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爸爸,去哪兒了?

很久之前看了《爸爸去哪兒》,也讓我明白了爸爸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哪些責任?爸爸多參與照看孩子更能促進夫妻感情。不過,生活中,因為照看孩子引發夫妻矛盾的家庭不在少數。

為帶孩子引發夫妻矛盾

“回頭望去,從兒子出生到現在,想想漫長5年的撫養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感覺真的好累。可是,現在時常因為教育和照看兒子而引發的家庭矛盾更讓人累。”王女士說。

王女士是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兒子5歲。每天,王女士一大早就把兒子帶到了幼兒園,兒子一天之中唯一能見到老公的時候就是週末和晚上。王女士很希望老公能利用晚上的時間跟兒子交流交流感情,可是老公回去不是抱著電腦就是抱著電視,兒子就自顧自地玩玩具。

累了一天的王女士回到家已經6點多了。吃完飯兒子想下樓去玩,王女士還得收拾家務,就讓老公帶兒子下去玩一會兒。磨蹭了半天,老公才不情願地帶著兒子下樓了。

回來後,老公一直冷著一張臉也不理王女士。王女士也很生氣:“兒子每天都跟著我,就讓他帶了一會兒,就給我臉色看,兒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因為孩子,我們經常生氣。”為了這件小事,兩個人好幾天沒說話。教育孩子的事兒,老公基本上是不聞不問。

小記——爸爸,去哪兒了?

因為孩子分居

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梁女士無奈地說:“自從有了孩子後,我們夫妻倆就分居了,感覺兩個人之間越來越疏遠了。”

孩子出生後,梁女士奶水不好,孩子半夜餓醒了總是哭鬧,梁女士的老公在一旁是呼呼大睡,怎麼喊也喊不醒。無奈,梁女士只能自己起來給孩子衝奶粉。有一次,老公感冒了,埋怨梁女士半夜起床時動靜太大,讓自己感冒了。後來,老公就住到了原本給兒子準備的房間。

一直到孩子懂事,兩個人都是分床而睡。梁女士曾經建議老公搬回來3個人一起睡,這樣也能跟孩子多交流交流,被老公拒絕了,說一個人睡習慣了。平日裡,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跟梁女士在一起,老公工作忙,常常回來很晚,孩子有時候一星期才見他幾面,夫妻倆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

在孩子5歲那年,梁女士的老公突然要搬回主臥室,一家三口住在一張床上。可是,晚上他剛躺到床上,孩子就大喊大叫起來:“走,走,你走,這是我和媽媽的床。”梁女士很無奈,問孩子:“這是爸爸和媽媽的床,你不讓爸爸睡這裡,那爸爸睡哪裡?”

孩子理直氣壯地指著旁邊的臥室說:“爸爸的床是那個小床,爸爸應該睡那裡。”直到孩子長到9歲,夫妻倆還是分床而睡。

小記——爸爸,去哪兒了?

幸福的一家三口

“我老公是一個很顧家的人,相比大多數家庭來說,我們算是幸福的。”周女士說。

周女士的老公在一家企業工作,每天按時按點上下班。只要一下班就回去陪孩子,而且幼兒園、小學舉辦什麼親子活動,他無論多忙都會請假陪孩子參加。看著有的小朋友都是媽媽一個人來,孩子很是自豪。

週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經常去動物園、新城區水庫邊等地方玩耍,其樂融融。夫妻倆還經常在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什麼事都商量著來,感情也越來越好。

周女士說:“其實,每個做媽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當爸爸的如果能抽出時間多陪孩子,孩子跟你親了,孩子的媽媽自然會更愛你。而且我覺得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爸爸媽媽各有各的特長和優勢,無法互相代替。一家人一起玩耍,一起旅遊,一起解決問題,不僅夫妻感情更加融洽,孩子也會更加聰明活潑。”

小記——爸爸,去哪兒了?

孩子是夫妻感情的潤滑劑

現實生活中,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很多爸爸都被隔離在孩子的成長之外。以母親帶孩子居多,不少孩子甚至主要是由長輩或保姆來帶的。

由於共同生活的減少,夫妻感情直接交流的機會遠不如過去;“感情轉移”又有可能造成情感體驗上的誤解;加上家務的勞累,常使夫妻性生活出現不和諧。於是,原先親密和諧的夫妻,隨著子女的問世,漸漸地出現矛盾、糾紛也就不奇怪了。

長久以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擔任“配角”,對於孩子的照顧與關愛遠遠不及媽媽,其實,父親角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孩子身體、智力、情感、社會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父母的婚姻生活,對孩子將來的婚姻觀有著重要影響。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相處模式,也會影響到孩子今後在婚姻生活中的表現。每天抽5~10分鐘,一家人一起聊聊心事、趣事,尤其是讓孩子作主導,這除了促進彼此的感情,還能巧妙地化解一些或大或小的夫妻矛盾。

孩子是夫妻雙方愛情的結晶,自然也可以成為感情交流的一種紐帶和潤滑劑。父母愛兒女,在這共同的撫育、愛護中,自然而然地溝通了夫妻感情。

小記——爸爸,去哪兒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