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今天不开车,我们聊一聊吃这个话题。

作为欲望的两大代表,食与色皆为人性。

我是一个对吃毫无兴趣的人

别人是为吃饭而活着

而我是为活着才去吃饭

吃是人类一大欲望

就拿《金瓶梅》这部经典巨著来说

这部书里的主人公

一个性能力超强

被誉为山东打桩机的西门庆

对,就是他

这个被世人误解几百年的奇男子

说到这里

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

这个渣男有啥可说的?

你错了,他可比你有品位多了

西门庆是个极会做生意的人

他家原来只有一间小药铺

基本上赚不了什么钱

都对不起西门大官人这个称号

但追梦少年西门庆并不气馁

短短数年时间

就从一家小药铺发展壮大成

清河县最大的综合性商业投资集团

业务范围涵盖日用百货,医药,金融

投资等多个领域,身价上亿

跻身清河县首富的宝座

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门大官人

当然

有钱人的品味真的是你想象不到的

就拿吃来说吧

金瓶梅里对“食”的描写

篇幅和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色”

据考证,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

书中所记述描写的吃喝宴饮

全是当时的民间饮食

甚至可以说是

明代“江湖菜”、“商务菜”的代表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粗略统计金瓶梅中所列举的食品

主食、菜肴、点心、干鲜果品等达280多种

比如,仅以蛋的做法

金瓶梅中就有

摊蛋、煨蛋、洒蛋、糟蛋、蒸蛋、煮蛋等

其中有些做法至今还盛传不衰

金瓶梅中写到茶有19种之多

茶字出现734个,饮茶场面234次

写到酒24种之多,酒字出现2025个

大小饮酒场面247次

书中涉及的饮食行业则有20多种

其描写的精细程度

今天看来也是很让人惊叹的

而且,书中凡饮食描写

均散发着浓浓烟火气息

不造作,不隐恶,直面生活,活泼生动。

金瓶梅中提到的糕点、小吃也非常多

有果馅椒盐金饼、蒸酥果馅饼儿

梅桂菊花饼儿、黄韭乳饼

春不老蒸乳饼、裂破头高装肉包子

玉米面鹅油蒸饼儿、酥油松饼

玫瑰元宵饼、果馅团圆饼

衣梅、玫瑰八仙糕,等等。

很多小吃书中并没有写出做法,后人只能揣度。

比如李娇儿生日宴上那道裂破头高装肉包子,

它类似于今人的生日蛋糕。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金瓶梅中还大量出现

并非现代人熟悉的龙井、乌龙、碧螺春等

比如胡桃松子泡茶、福仁泡茶

蜜饯金橙子泡茶、盐笋芝麻木樨泡茶

果仁泡茶、梅桂泼卤瓜仁泡茶

榛松泡茶、木樨青豆泡茶

土豆泡茶、芫荽芝麻茶……

对现代人而言

花果入茶尚可接受

用土豆、芫荽(香菜)泡杯茶

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金瓶梅中还多次出现“香茶”一词

比如第四回

西门庆二会潘金莲

向袖中取出银穿心、金裹面

盛着香茶木樨饼儿来

用舌尖递送与妇人。

第二十六回

跟西门庆私通的仆妇宋惠莲

口里常噙着香茶饼儿

这香茶并非饮品,而是一种香料

噙在口中或熏于衣饰,以清香口气体味

这恐怕就是最早出现的

类似于现代的“口香糖”之类的东西了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一些重要宴请场合

自然不能只有家常菜

还需一些“高档菜”。

你比如,第六十一回

常时节为答谢西门庆赞助购房银

特意叫妻子做了“螃蟹鲜”

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

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

团粉裹就,香油煠、酱油醋造过

香喷喷酥脆好食。

常二嫂做这道菜

综合运用了剔、剥、酿、裹、煠、造等手法

原壳装原味,巧妙别致。

难怪吴大舅尝过后夸奖说

我空痴长了五十二岁

并不知螃蟹这般造作,委的好吃

至于西门庆

常拿来宴请宾朋的是

被称作“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

在很多人看来,西门庆此举

不免有炫耀之嫌

明朝年间,鲥鱼被规定为南京应天府的贡品

西门庆府中能吃上鲥鱼

实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有钱真好

而这样珍贵的鲥鱼

西门庆竟送过两条给应伯爵

以至于后者说

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

吃到牙缝里剔出来都是香的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那时候筵席上很少海鲜

不过

金瓶梅里提到了很多看似比海鲜还珍奇的食物

比如第十回提到的驼蹄、熊掌

第四十三回提到的

煮猩唇、烧豹胎、烹龙肝、炮凤髓。

菜名的夸张

不意味着真有什么猩唇、豹胎、龙肝、凤髓

就像我们现在的菜肴里

凤爪其实就是鸡爪

狮子头其实是特质的猪肉丸子

当时的猩唇、豹胎、龙肝、凤髓

可能都是用替代食物制作的

金瓶梅常用的一句饮宴用语是“汤饭齐上”

