVR、iQUT发布会、影游互动、网大、网剧、影业、儿童、智能视频、文学、网综、动漫、爱奇艺号共计14场高峰论坛,全景式展现科技与娱乐交织碰撞下,中国娱乐产业方方面面出现的变化和机遇。

5月18日,爱奇艺网综分论坛如期召开,主题为“年轻力—超级网综时代下的创新核心”,学界专家和行业精英以此为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接下来,综艺君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各位行业精英都对网综发展发表了哪些新锐观点和独特看法。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网综登顶的“七大关”

这里有爱奇艺网综爆款制作的方法论,拿去不谢!

随着《中国有嘻哈》在爱奇艺的播放,我们发现网综这扇窗户被打开了,就是今天的主题——年轻力。大家现在都在琢磨怎么更年轻、怎么样抓住年轻人、当下的共鸣在哪里。

网综的一个窗户刚刚被打开,接下来能不能形成一股潮流?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代表爱奇艺感谢此时此刻来到的嘉宾,是你们保持了“年轻力”。

网综的整个市场规模、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说明网综整个市场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蓄势待发的过程。纵观中国综艺市场发展规模,从2014年的133,到2018年目前的331,从刚开始有30%的增长,到现在的稳定增长,这并不算是大幅度下滑,而是一个平缓增长期。

这其实是一个健康的增长过程,说明没有太大的泡沫存在。另外,25%的增长率比较正常,不需要太快。从赔到赚,买和赔是一个正比关系。

每年综艺的规划会上,我们都会提:“Q1-Q4我们买什么综艺?”“湖南、东方、江苏卫视做什么?头部的综艺做什么?”

单一的综艺节目不赚钱,但网综整体上可能并不赔钱。我发现我们2018年第一季就赚钱了,《热血街舞团》我们是6亿多的收入,赚的不是一点,目前爱奇艺的网综整体上都开始赚钱了,这几个头部综艺一下子就把爱奇艺整个的网综盈利水平提升了。

对于一个商业平台来说,要想实现盈利,必须在自制方面花大力气,其实,赚不赚钱和专业团队密切相关。

那么,“七大关”的观点是什么?第一个大关口是“流量、收入、数量”,这三个必须得稳定,不能忽高忽低,有可能今年或者明年,视频网站会上一个大台阶,能够稳定发展。

另外,有关创收模式方面,不单单是广告收入,爱奇艺首开了综艺会员收入模式,2018年我们的自制综艺收入指数大约是226,投资效益比非常高。所以,降低综艺数量,提升节目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或许是我们能够拼到最后的法宝。

第二个是“泛二次元动力”,第三个是“技术童心升级”。我们不能老拿电视传统的模式平移到互联网上,我们需要依靠AI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面升级。我们综艺组都去看了《头号玩家》,《头号玩家》其实真的是一个综艺,它有人机虚拟和真实互动,我们也想用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让大家一起来嗨。希望未来有更牛的团队,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至于第四个,就是“价值观”。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年轻人终究会唾弃你。2018年,爱奇艺将围绕“新青年”来做,一定要选拔出新的健康正能量的偶像,一定要形成文化的潮流,后续我们会开发出一些新的且更加具有创意的综艺。

爱奇艺副总裁车澈:我年轻,我创新。

这里有爱奇艺网综爆款制作的方法论,拿去不谢!

什么是超级网综?我觉得可能在2017年之前,很多人觉得它只是一个概念,那个时候的“超级网综”,大家都觉得是互联网企业抛出来的噱头。但经过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以及之后的一些剧情式综艺项目,超级网综已经从概念层面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一类节目。所以,什么是超级网综?它应该有超级商业价值、超级品牌价值和超级影响力。

为什么要做头部综艺?现在市场上的节目很多,只有头部的内容才能拿到头部的价值,《热血街舞团》获得了6.5亿的招商总额,我个人认为它绝对不会是网综招商的峰顶,未来5年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内容跟VIP付费业务是彼此联动,关系紧密的,从《中国有嘻哈》开始,我们不断为VIP定制他们付费的内容,不断创新我们的内容价值。

现在泛娱乐行业不断地成熟起来,头部IP开始在做增值服务,预售都是非常的好。除了商业价值,今天的主题是年轻力,爱奇艺一直致力于深耕青年文化,希望带动小众文化的关注,引领大众审美,引领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我们最后的目的。

实际上,现在的节目要讲价值观,超级网综拥有超级影响力之后,不仅在商业上,一定要向大众传递正能量,前几天汶川纪念十周年,我们的团队专门过去进行了慰问演出,我们不光要获得行业的口碑,还要负起社会责任,希望通过几档节目推动我们的影响力。

