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失去丈夫的寡婦,到了晚上都用這個方法來緩解寂寞

標題:古代失去丈夫的寡婦,到了晚上都用這個方法來緩解寂寞

在古代的時候,特別是明朝的時候,女性有三從四德之說,再加上儒家學說的發展,女子無才便是德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種觀念在古時候的女孩子心裡根深蒂固,是一種麻痺思想,麻痺了當時社會的女性結構,使的當時的女性身份一落千丈直到社會的最底層。

古代失去丈夫的寡婦,到了晚上都用這個方法來緩解寂寞

而古時候的人跟我們現代大多數人不一樣,古時候的人十分的看重自己的貞潔,古時候的青樓並不是妓院,青樓女子都是賣藝不賣身,男子去青樓尋花問柳也只是單純的喝個花酒,看個青樓女子唱歌跳舞,但是青樓在古代時候是一種下九流的存在,純粹是為了滿足男人喝花酒聊騷的慾望,打破界限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跟膽量,在古時候很少有人敢這麼做。

古代失去丈夫的寡婦,到了晚上都用這個方法來緩解寂寞

忠貞不渝一直都是古代女子紮根在心中的一種觀念,這一種觀念足足禁錮了中國女性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自己的氣節看的比什麼還要重要,我們翻看史書都能發現不少為了自己的貞潔而死去的婦女,古代的男子學士使用貞潔這種觀念來困住自己的妻子,這種學說是統治者用來鞏固自己統治的利器,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不知道傷害過多少人的心。

古代失去丈夫的寡婦,到了晚上都用這個方法來緩解寂寞

古代中曾經出現過十分多的,丈夫早年去世,妻子守節七八十年,在《列女傳》一書中十分明確的記載過這些忠貞的女子。

而能堅持守節七八十年的那些婦女,他們在自己的丈夫去世之後,要怎麼緩解自己長年來的寂寞呢?

古代婦女的觀念就是直到自己死後也不能做出什麼出格或者有損丈夫名譽的事情,而這些女子在當寡婦的漫漫長夜當中,她們大部分人都選擇去學習一門手藝,讓自己忙碌起來,以工作來轉變對丈夫的思念以及自身的孤寂。

而每天面對同樣的事情也不是辦法,工作總是做得完的,及時是再忙碌,還是會有閒下來的時間,而到了晚上的時間裡,這些寡婦睡不著覺的時候,她們就會走到墨池邊,拿出一把銅錢,然後一枚一枚的撒下去,以這種做法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自己的寂寞,久而久之,寡婦家裡的墨池,便全是銅錢。

女人實在是命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