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的日子,比灶神更重要的是,13亿中国人嗷嗷待哺、翘首以盼的《舌尖上的中国3》终于开播了!节目组特意选在这天播出,着实讲究。

心心念念的舌尖来到了第三季。大年初四晚八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了十五分钟,有点坐不住了;半小时处,开始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刷手机,及至结束,舒了口气,却又堵了口气。 找不出更多的词来形容观后感,只有四个字——“非常失望”

同时一直会有一种是不是选错了频道的疑惑,中央9套的纪录片活活拍出了中央7套土腥味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晚上睡觉,带着失望的我闭目冥想,舌尖3第一集之中,从那个把自己打扮成艺术家形象,深入山林和小镇去探访所谓手制古陶的匠人开始,《舌尖3》就已经宣示了自己的变节。

它从一档谈论食物和味道的纪录片偏移了轨道,开始企图兜售有关手作陶器的美学,以及诸如“注入情感,食物就会变得美味”之类的陈词滥调。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故事拍成这样,这已经不是食物的纪录片,而是以食物为原点的宣传片——讲述有关各民族的融合,有关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景仰和敬意,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曾经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竭力避免的说教、歌颂和自我感动,都在第三季中毫不掩饰地出现了。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而我们心中永不磨灭《舌尖上中国》的第一季与第二季的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告诫我们一种食物和人的关联以食物对普通劳作者的慰藉与馈赠打动了我们

除了感同身受于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美味之外,更多的还因为可以体味到同样的作为一个普通人被食物安慰后的熨帖。

同时剧中那些简单到极致的家常菜,用朴素的食材与情怀塑造了中国人的味觉记忆,圆满了家和故乡的形象。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国 | 没有情怀与家常的味道就没有了魂

什么才是舌尖上的中国,“舌尖”意味着家常和身边的事物,中国意味着美食中渗透的人与人间的关系与情感,以及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