我们讲创新——每个人都认同这个。过去十年的综艺市场,所有的爆款都源于“创新”。爱奇艺从《奇葩说》开始一直到《中国有嘻哈》,有敢于创新的力量,所以才打造出了爆款综艺。

我们内部有一个口号叫“去创造、不跟随”,鼓励我们团队千万不要去跟随市场的潮流做节目,因此“去创造,不跟随”才是我们节目创作的理念。现在综艺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你只有选择新的题材,新的赛道,才有突围的可能。

讲到创新,首先是题材创新,我们会选择全新不同的赛道,挖掘年轻人喜欢的题材,将每一个小众题材走向大众。我们瞄准的所谓小众,实际上,认为他能够做成大众的,比如说唱、街舞、接头篮球、二次文化等等,我们在垂直类小众圈层打造了一系列圈层偶像。

真人秀发展到现在,真人秀和戏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希望通过强剧情激发观众的参与度,用节目赛制的设置打破传统选秀的模式,让嘉宾有更大的发挥,剧情跟传统选秀之间应该有好的连接,而不是完全的颠覆。

《机器人争霸》里面,我们的几位嘉宾并不是机器人格斗的玩家,包括Anglebaby、林更新,他们其实是小白视角,由浅入深,以他们的视角完美地覆盖到观众,我们称之为——电竞式的真人秀,其实是可以用到很多真人秀的题材上。

除了题材创新,手法创新,在内容营销领域,也一直在做着创新尝试,比如说《热血街舞团》口播创新。我们一开始讨论,如果是一个舞蹈节目,有没有可能用舞蹈的方式进行一个广告口的呈现?开始大家都觉得很难,但事实证明,只要你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也许就能做出来。我的客户对这样的口播创新,表示非常满意,这种“不伤害用户的”体验,甚至很多人都说很喜欢。

现在的超级网综,不仅仅依赖于广告的收入,我们相当于做了一个“产品”,广告费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货币化方式,构成这个节目的收入方式。

比如广告、会员收费、直播打赏、综游联动、还有电商直接进行商品售卖等等。

爱奇艺对于“年轻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年轻人更具有消费能力,我们的用户构成非常年轻化。同时,年轻人的扩散力非常大,当青年人认可一个网综,他们会起到非常大的扩散作用,希望年轻人看到什么。

争夺年轻用户的时间与话题,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我一直认为超级网综的竞争对手绝对不是另一档超级网综,无论是影视剧、综艺节目、线下娱乐、体育赛事,甚至酒吧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果年轻人把时间花到其他时间上,他就没有时间来看综艺节目。爱奇艺35岁以下的用户超过80%,而根据综艺用户的数据来看,年轻人比例更高,我们必须制作优质潮流的内容,才能通过我们的综艺IP稳定我们的用户。

因此,我们要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创新大众传播,我们受众是年轻人,所以我们要换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用更符合他们口味的表达方式做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其实也有利于向年轻人传播正能量。

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团队,每天想创新的内容,创新的题材,我们的思考是有限的,特别欢迎行业里的同事,包括媒体给我们多提一些建议,跟我们共同开发创作,联合制作更多的超级网综,只有达到互相的交流和碰撞,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在2018年、2019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创作出更多新赛道、新提法的新的网综,所以“共创作,一起疯”。

《偶像练习生》总导演陈刚:让偶像回归音乐舞台

这里有爱奇艺网综爆款制作的方法论,拿去不谢!

偶像养成类综艺应该怎么做?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特别想讲一下《偶像练习生》的“前状”。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练习生的节目,十几年来,我一直做的是草根选秀,草根和练习生的差别太大了。

首先,我会担忧选手资源和质量的问题,会有那么多的练习生吗?但是,后来我们去到几十家练习生公司,当时的感受是: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能够推动练习生这个行业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发现这个很特别的组群”。

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了《偶像练习生》,节目的力量也好,大家的热情也好,整体上都推动了这档节目。还记得我们节目的总编剧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这个节目的核心思想就是‘越努力,越幸运’”,用自己的努力付出,去获取那份幸运的出道机会,也许还不是100%。”

当时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对,能够打动每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从《偶像练习生》带给我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所以,在今天这个主题之下,我带来的是“让偶像回归音乐舞台”。我们将练习生最为日常的状态复刻到内容舞台,很真实的把他们日常生活呈现出来,他们在自己宿舍里面,过着没有手机的生活,据我了解,哪怕是有手机的,也都是老人手机,周末的时候打打电话。在《偶像练习生》节目中,他们面对的是渴望已久的音乐舞台,他们其实是付出了很多,有泪水有汗水,让偶像回到音乐的舞台,他们都在这个过程当中。

