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告訴兒子嚴守屍體,平反之日才能說是誰

在《朝野遺紀》有這樣一個記載,一位將軍死在大理寺牢獄中,在獄中處死的犯人,屍體一般都會隨意埋在監獄牆角。而監獄中一個小獄卒是這位將軍的粉絲,看到崇敬的人被處死,小獄卒很悲憤,深夜,他偷偷把將軍的遺體背出城外,將其安葬在九曲從祠旁。

一人告訴兒子嚴守屍體,平反之日才能說是誰

多年後,小獄卒將要找閻王報到,將兒子叫到跟前,告知了這個秘密,說這位將軍是遭了大難含冤而死的英雄,他埋葬英雄時將其生前佩戴過的玉環,系在遺體腰下,那個玉環可以證明英雄的身份,墳前還栽了兩棵桔子樹作為標記。

這名曾經的小獄卒名叫隗順,他埋葬的英雄名叫岳飛。

隗順臨終前叮囑兒子,誓死不能暴露這件事,只能在自家後人中代代相傳。除非朝廷為嶽將軍平反,到那時才可以告訴朝廷。這本書作為野史,雖然真實性有待考究,但多少也彌補了正史中嶽飛死後如何安置的空白記錄。

一人告訴兒子嚴守屍體,平反之日才能說是誰

釀成這個千古奇冤不是別人,就是皇帝趙構。岳飛才39歲,就死在了趙構的糊塗賬裡。岳飛死後,南宋依照宋金和議的內容,雙方東以淮河、西到大散關為界,南宋不僅自貶身份向金朝稱臣,每年還得向金朝進貢金銀。金朝使臣每次來宋,從不把趙構這個皇帝看在眼裡,有事沒事還敢罵上幾句,反正趙構是個軟柿子。

趙構的帝王顏面盡失,卻不敢動金朝,不知夜深人靜時,他會不會反思,如若他有漢武帝一半的英明,南宋絕對是不容小覷的時代,而岳飛也絕不是這樣的命運。

一人告訴兒子嚴守屍體,平反之日才能說是誰

岳飛的死不僅在當時引得百姓憤憤不平,多年後依然有不少讀書人發表不滿,諷刺趙構的詩句時不時冒出來 。整個岳家軍乃至整個南宋軍隊,在秦檜的主持下被清洗的很厲害,戰鬥力下降嚴重。

後來,宋孝宗趙昚登基,他十分明白,要想鼓勵將士抗敵就要平息民憤,為岳飛平反是必須的。於是,宋孝宗以趙構的名義,下詔為岳飛平反昭雪,恢復了他抗金名將的名譽,並懸賞尋找岳飛的遺體。

隗順的兒子找到官府,提供了岳飛的埋葬地點,岳飛的遺體被起出,依禮改遷杭州西子湖畔棲霞嶺南麓,是為“宋嶽鄂王墓“,讓後人得以憑弔。

一人告訴兒子嚴守屍體,平反之日才能說是誰

為岳飛平反之時,趙構還活著,是太上皇,為了顧及他的顏面,宋孝宗將冤殺岳飛的責任全甩給了秦檜。不管怎樣,岳飛得以昭雪是大勢所趨。岳飛墓前有四個鐵鑄人像,秦檜夫婦就在其中,承受世人千年的唾罵。

有人問岳飛是河南人,為何不將英雄的墓改遷到河南呢?原因很簡單,當時河南是金朝的範圍,而杭州是當時南宋國都。

一人告訴兒子嚴守屍體,平反之日才能說是誰

除了岳飛墓還有嶽王廟,1221年,朝廷以功德院專祀岳飛,為嶽王廟的始基。岳飛墓和嶽王廟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屢毀屢建,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