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指标再降!你是否摊上了?

汪芳心语: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开始。

高血压指标再降!你是否摊上了?

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指南最大的变化在于重新确立了高血压的判定范围——将14年前“≥140/90mmHg”的指标下调为“≥130/80 mmHg”

血压指标的下调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按照此标准核算,美国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由之前的32%升高至56%!激增了3000多万高血压患者,导致全美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难怪有朋友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多了患者乐坏药商!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临床指南共识都是参照欧美的标准来解析。此次AHA公布新版高血压指南,是否会对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带来影响?如果我国采用这一指南又会如何呢?

我们先假定中国也施行该指标,那么依据20施行-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新标准下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将由38%增加至55%,特别是45-75岁年龄段居民中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人数将比原来增加

8300万

仅从字面理解,新指标带来的直观后果就是“多了8300万”新增高血压患者!如果按照旧标准,这8300万人是否就高枕无忧呢?健康与患病之间是否完全由这一标准确定?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人理想的血压是≤120/80mmHg,我国现行高血压的标准是≥140/90mmHg,二者之间的血压被称作“正常高值”,其重要临床意义在于提醒大家特别是高危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新版指南也有明确建议:当患者存在冠心病或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大于10%,同时血压≥130/80 mmHg,要考虑使用降压药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述风险,患者仅仅是血压偏高(≥130/80 mmHg),那么是没必要服药的(即使血压≥140/90 mmHg,也是在改善生活方式无效后才考虑用药)。

当然,也有人说指南是美国的,只是为美国大众服务的。我想说这只说对了一半。此次AHA新版指南的修订耗费了不少心血,毕竟已经有14年没有更新了。新指南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将其他国家的诸多临床研究都纳入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国的一些重要数据(引用了9篇中国的meta分析)。

新指南除了确定了新的指标,还着重强调了高血压与相关疾病的紧密联系,如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肾病和脑卒中等,提示我们高血压防治工作要重视“能够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体现了防治与筛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综合诊疗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新指南的出炉掀起了不少水花,不少人也在考量是否就此更改我国指南和相关共识。在我看来,现阶段保持观望似乎更好。任何指标的更新都需要循证医学证据,而我们还缺少足够的流行病学数据来支持,因此还不足以形成白纸黑字的确切条例。

当然,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利害关系毋庸赘言,所以有时候我也偏向让大家的血压降得稍微低一些。

融会贯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