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士兵11和士兵10哪個實戰性更好

我們先來看看士兵11吧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士兵系列安身立命之本便是其變態的包裹和安全保護。

自第二代以來便一直存續在戰士系列上的魔術貼設計也是為了保障包裹性和保護安全性而設置的。所以在測評中,這兩項我合併起來打分測評。

很多人在穿著完士兵11之後吐槽說:“這雙鞋簡直不用繫鞋帶嘛,把綁帶拉緊就好啦”。確實鞋帶在士兵11上存在的意義變得不是很大,因為戰士9的綁帶魔術貼實在是太強大了。士兵11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吸引了前車之鑑,直接放棄了鞋帶設計。取而代之以三條魔術貼,分別用在前腳掌,中腳面,腳踝。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在球鞋拆解中,我們會發現在鞋子前掌後掌連接處有一片較大的tpu片來抗扭轉,拿到鞋之後手持鞋頭鞋尾扭轉根本無法撼動。士兵11在中底抗扭轉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在士兵11鞋頭外側,大底上,有一個防側翻的設計。大底在那個地方向外延伸了一小塊,防止在突破中雙腳外翻導致受傷。

在實戰中突破時讓人很放心,雙腳在平地上不會發生內翻外翻。即使是踩在別人腳面或者是落地不穩,戰士11也會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我們再來看士兵10

當今,用在籃球鞋上的科技無非以下幾種。阿迪的boost,耐克的zoom,lunarlon,安德瑪的charged cushion等等。而自古流傳下來的前後zoom氣墊配置,統治著各種實戰鞋款。在科技日益縮水的今天,一款前後zoom的中端鞋,不是很多見了。雖然前後zoom沒有帶給人們很多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絕對是最實用,也是最耐用的搭配了。靈敏緩震,反應迅速。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戰士10的前掌搭載扇形zoom(厚度8.73mm),後掌馬蹄形zoom厚度(14.25mm)。

此次的氣墊前掌與戰士9無異,後掌氣墊無論是大小還是厚度都比戰士9有了顯著的提升。(氣墊位置如下圖)

在實戰中,前掌氣墊彈而不軟,反應迅速。下陷感較明顯但不是癱軟,而是Q彈,當你用前腳掌下壓時,能清晰明顯的感受到氣墊的反饋。起跳蹬地,跳投落地時的緩震表現可以說非常良好。它與阿迪boost科技一味的軟還是不同的,啟動不拖泥帶水,說走就走。體驗極佳。

後掌氣墊真的是“加量不加價”。戰士9的後掌氣墊算是中規中矩,而這次戰士10比9的氣墊加了那麼多的量,讓我剛買回來就迫不及待的用腳後跟壓地感受後掌氣墊。即使是新鞋也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形變,實戰幾次才開了之後感覺更佳。落地絲毫不震腳。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總決賽上詹姆斯數次滑倒的場面仍然歷歷在目。當時就覺得戰士10的抓地可能不是特別好。戰士10鞋底為方格紋路(上圖有鞋底圖)。

買來在家試穿時,無論跑動還是摩擦地面都有一小些滑。

在實戰中,塑膠地上,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我屬於喜好變向的存在,又喜歡模仿德魯大叔各種風騷的運球突破,所以對鞋的對鞋的要求是很高的。第一次穿戰士10實戰三個小時半場,沒有一次打滑,雖說跟科10這種頂級抓地力球鞋相比還有差距,但差不多也可以說是“說停就停,說走就走”的水平了。

後來在室內木地板進行實戰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當戰士10的鞋底沾灰,或者是有沾有汗液的時候,抓地力會驟減。那天晚上打滑了好幾次。所以大家如果在室內進行實戰的話要先擦去鞋底的灰,避免沾水。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詹姆斯士兵11和士兵10對比測評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增加了一條綁帶,讓11代的鞋面穩定更好,包裹性滿意;後跟TPU比較大,後跟穩定也可以,但是這款騎士跟LBJ14挺像,去掉最上面的綁帶來看就是個中低幫鞋,腳踝的保護比較依賴最上面的那根綁帶,感覺略顯單薄,萬幸實戰來看,還是比較穩的。這一點9代較硬的鞋幫和大綁帶帶來的保護性絕對更好,可以打9分,戰士10代雖然高幫,但是偏軟,滿足不了我的需求,跟7.5分.

強度不大的對抗和一個小時的投籃,腳已經感覺發燙了,雖然跟天氣有關,廣東現在有37,38度,但是真的還是覺得熱,9,10都比較涼快,不燒腳,但是11真的明顯熱很多,這跟11代的鞋面設計和用料也有關係,材料更厚用料更多有關係,10代也是很單薄的塑料,11代鞋頭的皮革還有鞋身強度較大的面料導致鞋子比較熱10代給8.5分。

總結:戰士11代跟前兩代比覺得是加強了的,9代除了醜一點基本沒有毛病了,價格也便宜,10代有冠軍加成,顏值我覺得也還可以,配置也良心,而11代在用料上更加厚道,保護性加強,腳感也更好需要注意的是11代鞋楦特別寬,購買的時候需要注意。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士兵11和士兵10應該選擇哪個

小夥伴們選擇起來肯定是很困難的

看大家的喜愛了

士兵11和士兵10實戰對比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