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離北上廣的人,最終去了哪裡?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智子·趙伊寧

先說說這些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了哪兒。

下面兩張圖是根據2017年春運數據得出的結論,在北上廣的人群中有超過75%的人都選擇了節後返回北上廣工作,約15%的人選擇留在家鄉,剩下的人選擇遷往其他城市。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而在前往的城市中,一些發展前景較好的二線城市比如杭州、蘇州、南京、東莞、佛山、成都、武漢、天津等成為人們主要遷入地。這也非常好理解,這些二線城市和北上廣相比,房價沒有那麼貴,汙染沒有很嚴重,交通不算擁擠,孩子上的起學,也能享受不錯的醫療和公共服務,生活簡直不知道幸福到哪裡去了。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那再說說逃離北上廣這件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逃離北上廣突然變得很熱門,彷彿一下子擊中了很多人的心。

說實話我非常理解,之前在萬科實習的時候,從昌平區到朝陽區,每天擠地鐵早晚高峰擠到質疑人生。在地鐵上腦子裡一邊迴盪著汪峰老師沙啞的嗓音“北京~~~北京~~~”,一邊咒罵“北京這個混蛋城市,太不適合人類居住了……”

但是就算這樣,我現在還在北京,這個混蛋城市。

我覺得最初提出逃離北上廣的人,特別流氓,特別像一場蓄謀已久的營銷。

他抓住了很多生活在這座城市底層人民的內心,最討厭的是它刻意強調並且放大了人們心中北上廣的負面,告訴我們“逃離”。

注意不是離開,不是遷去別的城市,而是要趕快“逃離”,多麼標題黨的營銷。

如果是遷到另一座城市,其實是本來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要“逃離”就不正常了,一座城市該差到什麼地步才會讓你想頭也不回地趕快逃離?北上廣真的這麼差嗎?

大家稍微冷靜下來想一想,就會知道北上廣這種大城市匯聚了各方面的資源,是任何二三線城市無法比擬的。大家心裡都有一杆稱,一定是因為北上廣的優點大於它呈現出的劣勢大家才留在這裡的。為什麼突然冒出來一個人來放大它的劣勢,叫囂著“逃離”北上廣呢?竟然還一呼百應?

從區域經濟學上來說,像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因為先天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這裡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集聚會帶來規模效應,伴隨而來的大城市病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說實話,其他國際大都市,紐約、倫敦、東京其實情況也不比北上廣好多少。如果我們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的話,最終達到的均衡是各個城市的人均生活水平應該是差不多的,北上廣的人雖然掙得多,但是相對花銷也大,最後均衡下來,你的工資能買十個漢堡,我也能。

所以大城市的集聚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那些叫囂“逃離”北上廣的人,我不知道究竟有幾個真正做到了。

順便再插一句,我覺得正常的雞湯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種,告訴你這裡的生活有好有壞,你是選擇留下,還是選擇逃離, 那是你自己的決定。

反正我是不要離開北京的,就算心裡咒罵過無數遍,罵過汙染,罵過交通,罵過自己太窮……

但是我依然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比心~~~

智子·譚夢媛

逃離北上廣,一種社會現象,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上圖是最新出爐的《2017年中國主要城市房價工資比排行榜》,可以看到北上廣深遙遙領先,北京以6.83倍位列榜首,另外還有最近火起來的南京、廈門這些後起之秀。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很火的文章:北大博士如何在北京買房——奮鬥多年,離首付還有2個零的距離,雙方家長各出500萬幫助兒女買房。這篇文章不論真假,笑笑之後又是怎樣的辛酸。

以北京東城區為例,其人均收入為5353元,房價為每平米105912元。

根據規定,首付為:70*105912**30%=2224152元

假設你不吃不喝,也需要2224152/5353/12=35年才能攢夠首付。

北上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因為資源優勢。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座城市都有其獨有的性格,但都有著充足的資源。

(1)教育資源

高校雲集,這三個城市彙集這很多大學生。北京有清華北大人大,上海有復旦交大同濟,這點上廣州可能稍有遜色,但也有中山、暨南。這些名校的師資、政府補助都是教育資源,吸引著很多學子前往求學,畢業更多留在當地。

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上,這三座城市也是遙遙領先的,再加上高考本地優惠政策,很多人為了下一代的教育,選擇留在北上廣。

(2)機會

北上廣經濟發達,因此伴隨而生的就業機會也就更多,抓住機會,可能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明天,機會也是種資源。現在,年年都是最難就業季,在北上廣學習一段時間也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由各個城市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主導產業為工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北京為金融業、工業、信息技術服務業;廣州為:工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

這些行業的平均工資都不錯,且創造力強,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不小的誘惑。

(3)經濟結構和法律體系

更完善的經濟結構和法律體系使得生活起來更加方便舒適。這也是一種資源。完善和權責分明的公司體系,更有助於員工的發展的進步。

真的逃離北上廣了嗎?

