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你可能想不到,风靡中国的“无感支付”最先波及的线下场景中,就有被称为垄断的高速公路。

你可能想不到,首个吃螃蟹的省份,正是被自家省委书记痛批“落后”的山东。

你可能更想不到,山东高速公路领全国之先的无感支付不能完全“无感”,并非技术落后,而是因为:

山东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权分属“山东高速”、“齐鲁交通”、“青岛交通委”三家。

当互联网巨头来到山东,争抢高速公路付费场景时,产业格局变革的号角已然吹响,更给山东带来了不得不变的外部压力。

山东能适应互联网的激烈变革吗?

山东的高速公路能变得更好吗?

三巨头入场,山东高速公路会变吗?

近日,在高速路济南东路口,作者体验了一把由京东支付与齐鲁交通集团(以下简称齐鲁交通)联合推出的“车牌零感付”。

具体操作是,用户登录京东金融APP,点击支付→车主服务→高速通,申请“车牌零感付”,上传车主信息,京东支付绑定车牌号。

在收费站入口,驾驶员取卡;在另一端出口,驾驶员将行车卡交给收费员,收费站系统的摄像头对车牌进行识别后,通过绑定的京东支付账户完成支付,现场无需掏现金和手机。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山东企业也在变。

巨头们竞争与合作交织,山东的高速公路会越变越好吗?

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号称ETC升级版的无感支付,真能无感吗?能缓解节假日总是堵在高速路收费口的老大难吗?

甚至是,车主们能否享受到类似于今年春节以来持续几个月的“红包大战”,大家在菜市场买块豆腐都能领到马爸爸一两毛钱的补贴,那么,在过路费上能否领到互联网公司的补贴?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无感”为什么还没有“ETC”快?

这意味着即便无感支付也需要排队,更需要拿卡,只是免了现金支付,却往往没有ETC快。

再具体点说,驾驶员入口的是齐鲁交通运营,出口也是齐鲁交通运营的,未来就不需要取卡收卡;假如从齐鲁交通管辖的入口进,从山东高速管辖的出口出,就必须有通行卡来记录行车轨迹。

具体原因就是,山东省的高速公路资源由三家掌控,分别是齐鲁交通集团、山东高速集团、青岛市交通委。目前,齐鲁交通集团运营管理高速公路3409公里,山东高速管理2800公里,前者掌控70%的ETC通道。

而三家是需要分钱的。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从全国看,每个省的高速公路收费都是单独管理,如果临近省份没有实现“车牌付”,又如何将“无感支付”进行到底呢?

无感支付这套系统中,最高科技就是车牌算法识别。但打通高速公路运营数据壁垒,却是一项比车牌算法识别更复杂的社会和体制难题。

高速路运营方的数据不打通,第三方支付平台彼此也不互通数据,这就使得号称目前最先进支付手段的无感支付效果打了折扣。

这意味着,整个“无感支付”系统全面开通上线需要全省所有收费站统一进行。

只有全省乃至全国均实现“无感支付”,并且第三方支付体系能够数据共享时,车辆才能达到不停车通过。

届时,车辆通过收费站仅需0.89秒。

采访中,不管是高速公路运营方还是第三方平台,都表示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但什么时候解决,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旧的生态不可能在内部打破,它需要外部的强力刺激,才能让大象跳起舞来。

阿里云输出了强大的算法,改变了12306铁路售票系统.。

传统银行被互联网金融刺激,连建行也搞起了无人银行。

这也是我在《谁是激活山东的那条鲶鱼?》里说的:成功的创新为什么来自行业外,因为他们用了客户的视角,而非经营者视角。

现在,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一脚迈入了高度垄断的高速公路入口,将这个曾经封闭的市场搅动起来,给了车主更多的自由、选择。

即便是打开了一条门缝,改变也将从此开始。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线下场景,是山东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最好机会

ET财经观察在很多稿子里都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

山东没有好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可以借助外面互联网企业的力量,帮助我们升级。

这一观点的认知基础在于:互联网的线上红利殆尽,线下场景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是无人超市,还是工业互联网,或者今天我们提到的高速无感支付这样的公共事业服务,都是基于这一趋势。

作为线下场景的拥有者,谁先走出这一步,谁就有更高的议价权,谁就能更早的享受变革的红利。

否则,就会像大润发一样,没有输给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阿里、腾讯、京东在高速公路支付场景的竞争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

来看看这场合作,双方握有的筹码。

既然是合作,就是资源互换,利益均等。就目前来看,握有高速路运营资源的齐鲁交通或是山东高速,可谓一女几家求。

但这些握有垄断资源方的痛点在于,自身开发的APP功能单一,用户黏性不足,急需互联网巨头掌控的超级入口引流。

目前,齐鲁通APP注册用户有45万,日订单量2万。在体验无感支付的现场,齐鲁交通有关方面表示,齐鲁交通想要京东金融引流。京东的“零感付”同时还支持银行卡、白条、小金库多种支付渠道免密扣款。

而京东、腾讯、阿里三家,最大的资源在于手中拥有的用户。通过高速路收费场景介入,进而深入到高速服务区内的加油、停车、餐饮等服务。

在搭建一个互联网+ETC或者无感支付的数据平台后,车主的个人信息、物流信息、消费信息和金融信息尽在掌握,就可以进行征信评估,介入货车金融等业务。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对于京东而言,即便阿里、腾讯先一步介入高速公路的无感支付场景,京东也要寸土必争。京东要成长得更好,必须要摆脱对腾讯的依赖,要建立自己强大的支付系统,必须要打线下场景“阵地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拼。

当然,实力才是生存和梦想的基础。京东金融提供的信息显示,2017年,京东支付有了质的突破,峰值处理能力达4.5万笔/秒,年度活跃用户数首度过亿,外部活跃商户超过百万。

截至目前,京东支付是中国银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战略合作伙伴,也是Apple Pay在华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合作伙伴。同时,京东支付是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发起股东之一,持股数量在支付公司排名第三。

三家互联网巨头在高速公路收费领域的“局域战争”,最终将归于智慧城市这场“淮海战役”般的超大场景。后面的精彩,还多得是。

改变却已从现在开始,山东此刻抢跑为时未晚!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高速无感支付的未来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一项庞大工程,假设未来“无感支付”大规模应用,该采用怎样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智能所所长盛刚博士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提到了这三种运营模式——

自建:由高速公路自己建设系统并运营,优点是监管运营比较规范,不足之处在于推进比较慢。

合作:高速公路和第三方企业强强联合,这种模式由于各个地区体制、观念的差异接受度会有所不同。

盛刚认为,综合来看,最终各个地区可能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模式,形成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但不管怎么说,所谓的互联网+,正快速和线下融合,改变传统企业、甚至深入到垄断行业,从慢慢撬开一道口子开始。

互联网鲶鱼能改变山东的高速公路吗?

前不久,唐山撤销了一些收费站,遭到工作人员强烈反对。她们说:“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那么,无感支付这波大浪打来,又会掀翻谁的饭碗?又会冲破哪堵墙?那个挡了几十年的栏杆什么时候会被彻底取消?!

在体验无感支付的过程中,司机师傅插了一句嘴:争什么争!再好的用户体验,都不如取消高速路收费实惠!

你们觉得呢?

有想法?去评论!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