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肉也很少吃雞蛋,可卻查出長了頸動脈斑塊,這是咋回事?

不吃肉也很少吃雞蛋,可卻查出長了頸動脈斑塊,這是咋回事?

“我不吃肉,也很少吃雞蛋,可卻查出長了頸動脈斑塊,這是回事?”

一說到頸動脈斑塊,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愛吃肉、血脂高的人才會發生,應該不會發生在不喜油膩的人身上,這種認識當然是不正確的。頸動脈斑塊是運動粥樣硬化的一種表現,是頸動脈中的一種異常生長的團塊,是由於血管內皮受損後血液中的脂類物質大量沉積所致,它發生的基礎是血管內皮的受損,而受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吸菸、飲酒、熬夜等等,在此基礎上即使血脂不高,因為血管內皮損傷的存在,也會有脂質沉積,斑塊即可形成。

所以,要預防頸動脈斑塊的形成,首先要做的是避免血管內皮的損傷,而且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做起。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在每天飲食中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被證實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中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不吃肉也很少吃雞蛋,可卻查出長了頸動脈斑塊,這是咋回事?

研究證實:十字花科的蔬菜中含有的異硫氰酸鹽,具有強大的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能夠阻止癌症前期的異常細胞增殖,在防癌抗癌方面有很明顯作用。同時,國外大規模人群研究證實,常吃十字花科的蔬菜的人,比不吃者的頸動脈厚度平均減少了0.05mm,要知道頸動脈厚度每減少0.1mm,心腦血管病病的發生風險就將降低15%。

因此,常吃十字花科蔬菜被推薦為有效預防癌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心腦血管病發生最簡單有效的措施之一,而且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一種方法,關鍵是看你重視不重視,願意不願意去做,因為十字花科的蔬菜有很多,比如除了最熟悉的西蘭花,還有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圓白菜、青菜、油菜、芥菜、薺菜、捲心菜、芥蘭、各種甘藍、西洋菜、雪裡紅、大頭菜、蕪菁、諸葛菜、芝麻菜、各種蘿蔔等等,甚至包括了調味料中的辣根、芥末等等,可以說幾乎平時所吃的蔬菜都包括在其中。

不吃肉也很少吃雞蛋,可卻查出長了頸動脈斑塊,這是咋回事?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一是愛不愛吃蔬菜,二是每天應當吃多少。有些人從小就不愛吃菜,長大了一日三餐蔬菜吃的也很少,而研究證實每天蔬菜的攝入量不應少於500克才是健康的飲食,所以如果沒有吃夠,從今天起就多吃點吧!

如果你不喜歡吃菜,快改改這個不良習慣吧,如果你吃的菜不夠多,就超著每天不少於500克的目標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