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傳:王陽明為什麼抨擊朱熹學說?

心學傳:王陽明為什麼抨擊朱熹學說?

王陽明天資十分聰穎。

五六歲,爺爺讀過一遍的書,就能整篇吟誦出來。

八九歲,就能寫對仗工整的古詩詞。

十二歲,他立下今生要做聖賢的志向。

可能正是因為過於聰慧的緣故,王陽明從小就不願守規矩。

他玩象棋、騎馬射箭、研究兵法,就是不願讀正緊書。

直到十五歲,他才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到學業上,開始研究如何才能成為一位聖賢。

心學傳:王陽明為什麼抨擊朱熹學說?

要知道王陽明那個年代,大家讀書基本上都是為了做官。

通過讀書成為一代聖賢,是絕大數人想都不敢想的。

就連王陽明的老爹,明憲宗成化十七年的頭名狀元,也覺得兒子這讀書的志向過於奢侈。

可王陽明卻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十幾歲的他,開始對這個志向,認真起來。

他如飢似渴的讀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些四書五經就不用說了。

還有明朝當時的主流儒學典籍《近思錄》、《四書章句》、《通書解說》、《二程遺書》、《伊洛淵源錄》這些朱熹的書。

心學傳:王陽明為什麼抨擊朱熹學說?

這一日,王陽明在朱熹書裡讀到一句話:"聖人只說格物二字,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會。"

這句話是說,讀書別光讀啊,想體會聖人說的話,還要用行動去嘗試一下呀。

那麼,怎麼嘗試呢?

這個時候,王陽明的同學錢氏出來了。

他說:"先儒曾經說過'眾物必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所以,天下每一樣事物都可以拿來深入研究,每一樣都蘊含至理。"

王陽明興奮地說:"你說得太對了!我們就這麼幹吧!"

錢同學指著院子裡的青青翠竹說:"擇物不如撞物,我們就研究竹子吧。"

於是,兩個人手裡拿著關於竹子的幾本書,走進了竹林,照著朱熹的說法去"格竹",去窮盡研究竹子裡蘊藏的一切原理。

(注:朱熹認為"格物"的格字,應解釋為"窮究",就是窮盡事物的一切原理。)

心學傳:王陽明為什麼抨擊朱熹學說?

白天,這二人邊看書,邊觀察竹子。

到了晚上,倆人也不回去睡覺,就直接睡在竹林裡。一邊聽著風吹竹葉的颯颯聲,一邊思考竹子裡蘊含的至理。

這樣不分晝夜、冥思苦想了整整三天。

到了第四天清晨,錢同學忽感身體不適。

王陽明還開他玩笑:"才三天,你就體力不支了?要不,你先回家,等我把竹子的理格出來以後,再來告訴你。"

錢同學幾近暈倒,實在無力回覆,拖著病體就回去了。

王陽明一個人回到竹林後,更加發奮,全力以赴地窮究竹理。

四天之後,他不光什麼理都沒格出來,自己也病倒了。

倒下的那一刻,王陽明嘆息道:"聖賢真是做不得的,實在沒這麼大力量去格物啊。"

心學傳:王陽明為什麼抨擊朱熹學說?

打這以後,王陽明就放棄了朱熹的格物之學,轉而研究道家養生之法去了。

王陽明這次格竹失敗的經歷,使得他再也不認可朱熹的格物之說。

後來,在他思想成熟之後,他開始對朱熹思想進行抨擊,力圖糾正他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