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錦囊妙計”真有那麼神嗎?

自然8040

提起“錦囊妙計”看過《三國演義》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在《三國演義》共中出現過三次錦囊妙計,都是諸葛亮事先把計謀寫好了放在錦囊中,到了緊急情況時打開錦囊,裡面的計謀正好就解決了眼前的危機,每次以古觀今看到這裡都會對諸葛丞相的料事如神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麼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嗎?我們先一起來稍稍回顧下這三次錦囊妙計。

第一次,是在劉備被周瑜騙去東吳成親時,諸葛亮料定劉備在東吳會發生什麼事情,於是給了趙雲三個錦囊,這三個錦囊教劉備等人先見喬國老,以擴散成親的消息;然後告知劉備荊州緊急,以免劉備沉迷於溫柔鄉;最後智激孫夫人,以保護劉備回荊州。

第二次,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把魏國大將郭淮騙出軍營,並料定司馬懿一定會派大軍支援郭淮,而大營空虛。當自己的軍隊被郭淮和司馬懿圍攻時,趙雲按照錦囊妙計,在這時不去救援,而是襲擊司馬懿營寨,司馬懿回兵救援陣腳大亂,魏軍慘敗。

第三次,是諸葛亮料定魏延在他死後定會造反,於是給了長史楊儀一個錦囊,楊儀按照錦囊所說,與魏延對峙時,要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他就投降。魏延第一聲剛喊完,就被旁邊的馬岱一刀斬首了。

這三次錦囊妙計卻是在正史上沒有的,只是作者羅貫中把諸葛亮過於神化了,魯迅先生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現在一想魯迅先生是分析相當透徹的。雖然羅貫中把諸葛亮寫得如神一般,但是史實確實不可迴避的,蜀漢多次北伐皆無大功,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以前都是馬到功成的,一到北伐就諸戰不利了!

雖說錦囊妙計歷史上沒有,但錦盒妙計出現過一次,使用人不是諸葛亮,而是曹操。《三國志•張遼傳》記載,曹操赤壁新敗後退回許昌,臨走時安排張遼、樂進和李典駐守合肥,給他們一個木盒,讓他們在孫權攻打合肥時拆開。曹操是知道他們三人相互有矛盾的,在木盒中內容是“如果孫權來攻打,張遼和李典將軍出戰;樂進將軍守城,護軍不要出戰。”這三人看到後各自都沒有意見,就按照曹操的安排各自分工,於是合肥沒有因為將領不合而陷入危機。

總之,不排除歷史上確實有人用過錦囊妙計,但是肯定是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神,諸葛亮也並不能未卜先知,正史中的諸葛亮政治才能才是他的強項,軍事才能並不十分突出。


歡迎大家關注“以古觀今”,與你一起暢遊《三國》!


以古觀今

“錦囊妙計”說神奇當然神奇,一般人玩不了。

說簡單也簡單,主要是施策者能掌握事情變化的規律及被施者人物的性格,而作出的周密的計劃測算。

三國演義中,錦囊妙計有很多,今天我重點說兩個。

一是劉備到東吳結親時諸葛亮給的三個錦囊妙計。

第一個妙計是讓趙雲將孫權要將其妹嫁級劉備的事搞得人盡皆知。因為諸葛亮早算到孫權和周喻不是想真心嫁的,搞得人盡皆知,又讓喬國老知道,孫權想反悔也反不了。

第二個妙計是謊稱荊州軍情緊急,騙劉備回來。劉備半生漂泊,從未享受過,諸葛亮早算出他會暫時“樂不思蜀”。因此讓趙雲謊稱荊州軍情緊急。劉備一聽荊州有事,還玩什麼玩,立馬想走。

第三個妙計是讓劉備哭求孫夫人。孫夫人畢竟是孫權的妹妹,孫權手下畢竟是不敢動她的。

二是曹操的“錦囊妙計”。

曹操“錦囊妙計”更簡單,只幾個字:“張、李出戰,樂進守城”。

就這麼簡單,回曹操深知張遼和李典素來不和,讓他倆一同出戰,是讓他倆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大家看看,我們局長人看這“錦囊妙計”也並不覺得稀奇呀,但如果我們是事中人,就怕看不清了。

所以說,“錦囊妙計”是很高明的東西,一般人還是別玩了。

哈哈!


啟民先鋒

說起這錦囊妙計,我還記得多年之前,有“專家”分析趙雲實際是女的,其中重要依據就是諸葛亮總是喜歡送趙雲錦囊妙計。而在古代錦囊都是送女子的,如果趙雲是男的,應該是錦盒妙計。可是我看正史,沒見諸葛亮給過錦囊妙計,而演義中,諸葛亮又是給誰都是錦囊。真是奇怪啊!

所以,錦囊妙計實在是演義小說為了突出戲劇效果而虛構的,只是讓人覺得諸葛亮未卜先知,算無遺策,僅此而已。諸葛孔明一生唯謹慎,是不會做出這種裝神弄鬼,故弄玄虛的事情的。

我估計錦囊妙計主要來自於古代的錦囊“泥封”。古代早期,紙張還未發明,文字主要記載在竹簡上,為了方便保存,我們在電視上也應該看到過,竹簡都會被放在錦囊當中。而一些重要的文件,就會根據不同顏色的錦囊進行區分,然後用繩子紮緊袋口,再用泥封口,並蓋上印章。

這種方法可以保證文件的機密性,估計小說家們受此啟發變成了錦囊妙計。而歷史中的錦囊妙計大多以訛傳訛,我知道有史可考的類似於錦囊妙計發生在曹操身上。

《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徵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曹操徵張魯,留張遼、樂進以及李典留守合肥,防備孫權。而曹操寫了一條命令給護軍薛悌並署明,孫權來了才能打開,結果孫權帶了十萬人攻合肥。眾人打開命令,上面寫著:“若孫權來了,張遼和李典出戰,樂進防守,護軍不得和孫權交戰。”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曹操的“錦囊妙計”並非是未卜先知,而是張遼和李典兩人有名的不和,孫權來了,兩人可能誰都不服誰,如果把這個命令早和他們說了,時間一長難免影響弱了,等孫權打來兩人還是要吵。不如等危急時刻再讓他們打開,才能讓他們能夠暫時拋棄嫌隙,遵守命令。


Rick潘維鏞

【錦囊妙計】在古典小說裡也是常用的描述。三國三方都有謀士(現在叫參謀長)獻計獻策,臨陣可以隨時採用而克敵制勝。志書【三國志】也詳細記載了這段歷史。但是,作家羅貫中的具有很高的【演義】能力,把【三國演義】寫得【傳奇】而又【神化】。所以,常常用【錦囊妙計】來插入戰爭的前奏。使讀者越讀越入勝。


高山流水63611886033

錦囊妙計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段子,妙計妙不妙,就在於對事情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準不準。準就是妙,不準就是不妙。

三國演義的錦囊妙計不少,但這樣的錦囊妙計,一方面說明了諸葛亮的神,他預測的很準,但另外一方面也限制了部將的作為。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說的就是派出去的將領應該相信他,讓他自由發揮,給予精囊妙計,有時會起到一個限制的作用,不利於他臨機發揮。


傅船山

三國中,正史上貌似沒有錦囊妙計這一說,至於小說三國演義裡,那是為了刻畫某人神機妙算或讓劇情高潮迭起的藝術手段,如果真要說錦囊妙計,戰國時期到是有,但也不像三國演義裡那麼神奇,僅僅只是依據當前局勢現有信息結合大勢所趨進行的預測並加以推動或破解,並不是掐指一算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