北上廣的勞動力缺乏,需要更多的人來補充維持其正常運作和發展。而他們提供的資源,讓其他省市的人,自願遷入生活。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去往北上廣的人口開始下降。只有廣州因其寬鬆的落戶政策繼續上升。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什麼人逃離北上廣?他們去了哪裡?

從2009的24%到2010年50%,大學畢業生中很大一部分選擇離開。他們或者回了家鄉,或者選擇了二三線城市。這也是南京、廈門、合肥房價飆升的一大助力。

智子·張耀文

非常感謝這個題目,讓我可以放下最近的忙碌、無序,安靜地好好地計劃下我的未來。

轉眼間來北京已經快整整三年了。想想三年前自己拼了命地想考到北京,覺得踩著北京的土地,望著北京的藍天,自己倍兒牛,我忍不住笑了。

北京跟別的城市真的很不同。

房子基本上是沒有陽臺的,衣服是需要在室內自然乾的,或者放在洗手間用排風扇吹乾的。

秋冬的時候天是灰色的,看到藍天和白雲大家都特別興奮,是會刷爆朋友圈的。

工作在東五環,住在西五環,每天跨越十環去上班在大多數人眼中是正常的。

早上上班坐地鐵1號線是要完全靠擠的。

......

縱然這樣,在三年畢業後擇業時,我還是堅定的選擇要留在北京,而且完全沒有考慮別的城市。

不是因為勇氣,而是自己太年輕。

當我為了北京戶口拿到第一份offer 時,我才想明白很多事。

由於戶口政策趨嚴,很多單位給求職者的承諾都是“我們單位有戶口指標,但不保證。”。而有戶口指標的工作往往工資待遇很低,包括公務員,5000左右吧,扣除完五險一金個稅等實際到手的收入3500左右吧。

一份在三四線城市都能拿到的收入,一個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戶口指標,每月2000-3000左右的剛性房租支出。我開始審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了。

決定自己選擇的不應該是城市,而是誠實。

我問自己:你究竟為何選擇北京。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答案。除了敷衍自己:北京機會很多啊,北京有很多可能性。

但是想想自己將為了北京戶口入不敷出,儘可能縮減一切開支;每天花費三四個小時在路上,回到家只想癱軟在床上。

即使北京機會那麼多,沒有錢、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我憑什麼去把握住這些機會。

於是我嘗試了下深圳,順利地拿到一個offer,待遇不錯,單位提供住房,而且提出了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我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了,我想要的,是一個有自己的時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

我拒絕了那個offer,因為在求學的道路上還有些事未了。

未來我也不一定會離開北京,也不一定會留在北京,可能是在深圳、上海,也可能是在成都、武漢、南京、杭州,但是那裡一定是能讓我誠實地告訴自己“我很幸福”的地方。

智子·馬瀾銘

逃離北上廣的分為兩批人,一批是生活壓力大逃回老家的,另一批是北上廣本地人逃往國外,比如溫哥華墨爾本這種宜居城市的。第二批人好像沒被提到,所以在這裡補充一下。

地域選擇其實就是用腳投票,對於第二批人來說,更多考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健康:包括空氣質量,醫療發達程度;

2、宜居:包括住房,交通,人口密度,基礎設施便捷程度等;

3、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4、教育:包括自身教育,子女教育。

以北京為例,北京小孩出國留學的比例很高,其中1/3的家庭會考慮移民。

原因是北京的空氣質量近幾年確實不好;

買車要先搖號,搖到了一週也只能開6天,就算這樣依然無休止地交通擁堵;

除了春節七天假大家都回家了之外,北京永遠是人擠人;

北京小孩上學,從幼兒園開始就在爭席位,上小學前開始搶學區房,永遠在搶在擠;

再說說逃離北上廣對於第二批人的好處,以墨爾本為例,氣候適宜,地廣人稀,CBD集中且繁華,交通便捷,購車購房也都比北京容易,最宜居城市名不虛傳。子女去了躺著進墨爾本大學,如果碰巧子女還在國內讀過小學,那數學方面分分鐘秒殺澳洲土著。中國人澳洲購買別墅熱潮從三年前開始就沒斷過。如果移了民,灰色財產方面的擔憂也消除了一大半。

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逃離北上廣,擁抱宜居城市就這樣成了很多北上廣土著的選擇。

智子·陳醜豔

前段時間“逃離北上廣”和“離開北上廣,我生活得怎麼樣”又在朋友圈刷屏,清華碩士畢業在北京買不起一套房的故事也深得眾人心。

為什麼逃離北上廣?