有关《偶像练习生》,其实是有两个核心的内容点:一个是“偶像养成”,一个是“制作音乐”。在整个偶像养成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第一个是“偶像养成”,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思想”决定偶像养成的走向,到底用什么“思维”做偶像,这是一个关键词。

这个思维决定你怎么做事情,怎么判断事情,什么内容是符合他们的,什么内容不符合他们,什么内容是能抓住制作人群体的、抓住偶像群体的。

在整个思维体系里面,我们考虑来做这个内容的人,就是导演自己,你到底怎么定位,你在这里干什么。在TV选秀的时候,感觉导演的“话语权”很大,但那个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导演要非常清楚,你在哪里,你在干什么,你在做什么样的事情。

前两天有一位朋友跟我说,陈导,你有没有感觉自己是人生总导演,我说我们可以不做朋友吗?如果把自己定义在上帝的视角,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说你是人生总导演,他们的一切你在控制、调整,让他们发生着你想要看到的事情——对不起,这个不是《偶像练习生》。

从粉丝到练习生,我们在中间起着一个“桥梁”的工作。在让他们产生大量交互内容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视角,去说“练习生们你们要这样去做”“全民制作人、粉丝们应该这么看他们”——那我们就不是偶像养成。要把自己放在中间地带,让他们大量地去交流,相互知晓对方的情况。因此,“真实、速达、体验、产品”这是我们大量交流过程中总结下来的偶练关健词。

很多朋友问我,陈导,你没有剧本吗?我说有啊,我们的剧本其实就是他们整个的行程安排,我们在记录他们所有的一切,不会干涉影响他们,他们是什么日程,我们就记录什么日程。

所以,我们天天都在记录,天天都在拍摄,天天都在码线,天天都在等。所以付出的素材代价和后期代价是大家不可想象的,我们的素材量是2000多T,什么概念?我们一期半的素材是人家一季节目的素材。特别是后期整个剪辑过程,一把辛酸泪。

第二个是音乐制造

,我突然发现原来练习生都是音乐人,他们每个人都在参加音乐创作,在他们参与编创过程当中,给我们带来了比较清晰的偶像养成的新思维。

观看整个《偶像练习生》,观众一边在看他们的个人魅力呈现,同时也着实期待他们最后的音乐的表达。当然,除了音乐本身的旋律能够抓人之外,你会突然觉得这首歌其实是有灵魂的。

在整个《偶像练习生》内容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是偶练矩阵的布局过程,通过爱奇艺的技术,给我们产生了大量的内容交互体系,开创了偶像养成互联网选秀的全新局面,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同时给与了我很大的鼓舞。

另附:圆桌讨论,深耕年轻文化,赋能创新团队。

爱奇艺副总裁、节目开发中心总经理:以《偶像练习生》等头部项目为例,制作生产环节绝不是多个供应商的简单整合,而是基于内容内核,整个团队在同一明确目标下的紧密协作和精耕细作。

爱奇艺副总裁、《热血街舞团》总导演车澈:在做真人秀上面,我们和艺人的交流要遵循三点,首先不要出现服务心态,要让艺人理解我们想呈现的效果;其次保护艺人,让艺人相信我们的初衷是保护艺人,塑造艺人;最后找到合适的剖面,真人秀没有综艺感差的嘉宾,只是可能没找到好的“场”,因此我们要提供舒服的“场”,选择合适的剖面,就能最大化展现明星嘉宾魅力的一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绍刚:网综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在娱乐平台和年轻人的关系中,娱乐平台提供优质的内容给年轻人,年轻人对于感兴趣的娱乐内容会有自己的判断。除了娱乐平台制作的头部超级网以外,小体量、演播室、常态化内容的回归,同样是网综发展到现阶段,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制作方、平台方关注的。

《偶像练习生》总导演陈刚:在综艺内容制作中,后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音乐情绪的把握,嘉宾真实的反应,整体的节奏都是拿捏内容,塑造人物非常重要的点。在海量素材里找到最想表达的情绪,记录最真实的状态,利用后期在音乐、艺术,甚至是引导和包装上的艺术塑造,能够实现对综艺内容的升华。

爱奇艺内容营销总监陈麒伊:娱乐营销是服务于创作团队的一方,我们从海量素材中提炼出用户想看的,同时表达创作团队的想法。在营销和推广过程中,我们是真情实感在做营销,通过对细节的挖掘和仪式感的呈现,吸引更多路人加入节目受众群体中。

这里有爱奇艺网综爆款制作的方法论,拿去不谢!

这里有爱奇艺网综爆款制作的方法论,拿去不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