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谈谈真“芯”话

芯片产业,痛并快乐着

鸿汇资产 王召辉

1、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芯片的分类

芯片的种类非常多,有通讯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LED芯片等等,这些芯片大部分我们国产化率还可以;我们严重依赖进口的芯片主要是处理器芯片(就是传说中的CPU)和内存芯片(就是DIY攒机用的DRAM芯片和移动设备、U盘用的NAND Flash芯片)。

我想谈谈真“芯”话

2、我国的处理器芯片不是研发不出来,而是事实上已经有了。

君不见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从内到外全部国产,用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申威处理器)连续5年在世界超算500强中夺冠。我国自主研发的处理器除了申威之外,还有龙芯、飞腾、众志等,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商用呢?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我想谈谈真“芯”话

(1)这些处理器大都是针对军方使用的,军方用的处理器更强调可靠、稳定、抗辐射、抗干扰,而商用的处理器更强调性能、功耗和价格,所以出发点就不一样。

(2)这些处理器大多不兼容X86(就是Intel和AMD处理器用的架构)标准和ARM(大多Android设备的处理器架构都用它)标准。而X86架构和ARM架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又有Wintel(微软+Intel)的强强联手,产业环境和配套服务已经足够成熟,如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支持和大量的应用软件。而配套服务的完善和用户路径依赖也会愈发地让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强者更强)。所以我们自主研发的非X86架构处理器,在推广起来是屡屡碰壁。

(3)关于我们研发初期为什么不直接研发X86架构的问题,其实是因为Intel太狠了,他们把X86架构涉及的专利几乎全部给申请了,我们不是研发不出来,我们是打不起官司。而起初为什么不直接研发ARM架构的问题,其实是因为ARM公司是后起之秀,我们研发初期它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呢。后来借着安卓手机的普及,干过一哥Intel,二哥IBM,直接越位成为移动领域的带头大哥,这谁也没想到啊。

3

、有了之前的惨痛教训,我们今后商用处理器研发的重点也会基于现有的成熟架构。

我想谈谈真“芯”话

4、我们在DRAM和Flash芯片领域也在加紧追赶,事实上紫光已经研发出32位的DRAM了。下图是已经开工建设的内存厂。(注意投资额的单位,B是指亿美元,10亿美元。)是的,长江存储的投资额是240亿美元!是的,紫光南京DRAM工厂投资额是105亿美元。紫光控股了长江存储。更何况紫光的胃口不止一个长江存储,紫光规划在南京和成都再各建一个3D NAND Flash工厂,总投资500亿美元。投资额都是动辄四五百亿人民币起,还有人抱怨中国风投烧了五六百亿在共享单车上吗?相信过不了多久,内存三巨头(三星、镁光、海力士)日子再也不会像原来那么好过了。估计未来三星等巨头会打出降价牌以打击中国新生的闪存企业,但我们不用怕,有国家在后面撑腰,玩不死丫的!

我想谈谈真“芯”话

5、未来芯片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人工智能,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布局而且优势明显。

比如最优秀的当属寒武纪公司,它是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AI芯片公司。旗下的寒武纪处理器可以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多个领域,性能表现十分强劲。如华为发布的国产手机mate10搭载了寒武纪1A的麒麟970芯片,每分钟能够识别2005张照片,而苹果的A11处理器,每分钟只能识别889张;效能计算系统较主流GPU的性能提升可达450 倍,但总能耗仅为1/150。

我想谈谈真“芯”话

6、芯片行业的投资门槛非常高,专业性非常强,而且回报周期长,风险比较大。

投建一条生产线起步100个亿,良率还不见得多高。前期得研发、中期得生产、后期得推广,回报周期起码五年起,还不见得能覆盖成本。都说中芯国际的技术较Intel、台积电起码差两代,其实我们最缺的不是制造工艺中最复杂的ASML光刻机,据说中芯国际14nm的光刻机现在已经有了,但28nm制程中芯国际还没玩溜呢。其实我们最缺的是人才!工艺落后,没有人才储备(有些人才给三倍工资从台、美、韩也是挖不来的),机器给你了你也玩不转。所以,VC、PE不愿意投资,也不能怪他们。只有国家层面出政策、出资金、不计前期成本地循循善诱,芯片行业才能稳步发展。而事实上,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很给力了。

我想谈谈真“芯”话

综上所述,笔者对国产芯片行业是谨慎乐观的。我们没必要过度担心,因为我们已经在芯片领域加速追赶;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距离国外巨头差距也不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中兴被禁运事件,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契机,就像1999年炸馆事件导致中国重整军备一样,美国一定会为这次事件惊醒了巨龙而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