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今天不開車,我們聊一聊吃這個話題。

作為慾望的兩大代表,食與色皆為人性。

我是一個對吃毫無興趣的人

別人是為吃飯而活著

而我是為活著才去吃飯

吃是人類一大欲望

就拿《金瓶梅》這部經典鉅著來說

這部書裡的主人公

一個性能力超強

被譽為山東打樁機的西門慶

對,就是他

這個被世人誤解幾百年的奇男子

說到這裡

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

這個渣男有啥可說的?

你錯了,他可比你有品位多了

西門慶是個極會做生意的人

他家原來只有一間小藥鋪

基本上賺不了什麼錢

都對不起西門大官人這個稱號

但追夢少年西門慶並不氣餒

短短數年時間

就從一家小藥鋪發展壯大成

清河縣最大的綜合性商業投資集團

業務範圍涵蓋日用百貨,醫藥,金融

投資等多個領域,身價上億

躋身清河縣首富的寶座

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門大官人

當然

有錢人的品味真的是你想象不到的

就拿吃來說吧

金瓶梅里對“食”的描寫

篇幅和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色”

據考證,金瓶梅成書於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

書中所記述描寫的吃喝宴飲

全是當時的民間飲食

甚至可以說是

明代“江湖菜”、“商務菜”的代表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粗略統計金瓶梅中所列舉的食品

主食、菜餚、點心、乾鮮果品等達280多種

比如,僅以蛋的做法

金瓶梅中就有

攤蛋、煨蛋、灑蛋、糟蛋、蒸蛋、煮蛋等

其中有些做法至今還盛傳不衰

金瓶梅中寫到茶有19種之多

茶字出現734個,飲茶場面234次

寫到酒24種之多,酒字出現2025個

大小飲酒場面247次

書中涉及的飲食行業則有20多種

其描寫的精細程度

今天看來也是很讓人驚歎的

而且,書中凡飲食描寫

均散發著濃濃煙火氣息

不造作,不隱惡,直面生活,活潑生動。

金瓶梅中提到的糕點、小吃也非常多

有果餡椒鹽金餅、蒸酥果餡餅兒

梅桂菊花餅兒、黃韭乳餅

春不老蒸乳餅、裂破頭高裝肉包子

玉米麵鵝油蒸餅兒、酥油松餅

玫瑰元宵餅、果餡團圓餅

衣梅、玫瑰八仙糕,等等。

很多小吃書中並沒有寫出做法,後人只能揣度。

比如李嬌兒生日宴上那道裂破頭高裝肉包子,

它類似於今人的生日蛋糕。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金瓶梅中還大量出現

並非現代人熟悉的龍井、烏龍、碧螺春等

比如胡桃松子泡茶、福仁泡茶

蜜餞金橙子泡茶、鹽筍芝麻木樨泡茶

果仁泡茶、梅桂潑滷瓜仁泡茶

榛松泡茶、木樨青豆泡茶

土豆泡茶、芫荽芝麻茶……

對現代人而言

花果入茶尚可接受

用土豆、芫荽(香菜)泡杯茶

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金瓶梅中還多次出現“香茶”一詞

比如第四回

西門慶二會潘金蓮

向袖中取出銀穿心、金裹面

盛著香茶木樨餅兒來

用舌尖遞送與婦人。

第二十六回

跟西門慶私通的僕婦宋惠蓮

口裡常噙著香茶餅兒

這香茶並非飲品,而是一種香料

噙在口中或燻於衣飾,以清香口氣體味

這恐怕就是最早出現的

類似於現代的“口香糖”之類的東西了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一些重要宴請場合

自然不能只有家常菜

還需一些“高檔菜”。

你比如,第六十一回

常時節為答謝西門慶贊助購房銀

特意叫妻子做了“螃蟹鮮”

四十個大螃蟹,都是剔剝淨了的

裡邊釀著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兒

糰粉裹就,香油煠、醬油醋造過

香噴噴酥脆好食。

常二嫂做這道菜

綜合運用了剔、剝、釀、裹、煠、造等手法

原殼裝原味,巧妙別緻。

難怪吳大舅嘗過後誇獎說

我空痴長了五十二歲

並不知螃蟹這般造作,委的好吃

至於西門慶

常拿來宴請賓朋的是

被稱作“長江三鮮”之一的鰣魚

在很多人看來,西門慶此舉

不免有炫耀之嫌

明朝年間,鰣魚被規定為南京應天府的貢品

西門慶府中能吃上鰣魚

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有錢真好

而這樣珍貴的鰣魚

西門慶竟送過兩條給應伯爵

以至於後者說

江南此魚一年只過一遭兒

吃到牙縫裡剔出來都是香的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那時候筵席上很少海鮮

不過

金瓶梅里提到了很多看似比海鮮還珍奇的食物

比如第十回提到的駝蹄、熊掌

第四十三回提到的

煮猩唇、燒豹胎、烹龍肝、炮鳳髓。

菜名的誇張

不意味著真有什麼猩唇、豹胎、龍肝、鳳髓

就像我們現在的菜餚裡

鳳爪其實就是雞爪

獅子頭其實是特質的豬肉丸子

當時的猩唇、豹胎、龍肝、鳳髓

可能都是用替代食物製作的

金瓶梅常用的一句飲宴用語是“湯飯齊上”