书中写到的汤品也不少

和合汤、银丝鲊汤、韭菜酸笋蛤蜊汤

黄芽菜并汆的馄饨鸡蛋汤

满池娇并头莲汤、汆肉粉汤

肚肺羹、内脏汤、肚肺乳线汤

鸡尖汤、合汁汤、百宝攒汤,等等。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上汤既是宴会压轴的节目

也是厨役出彩讨赏的机会

第四十一回

吴月娘、李瓶儿在酒宴中和乔大户家结为儿女亲家

宴会即将结束时

厨役奉上一道果馅寿字雪花糕

喜重重满池娇并头莲汤

割了一道烧花猪肉”

寿字糕好理解

无外乎是糕上印个寿字。

第七十二回

看到潘金莲说要给西门庆上盏

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

说实话

我都无法一口气读完这道茶名。

这茶的配料

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还算寻常

至于“春不老”

由于金梅瓶自带的“小黄书”属性

我一度把它划为

诸如“牛欢喜”的“以形补形”的食物

直到请教了朋友

才知春不老乃雪里蕻

最搞不懂的是“海青拿天鹅”究竟为何物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查过资料后在知道

在学界,有人认为海青是青橄榄

拿天鹅是白果

有人说‘春不老’和‘海青’应在一起

指绿色的咸菜

而‘天鹅’指的是白色的核桃仁

也有人说,这茶中有鹅肉

还有一种说法

海青指海东青,是一种雕的名称

有人猜测‘海青拿天鹅’比喻的是吃茶的方法

要伸出指头到茶里捞取那些五花八门的配料

和海东青捕食天鹅的手法相似

不过茶名中有“海青拿天鹅”

应是比喻这道茶手法复杂

因为是专门给西门庆吃的

潘金莲此举有炫技之嫌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所谓饮食男女

其实食欲和性欲是相通的

一般来说

食欲旺盛的人性欲往往也旺盛

所以西门家的男女不光一味好淫

还一味好吃

个个都显示出穷奢极欲的一面来

李瓶儿是出了名的千杯不醉

潘金莲最好的就是金华酒

吃什么都点名要配金华酒

我还纳闷古人怎么如此善饮

后来才知道

宋时大家喝的一般都是黄酒

味道甜甜的度数不高

每每家宴一饮就是一坛

李瓶儿就曾向潘金莲劝酒说“好甜的酒儿”

要是换了二锅头之类的烧酒

估计两瓶就放倒了一桌人

都说“酒是色媒人”

那也是甜甜的酒喝起来才更有情调更能助性。

在中国

生命力最强的可能就是饮食文化

即使隔了数百年

西门家的一席菜

仍然活跃在如今老百姓的舌尖上。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一部《金瓶梅》

有人见风月,有人见世俗

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

书中的吃喝最迷人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

美食才是打开金瓶梅的正确方式

当然,世人对于西门庆的误解

是不言而喻的

而我认为

西门庆并不像那些土鳖暴发户一样

胡吃海喝

从他身边有这么多妻妾便知道

西门庆绝对是一个有着高级生活趣味的人

有品位的人当然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理念

我们从食色这两件人生最重要的事来看

这个男人的品位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吃绝不含糊

就算请朋友吃饭,坚决维持家宴的格调

虽然贵为清河县首富

但西门庆没有放任品位停留在城乡结合部的洗剪吹

而是注重细节

哪怕在家里炖个猪头

都能炖出舌尖上中国的品质。

色就更不用说了

抛开古代的婚恋制度

他一生娶到8个妻妾14个情人

没有一个是霸王硬上弓

为什么姑娘们都心甘情愿被他撩?

更何况他还是个能力超强的打桩机。

你说那个姑娘会拒绝这个品位优雅的男人?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400年的《金瓶梅》

这部80万字的史诗般著作

非常有争议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它是一部小黄书

而在少数人眼里

比如在那个全中国最会笑的人眼里

他却是一部商业管理巨著

甚至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性在中国是长期被演义成羞耻,堕落

甚至恶俗的代名词

但这部80万字的史诗般著作

不可描述的部分其实所占整部书籍的很少的篇幅。

区区不过2万字

如果真是黄书

就像我文章开头所说的

全中国最会笑的男人

早就把这部书悟透了

层次不到的人是看不穿的

这本书也只会告诉你

纵欲有风险,脱裤需谨慎

而有格局有慧根的人

这本书还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配被足够多的人误解。

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

绝大多数人们依然拒绝承认西门庆的优秀

贬低他的人品,嫉妒他的风流,唾弃他的荒淫

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张爱玲在《中国人的宗教》曾说

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

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

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

奈何“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们能做的

也只剩下诗酒趁年华

珍惜现在的拥有

玉液珍馐,浮世男女

或许美食才是打开《金瓶梅》

以及中国市井文化的一把钥匙

盘盏之间,人物的哀愁与喜乐

欲望与挣扎,全部丰腴起来、生动了起来。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饿了,洗洗睡吧,你都胖成猪头了,还吃?

若没有西门庆这个打桩机,哪来舌尖上的《金瓶梅》

好奇 | 故事 | 电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