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三原人,也许不知道,三原究竟是何时置县的?

你是三原人,也许不知道,三原究竟是何时置县的?

本以为,这应该是个不难弄清也好回答的问题。出人意料的是,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易事。翻史籍文献、志书典论,至少有三个答案。

其一,《辞海》说。

《辞海》第16页“三原”辞目说:三原,县名。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下游北岸,咸铜铁路斜贯。北魏置县。

其二,《辞源》说。

《辞源》第33页“三原”辞目说:三原,县名。属陕西省。本汉池阳县地。苻秦时因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有丰原,北有白鹿原,于此置三原护军。北魏太武帝时改置三原县。

其三,《史记》《汉书》《县志》说。

《史记.匈奴列传》:(前771年)周幽王宠姬褒姒……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遂取周之焦获。

《史记.秦本记》:宁公三年(前713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史记.秦始皇本记》:秦始皇26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县。荡社为秦县。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详述了秦置荡社县、县属内史郡的史实。

贺瑞麟《三原县新志》说:“县为周之焦获无疑。秦改汤社。《史记》作荡社。为县隶内史郡。”

分析上述三种答案,似乎都有道理。但只有一种答案是对的。

《辞海》的北魏置县说是针对“三原”这一辞条而言的。它只限于对“三原”这一名称出现后的解释。至于“三原”名称出现以前是什么名称,叫什么县,并不是它必须按史追述的内容。但如果以此为依据,断定三原置县的时间在北魏,就太不靠谱了。

《辞源》的汉置县说按史溯源,比《辞海》进了一步。其“改置”二字,明显地把三原置县的时间从北魏提前到汉代。但它依然不是三原最早置县的准确时间。

《史记》《汉书》《县志》的秦置县说准确地阐明三原置县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这是中国历史首创郡县制最早的县城,它当时的县名叫荡社。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三原史书及相关文章的陈述却错误地选择《辞海》的北魏置县说来计算三原建县的时段。顺举数例。

例1.2008年巨志忠主编的《三原史话.前言》断言:“三原独立建县的时间不算太早。”

例2.2009年由上官亚强主编、三原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的《三原辞典.前言》说:“三原之称自前秦苻健皇始二年(352)设三原护军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例3.2012年由中共三原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三原简史》说:“三原为京畿之地,史称‘甲邑’,古称‘池阳’。前秦苻健皇始二年(352)设立三原护军,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县,至今已有1560多年。”

例4.2013年三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苟彦斌主编的《三原民间文学》中《挖掘“非遗”文化,传承民间瑰宝》一文说:“三原古称池阳。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之名始于前秦苻健设置的三原护军,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例5.2015年由三原档案局编的《三原人文史略.序》说:“三原古称焦获,秦设荡社县。汉称池阳县。自北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县已逾1560多年历史。”

例6.2015年,由王庆安主编的《三原历史人物.序》说:“三原之名始见于前秦苻健皇始二年(352年),时设三原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县,至今已有1570年。”

例7.2016年三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李德林主编的《三原地名探源.引言》说:“三原有记载的历史近两千年。”

例8.2017年《三原文事》第四期王健《办好,彰显文化风采》一文说:“三原自北魏置县,迄今已有1760年。”

例9.2017年《三原文事》第四期李凯《三原赋》一文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乃置县,名三原,历唐宋金元,经明清民国,至今一千五百岁矣。”

上述九例皆依据《辞海》北魏置县说。不但腰斩了三原历史,而且以错误混乱的计算误导了广大读者。为了准确计算三原置县历史,特设计一个公式:221年+n(今)年=三原置县史段。套用公式计算:221年+2018年=2239年。这个2239年就是三原置县到今年的历史年段。

还应着重指出,三原置县以前的地域名称的出现一直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那时的三原古地域名称叫焦获,是护卫西周王朝都城丰镐的京畿重地。《诗经》《史记》《尔雅》等古籍文献都有详实地记述。足以证明有文献记载的三原历史在三千年以上。

截至目前的考古发现,三原县境北部原区有先民从事畜牧、渔猎、农耕活动的实物证据出土,有原始大型部落遗址发现。表明三原的原始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的黄帝时期之前。

这便是三原煌煌文化史的大体根脉。(文⁄孙尚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