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跑路”:中国消费者期待破解维权难题

遭遇“跑路”:中国消费者期待破解维权难题

38岁的赵辛(化名)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走进法院的大门,提起民事诉讼,是因为一次“倒霉”的消费。

2016年7月,她在北京蓝色港湾一家国际象棋培训机构花费9600元为10岁的儿子报名课程并签订协议。仅仅不到半年,那家培训机构就撤店了,其负责人销声匿迹,赵辛儿子的剩余课时费6200元打了水漂。愤怒的赵辛和其他学员家长一起开始了维权之路。

但,维权的道路并不顺利。赵辛说,向工商部门投诉,接到的回复是联系不上经营者,无法解决问题,向公安机关报案,得到的回复是诈骗证据不足无法立案。最后大家得出结论,维权只有一条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很多家长一听要诉讼就打了退堂鼓。也许大家觉得为了追回几千块钱去走复杂的法律程序不值得,也就不了了之了。”赵辛说。

虽然知道法律诉讼过程漫长,赵辛还是选择继续走下去,法院接受了她的诉讼请求并正式立案。

“起诉结果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们都选择了忍气吞声,岂不是让违法者可以大摇大摆地逍遥法外?”赵辛说。

和健身美发行业一样,课外培训机构多采取预付费式消费,成为“跑路”现象重灾区,也是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发布过预付费消费预警,却鲜有消费者维权成功追回钱款的消息。

随着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很多人像赵辛那样,不再“认倒霉”,而是寻求各种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出现了消费者从单打独斗走向集体维权的趋势。

遭遇“跑路”:中国消费者期待破解维权难题

北京连锁音乐教学机构“疯狂钢琴”突然关张。图片由采访对象王敏(化名)提供。

“破产清算不是一两天就能决定的事情,破产前还收学员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恶劣的,而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可能又不能认定为欺诈。”王敏说。

据王敏介绍,很多学员都是从零开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大家也了解到,破产清算将优先偿还员工工资、社保,以及有抵押的债权等,学员学费能否偿还是个未知数。

“但是我们一致认为,不能因为公司破产就要消费者承担这些损失,这样对消费者来说风险太大了,严重影响了大家的消费安全感。”王敏说。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易胜华律师坦言,他接触过很多这种因商家“跑路”而引起的消费者维权案件,但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在他看来,相对于事后维权,预防更为重要。

“我建议提高预付费消费经营的准入领域并引入经营保证金制度,当商家违约后,就可以优先拿出存管资金用于赔付消费者。另外,我认为如果能开发出相关保险产品,为预付费消费的风险性投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承担的风险。”易胜华说。

遭遇“跑路”:中国消费者期待破解维权难题

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的企业信用查询界面截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关伟教授认为,对“跑路”商家施以诚信惩戒,增加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而这离不开完善的征信体系。

他说,目前国家正通过大数据技术及多个部门信息联动共享的方式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分享平台。一方面,“跑路”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应该列入“黑名单”并通过平台发布,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应该对这种经营者进行失信联合惩戒,让他们“处处受限”,在社会上很难立足。

赵辛的民事诉讼还在等待开庭审理,她和“疯狂钢琴”的学员一样,对最后成功追回学费的期望值并不高。

“希望我们的遭遇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家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避免更多消费者遭殃。”赵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