買不起房,落不了戶。

在北京,別說買一套學區房,就是一套普普通通的五六環的房子也動輒5-6萬/平。筆者曾經估算過,如果不考慮外力(父母資助)和一些投機所得,一對中等階層工作的小夫妻要不吃不喝也得40年左右才能完全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

根據易居發佈的數據,深圳、廈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房價收入比赫然列於前位,遠高於平均水平。賺來的錢全部用於還貸,在這中間,你不能生病,不能有任何享受性的消費,生活還是活著?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落不了戶同樣也是大問題。筆者的一個親戚在北京奮鬥了將近10年,也自己開了一家市值大概2000萬的公司,但10年也沒有拿到北京的戶口,孩子上學還是得自己去跑私立幼兒園、私立小學。

倖幸苦苦賺來的錢全部用來買房,一線城市很多人都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即使賺了錢也難以享受到本地人相同的待遇,失去了生活本身,失去了個人理想。何必?

所以,即便是所有的關係、人脈都在北上廣,也不得不被迫逃離這些光鮮的城市。

那麼逃向什麼地方?

首先這個地方不能太low。因為北上廣密集的基本都是經濟、金融、高科技等領域的人員,如果回到三四線城市,沒有就業市場,可能你的競爭力都不如那些搬磚打雜的。那麼房價不高,又宜居的二線城市便成為首選。

脈脈數據研究院整理了最受逃離者歡迎的九大二線城市,分別是蘇州、武漢、成都、天津、南京、鄭州、西安、合肥和廈門(結論供準備逃離北上廣的各位參考),優秀人才的流入自然會帶來二線城市新一波的經濟發展浪潮,也不失是一種好的動向。

北上廣似乎也不是那麼絕情,17年以來廣州出臺租售同權,上海首批兩塊只租不售的地盤,為了緩解購房壓力給民眾帶來的重大負擔,但是這些舉措都是為了留住人才而設立的,不是人才的話,ummmm,還是儘早跑路吧。

最後,各位壯士喝一口毒雞湯吧。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準備,是給有機會的人的。

智子·李舒雯

逃離北上廣的口號曾經紅極一時,北京的霧霾、上海的花紅柳綠、廣州擁擠的地鐵……人多、空氣不好、生活質量低等等標籤被打在了這三座城市身上,曾經懷揣著無數天花亂墜夢想的年輕人孤身一人闖入這些城市,卻發現在這裡生活如此壓抑,匆忙逃離。

那麼他們又會逃往何處呢?失去了在北上廣辛苦找到的飯碗,他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根據IDG資本的數據分析,下圖是離開北上廣求職者們最青睞的九大城市: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細細分析不難發現一些共同之處:

①消費水平和生活壓力均略低於一線特大城市,但整體仍具較強競爭力。

以成都為例,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科技文創中心、交通樞紐和對外交往中心,成都擁有著發達的第三產業,思科、飛利浦、西門子、通用等企業駐紮於此,高校建設日益完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具備競爭力的工資薪酬,而更讓人欣喜的是,成都的房價依然是比較迷人的level,漲幅也是一派祥和之氣息(見表2),難怪成為逃離者們的心儀之處。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最终去了哪里?

②具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潛力

廈門作為經濟特區,雖然經濟發展程度與北上廣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毗鄰臺灣,對外貿易發達,加之近幾年旅遊產業做得紅紅火火,我們有理由相信廈門在未來具備著不容小覷的發展潛力。

同樣,合肥亦然,雖然名氣不大,但仔細看看其近幾年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不僅躋身長三角發展規劃成為長三角城市群核心成員,同時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不甘落後,可謂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

總而言之,求職者們逃離北上廣無非是為了尋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更高的幸福指數,所幸的是,這些相對不那麼“紅”的城市擁有著恰到好處的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也擁有著可圈可點的經濟發展潛力,自然成為了逃離者們的心儀之處了。

本文內容來自「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