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的日子,比灶神更重要的是,13億中國人嗷嗷待哺、翹首以盼的《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開播了!節目組特意選在這天播出,著實講究。

心心念唸的舌尖來到了第三季。大年初四晚八點,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了十五分鐘,有點坐不住了;半小時處,開始吃東西喝水上廁所刷手機,及至結束,舒了口氣,卻又堵了口氣。 找不出更多的詞來形容觀後感,只有四個字——“非常失望”

同時一直會有一種是不是選錯了頻道的疑惑,中央9套的紀錄片活活拍出了中央7套土腥味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晚上睡覺,帶著失望的我閉目冥想,舌尖3第一集之中,從那個把自己打扮成藝術家形象,深入山林和小鎮去探訪所謂手製古陶的匠人開始,《舌尖3》就已經宣示了自己的變節。

它從一檔談論食物和味道的紀錄片偏移了軌道,開始企圖兜售有關手作陶器的美學,以及諸如“注入情感,食物就會變得美味”之類的陳詞濫調。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故事拍成這樣,這已經不是食物的紀錄片,而是以食物為原點的宣傳片——講述有關各民族的融合,有關西方文明對中國文明的景仰和敬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曾經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竭力避免的說教、歌頌和自我感動,都在第三季中毫不掩飾地出現了。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而我們心中永不磨滅《舌尖上中國》的第一季與第二季的內容,一直以來都是告誡我們一種食物和人的關聯以食物對普通勞作者的慰藉與饋贈打動了我們

除了感同身受於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美味之外,更多的還因為可以體味到同樣的作為一個普通人被食物安慰後的熨帖。

同時劇中那些簡單到極致的家常菜,用樸素的食材與情懷塑造了中國人的味覺記憶,圓滿了家和故鄉的形象。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舌尖上的中國 | 沒有情懷與家常的味道就沒有了魂

什麼才是舌尖上的中國,“舌尖”意味著家常和身邊的事物,中國意味著美食中滲透的人與人間的關係與情感,以及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