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民宿是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被稱之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自2015年民宿進入大眾視野,近三年民宿的關注度一直在上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農家樂、農莊、旅遊景區提供的服務,轉而投向精緻高品位的民宿休閒旅遊,因此各地民宿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投入民宿的浪潮需保持理性,這裡的幾個民宿陷阱千萬要繞行。

陷阱一:政策吸引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爭先開發的新產業,不管自己的地方適合做什麼,民宿都成為政府首選引進項目。

有位專家說得好:政府喜歡畫個圈,然後讓投資人往裡鑽,其實應該讓投資人來畫個圈,政府自己去鑽(服務)。

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做民宿的,衝著政策支持、領導支持去做民宿會是長久之計嗎?

陷阱二:民宿不用辦手續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在準備做民宿期間,得到的信息都是積極的,一旦裝修好準備營業時才發現:

相關部門沒有把你當農家樂對待,衛生是需要許可的,而且比農家樂嚴的多;

消防還是必不可少的;

門口的道路是要和村民商量的;

停車是很麻煩的;

農民的房屋出租合同是有可能隨時加價的…

陷阱三:規模要大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網上有個案例:臨安有位農莊老闆,他的生意非常好,那時候他只有15個房間,其中餐飲是贏利大頭,經常有遊客甚至旅遊團去吃飯並建議老闆,生意這麼好,客人都沒地方住為什麼不再建多些客房?於是這個老闆下定租地盤,建設新房將客房擴大100間,而且更高級。

結果是:常年平均入住率只有20%多,其實需求量只要15間多一點而已。由於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老闆的心態也差了,笑臉少了,生意反而沒以前好了。

陷阱四:民宿很賺錢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鄉村旅遊資源佔全國旅遊資源70%,旅遊人數卻只佔國內旅遊總人數的30%,旅遊消費還不到國內旅遊消費總額的20%。

所以民宿看著很美,其實想賺到錢並不容易。

民宿基本是週末消費,而週末也就是週六會住一晚,一年中有52個週末,扣掉嚴寒的冬天、潮溼的陰雨天、以及颱風等惡劣天氣,其實就剩下幾個假期了。其它時間的入住就看你的營銷能力了。

所以能在淡季將客房塞滿的民宿才是真正會賺錢的民宿。

陷阱五:建個圈就有粉絲來消費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一位做鄉村旅遊策劃的朋友說得好:一家民宿是否有特色,就看能否讓客人舉起手中的相機。

但要讓粉絲聚起來,你家的民宿一定要有特色,至少要有足夠讓客人拍照放到朋友圈炫耀的特色。

你的民宿才是這個圈子的核心。

陷阱六:民宿就要做高端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以莫干山區域為代表的高端民宿已經成為整個鄉村旅遊業的標杆,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要去瞧一瞧。但莫干山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人文環境特色,這些不是每個地方可以複製的。

有一位民宿業主,在一個農家樂很集中的村子裡開了一家高端民宿,每晚售價1800元,現在180也賣。因為這裡來的都是消費100元每晚的農家樂客戶。

民宿的高端不僅僅是裝修有多少的高端,而是其環境、位置、服務同時高大上。

陷阱七:民宿個性化要強

民宿必須繞過的幾個陷阱

的確,民宿需要個性化,但個性化到只能滿足自己的個性就不對了。

這類民宿看看是可以,也足以讓客人舉起手中的相機,但人家是否願意住下就難說了。

民宿的外觀可以很土、很貼近原生態,但走進房間一定要舒適。

我們有個原則:一切和身體緊密接觸的物品一定要用最好的(床墊、床上用品、沙發等),其他的再說純天然,有特色。

選擇進入新興的行業沒錯,但是一定要了解清楚新行業的風險,不要想著一步登天,而是在知道風險後,提前準備好應對措施,冷靜對待這個行業中的各種信息,才是長久經營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