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蓝莓在中国目前还属于不充分竞争的产业

中国开始蓝莓产业种植是从1999年开始

真正的红火是从06年开始

也就在那个时候潘利军看上了蓝莓这个产品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2年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目前在全国建立了9个种植基地

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

其蓝莓苗的产值达到15亿、蓝莓的产值达到2000万

(2016年的数据)

看到着咱眼红了

为什么他卖苗都能一年卖15个亿?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2008~2014年中国蓝莓年增长率中国50.7%

2020年以前按此增长率预测

2021年以后按年增长率的1/2预测

2026年中国蓝莓产量将会达到100万吨

而2017年才12万吨

8年时间产量多了7倍

潘利军踩到一个风口市场

在创业之前潘利军是丹东农业局的研究员

这一干就是10年

虽然只是个研究员

但是在丹东只要说到农业技术不能不提他

带着这份自信潘利军开始了下海之路

在面对市场时选择什么产品来作为突破口

确实挺令人头疼

刚刚下海的潘利军了解到

中国百合种球均由荷兰进口

年进口量达到2亿粒

为了掌控专利和持续的供应种球

也为了不让中国的产品与荷兰的产品产生竞争

荷兰公司有目的性的让种球携带病毒

而且这种脱毒技术被荷兰公司垄断

种植未脱毒的百合

长势不好,花小,色彩暗淡

百合-这么大的市场

脱毒-多么强的痛点

解决脱毒-这么诱惑的商机

为了突破百合脱毒技术

潘利军把行业内的专家访问个遍

尝试过热处理、茎尖培养、抗病毒药剂处理等各种方式

最疯狂的时候

潘利军整天整月地泡在实验室

30天掉了26斤肉

一年之后

潘利军成立天赐花卉有限公司

批量繁殖的脱毒百合种球走向市场

这一垄断被打破

没想到上帝为潘利军打开了更大的一扇门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丹东想重点打造蓝莓产业

但是蓝莓和百合一样,也需要脱毒

但是丹东从上到下都没有解决办法

最后找到潘利军

没想到没用多久就解决了蓝莓的脱毒问题

这让潘利军看到蓝莓的巨大市场

蓝莓富含花青素,能够延缓细胞衰老

因而得名“水果皇后”

发达国家的蓝莓消耗量相当惊人

加拿大人均年消耗2 850g蓝莓,而中国只有1.5g

市场潜力巨大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天赐蓝莓脱毒种苗友好示范基地蓝莓果园

占据制高点

要做好这个产品首先就要占据制高点-种苗

虽然一直做的就是农业技术的研究

但是要让蓝莓苗走向全国

不同地域,不同气候,面对新的品种

潘利军也交了足够多的学费

因为蓝莓属于资源型产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而哪些地区适合什么品种的蓝莓

中国还没有经验,只能自行试错

2008年,潘利军在云南建立种植实验基地

为保证水源充足

潘利军特意挑选了靠近水库的区域,可以形成喷灌

但2012年

眼看蓝莓就要结果,云南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干旱

水库干了,潘利军的蓝莓苗几乎全军覆没

整体亏损近3 000万元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虽然亏本了,但是潘利军很开心

他很清楚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只是用错了方法

大数据从0到1

中国大量从事农业的企业都在试错、失败、亏损

但是每一家的试错和失败

对于其他同行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借鉴价值

如果把所有企业的失败教训汇总、分析

那就是珍贵的经验

潘利军想为什么不把这种试错“外包”给全国农户

为了让苗走向全国获得全国种植数据

潘利军开始了他的试点创新之路

有人向潘利军采购两个品种的蓝莓苗

潘就再送他10个品种

后期回访跟踪种植情况

不少种植户缺少专业知识,为了不造成误判

潘亲自授课,提供技术指导,帮忙设计种植方案

有的农户缺少资金

潘利军就给农户提供分期付款,蓝莓出果后卖果分成

几年时间

潘利军已是“桃李满天下”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山东、辽宁、贵州、吉林、云南、四川、黑龙江、内蒙古

总计超过上万家种植户接受潘利军的培训

这样他的蓝莓苗遍布全国

然后潘利军结合自有实验点、科研机构的研究数据

以及广大种植户的反馈信息

最终

确定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长江流域等

几个最适合种植蓝莓的区域

避开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坑”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潘利军的“天赐蓝莓”种植基地

另一方面

与广大种植户建立连接后

潘利军拥有了“全国蓝莓交易信息库”

通过种植户的销售情况

潘利军能够更加客观地判断各区域市场的情况

但他发现,这个市场目前还处在混沌之中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随着蓝莓产业的火爆

很多企业都进入到蓝莓种植领域

但是因为种植技术的原因很多企业赔的都没法过日子了

开始贱卖止损

当一群企业贱卖时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判

如何避开地段市场走向高端

潘利军觉得市场一定是往上走的-必须打造有机蓝莓

2013年

潘利军在云南、吉林、天津投入超过一亿元

建立有机蓝莓庄园

刚开始也以为做有机就是不洒化肥、不打农药

没想到不打农药和化肥之后虫害问题相当严重

一株蓝莓苗的根茎中,蛴螬多达数十只

没办法,30万株蓝莓苗逐渐被害虫啃食殆尽

亏损达数百万元

潘利军痛定思痛

如果不从根源找到解决办法,这钱就白花了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不断研究、试错之后,潘利军逐渐找到了标准

——“自然农法18条”

比如,深翻土壤可以加速挥发有害物质,最佳深度为40~50厘米;增加土壤养分,每亩土地需要地下120立方米锯末、7.5吨羊粪、1吨豆饼;为防止面源污染,灌溉需取120米的深井矿泉水;养殖蜜蜂既能为蓝莓授粉,也能利用蜜蜂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来监控环境……

2014年末

有机蓝莓园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蚯蚓成群,杂草丛生

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3%增加到12%

落脚到产品

目前市场大多数蓝莓的原花青素含量不超过0.14克/百克

而他的五号蓝莓接近0.8克

超过市面其他产品6倍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虽然高品质种植出来

如何销售也是个问题

潘利军想了两个办法

2017年

蓝莓开始搭建网络监控系统

让消费者通过App直观地看到种植、采摘等各个环节

另一方面

建立消费信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造品牌性

建立统一的品牌-天赐蓝莓

大力开发渠道-包含大型批发市场、水果连锁店、超市

也与中粮、天天果园等线上渠道合作

而在渠道网络触碰不到的地方

潘利军沿用品牌“外包”打法

天赐服务过的企业、农户难以计数

他们使用天赐的脱毒蓝莓苗,学习天赐的技术

而他们的产品,也沿用天赐的品牌

潘利军把他们比作天赐的“品牌推广”

他相信“只要消费者尝到一次,就知道不一样在哪儿”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农业少有捷径

摸爬滚打20余年

潘利军谦虚地声称“基本摸清门道”

但当问道:“品牌性何时打造成功”时

潘利军的自信又自然流露:“最多3~5年”

看天吃饭、产品难以标准化,农业少有捷径,一颗蓝莓的上市之路!

现在潘利军也正在筹备蓝莓产业的六产融合

准备建立一座蓝莓博物馆

从蓝莓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

让更多人了解蓝莓

还要让游客能参与其中

“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才会让乡村旅游有更深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