書中寫到的湯品也不少

和合湯、銀絲鮓湯、韭菜酸筍蛤蜊湯

黃芽菜並汆的餛飩雞蛋湯

滿池嬌並頭蓮湯、汆肉粉湯

肚肺羹、內臟湯、肚肺乳線湯

雞尖湯、合汁湯、百寶攢湯,等等。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上湯既是宴會壓軸的節目

也是廚役出彩討賞的機會

第四十一回

吳月娘、李瓶兒在酒宴中和喬大戶家結為兒女親家

宴會即將結束時

廚役奉上一道果餡壽字雪花糕

喜重重滿池嬌並頭蓮湯

割了一道燒花豬肉”

壽字糕好理解

無外乎是糕上印個壽字。

第七十二回

看到潘金蓮說要給西門慶上盞

芝麻鹽筍慄絲瓜仁核桃仁夾春不老海青拿天鵝木樨玫瑰潑滷六安雀舌芽茶

說實話

我都無法一口氣讀完這道茶名。

這茶的配料

芝麻、鹽筍、慄絲、瓜仁、核桃仁還算尋常

至於“春不老”

由於金梅瓶自帶的“小黃書”屬性

我一度把它劃為

諸如“牛歡喜”的“以形補形”的食物

直到請教了朋友

才知春不老乃雪裡蕻

最搞不懂的是“海青拿天鵝”究竟為何物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查過資料後在知道

在學界,有人認為海青是青橄欖

拿天鵝是白果

有人說‘春不老’和‘海青’應在一起

指綠色的鹹菜

而‘天鵝’指的是白色的核桃仁

也有人說,這茶中有鵝肉

還有一種說法

海青指海東青,是一種雕的名稱

有人猜測‘海青拿天鵝’比喻的是吃茶的方法

要伸出指頭到茶裡撈取那些五花八門的配料

和海東青捕食天鵝的手法相似

不過茶名中有“海青拿天鵝”

應是比喻這道茶手法複雜

因為是專門給西門慶吃的

潘金蓮此舉有炫技之嫌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所謂飲食男女

其實食慾和性慾是相通的

一般來說

食慾旺盛的人性慾往往也旺盛

所以西門家的男女不光一味好淫

還一味好吃

個個都顯示出窮奢極欲的一面來

李瓶兒是出了名的千杯不醉

潘金蓮最好的就是金華酒

吃什麼都點名要配金華酒

我還納悶古人怎麼如此善飲

後來才知道

宋時大家喝的一般都是黃酒

味道甜甜的度數不高

每每家宴一飲就是一罈

李瓶兒就曾向潘金蓮勸酒說“好甜的酒兒”

要是換了二鍋頭之類的燒酒

估計兩瓶就放倒了一桌人

都說“酒是色媒人”

那也是甜甜的酒喝起來才更有情調更能助性。

在中國

生命力最強的可能就是飲食文化

即使隔了數百年

西門家的一席菜

仍然活躍在如今老百姓的舌尖上。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一部《金瓶梅》

有人見風月,有人見世俗

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說

書中的吃喝最迷人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

美食才是打開金瓶梅的正確方式

當然,世人對於西門慶的誤解

是不言而喻的

而我認為

西門慶並不像那些土鱉暴發戶一樣

胡吃海喝

從他身邊有這麼多妻妾便知道

西門慶絕對是一個有著高級生活趣味的人

有品位的人當然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理念

我們從食色這兩件人生最重要的事來看

這個男人的品位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吃絕不含糊

就算請朋友吃飯,堅決維持家宴的格調

雖然貴為清河縣首富

但西門慶沒有放任品位停留在城鄉結合部的洗剪吹

而是注重細節

哪怕在家裡燉個豬頭

都能燉出舌尖上中國的品質。

色就更不用說了

拋開古代的婚戀制度

他一生娶到8個妻妾14個情人

沒有一個是霸王硬上弓

為什麼姑娘們都心甘情願被他撩?

更何況他還是個能力超強的打樁機。

你說那個姑娘會拒絕這個品位優雅的男人?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400年的《金瓶梅》

這部80萬字的史詩般著作

非常有爭議

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它是一部小黃書

而在少數人眼裡

比如在那個全中國最會笑的人眼裡

他卻是一部商業管理鉅著

甚至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

性在中國是長期被演義成羞恥,墮落

甚至惡俗的代名詞

但這部80萬字的史詩般著作

不可描述的部分其實所佔整部書籍的很少的篇幅。

區區不過2萬字

如果真是黃書

就像我文章開頭所說的

全中國最會笑的男人

早就把這部書悟透了

層次不到的人是看不穿的

這本書也只會告訴你

縱慾有風險,脫褲需謹慎

而有格局有慧根的人

這本書還想告訴你一個道理

只有足夠優秀的人才配被足夠多的人誤解。

即便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

絕大多數人們依然拒絕承認西門慶的優秀

貶低他的人品,嫉妒他的風流,唾棄他的荒淫

這到底是誰的錯呢?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張愛玲在《中國人的宗教》曾說

就因為對一切都懷疑

中國文學裡瀰漫著大的悲哀

只有在物質的細節上,它得到歡悅

奈何“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我們能做的

也只剩下詩酒趁年華

珍惜現在的擁有

玉液珍饈,浮世男女

或許美食才是打開《金瓶梅》

以及中國市井文化的一把鑰匙

盤盞之間,人物的哀愁與喜樂

慾望與掙扎,全部豐腴起來、生動了起來。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餓了,洗洗睡吧,你都胖成豬頭了,還吃?

若沒有西門慶這個打樁機,哪來舌尖上的《金瓶梅》

好奇 | 故事 | 電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與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