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学究,为何被迫“下海经商”?

30多年前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和定位,成为了解放知识分子的宣言。从此科技界涌动起无穷的活力,中国的科技事业开始了新一轮的飞奔。

一群老学究,为何被迫“下海经商”?

一个复苏的季节到来了,科学家们获得了耕耘的权利,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中科院开始了大规模恢复重建科研机构的工作。然而究竟谁应该作为科研机构的领航者?邓小平讲了一句话,叫做“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而后一封来自院长方毅的辞职信,将中科院推向了大胆探求(探索)科研机构改革的道路。

1981年5月,一位谈吐幽默的长者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了中科院的学部委员会。从这一刻起他正式执掌中国科学院,成为了第三任院长,他就是66岁的化学家卢嘉锡。

一群老学究,为何被迫“下海经商”?

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卢老,他是中科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经过选举而产生的院长。卢嘉锡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是卢嘉锡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经89位学部委员联名建议,国家拨款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并且要面向全国。

1985年3月13日,一条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国科技界。财政科技拨款制度改革打响了,这次改革按照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为了解放科技生产力,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一群老学究,为何被迫“下海经商”?

在这套方案中,大部分研究机构事业费大幅缩减。有的甚至要求三五年内达到自给,而早在一年前,嗅到了国家改革气息的中科院,就率先在本系统开始了经费改革,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

十年浩劫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百废待兴之际,国家投入又有限,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再加上科学院曾两次核减了事业费,除掉人员工资之后,科研经费所剩无几。

一群老学究,为何被迫“下海经商”?

在当时的中国,人们称这样的群体大逆不道,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极大争议。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这时一篇新华社的内参让事情有了转机,1983年初,当时胡启立、方毅等,对此事先后做了批示。

这个批示犹如一剂定心丸,让忐忑不安的创业者放下了心里的包袱。由此在中关村的大街小巷,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种科技企业,陈春先也被誉为“中关村民营科技第一人”。

198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下海者说》的报导。为科学院的创业者摇旗呐喊,“下海”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词。到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和中关村路的“F”形地带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经有148家,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有中科院的背景,有的是科学院人员自筹资金成立的公司,有些是科学院直接投资开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