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媒體看浦北

——5月23日,欽州日報A2時政要聞對浦北縣白石水鎮良江村進行了報道。走起,我們一起走進良江村~~

山清水秀,綠樹環繞,百年老樹,相擁而生。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生活富 裕、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良江村精彩描繪。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生態宜居—— 身邊處處是風景

浦北縣白石水鎮良江村村頭兩棵參天大樹依偎在一起生長,生機勃勃,大自然的 神筆讓這個美麗的村莊增添了幾分魅力。“一棵相思樹和一棵香樟樹相擁而生,宛如 一對情侶相偎相依,眺望著良江村幾百畝連片的番石榴基地,村民稱之為‘鴛鴦 樹’。”村支書符景升指著古樹說。“以前樹下面是一個垃圾場,又髒又臭,沒人願 意靠近,現在垃圾場變公園,乾淨舒服,大家都喜歡坐在樹下聊天,我們村越變越美 了,你看那些壁畫。”村民指著前方高興地說。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舊顏變新顏,曾經髒、亂、差的良江村,已經實現美麗大變身。走在良江村乾淨 整潔的鄉間小道上,兩邊一排排黃槐樹、紫荊樹與大片翠綠的番石榴樹、稻田構成了 一幅生態宜人的風景畫。繼續往前,村民們房子外牆上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體壁畫 映入眼簾,把頭伸出圍欄外等待餵食的山羊、破牆而出的大公雞,生動形象;翠綠的 番石榴和鮮紅水靈的荔枝讓人忍不住要去摘來嚐嚐。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每一幅 壁畫都展示出了良江村獨特的風土人情、山水文化,反映出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 嚮往。

曾經的良江村大田坪,荒草叢生,一片荒涼。而今,大田坪古荔成林,綠樹成 蔭,面積2500平方米的大田坪風情園種滿了鮮花,花香四溢,草坪中的涼亭平添了詩 意。如今,大田坪村已經成了良江村三個綠色村屯示範點之一。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良江村剪影

走進綜合服務中心,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紅色的風雨橋了。符景升介紹,這座風 雨橋是浦北首座鄉村風景橋,坐落於良江村委附近的良江水游上段,是服務良江兩岸 村民群眾的一條綠色通道。風雨橋下是清悠長流的良江水,北連風景迷人的大田坪自 然草坪和文化底蘊濃郁的馬氏古宅,南接公共服務中心。整座橋設計巧妙,承古尚 今,已成為群眾休閒娛樂,外來遊客遊玩的是佳目的地。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慕名而來的附近南明村委的遊客謝麗萍和女兒、親戚正在橋上駐足拍照,她 說:“聽當地的村民對良江村讚不絕口,我特意帶在外省讀大學的女兒過來看看,這 座橋很有特色,良江村也建設得很漂亮,這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

良江村用獨特的文化載體打造鄉村旅遊特色,風雨橋、古荔園、馬氏古宅、英雄 樹、鴛鴦古樹……處處皆是景,景景皆文化。

產業富民—— 富了口袋富腦袋

鄉村美了,自有客從遠方來。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了扶 貧產業發展。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打包裝現場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村民正為番石榴打包裝

走在番石榴採摘園裡,清香撲鼻,讓人垂涎欲食。連片的番石榴基地成了鄉村旅 遊的亮點,遊客可以自助採摘體驗農家樂趣。“目前全村番石榴種植區面積500多畝, 年產量約500萬斤,年產值1000多萬元,是農民增收的法寶。”符景升說,產業驅動, 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脫貧。

良江村黨支部貫徹落實“1+2+6”工作方法,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工作模式, 引導註冊6個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黨支部、村民小組長、專業合作社和黨員的示範帶 頭作用,在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切實抓好宜居鄉村建設,形成了一個黨建 中心、三個綠色村屯、五個產業基地“135”特色亮點。500畝番石榴產業基地、500畝 荔枝“低改高”產業基地、500畝柑橘產業基地、100畝蔬菜種植基地和100畝綜合養殖 基地五個產業基地的建立,使產業從無到有,種養結合,長短相宜。產業致富,使村 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

“去柑橘基地幫助除草、施肥、植苗等,每天有80-100元報酬,在基地勞動我今 年可以增收10000多元,而且還能學習新技術。”村民符寶環笑著說。良江村因地制宜 發展柑橘產業,引導青年黨員符寶橋打造銅鼓塘500畝柑橘基地,吸收36名貧困戶加入 合作社,輻射帶動190戶群眾發展柑橘產業,基地計劃年收入超過1500萬元,實現了種 植大戶與貧困戶的抱團發展。

此外,村黨支部爭取市級資金100多萬元打造良江綜合養殖基地,通過完善基礎設 施建設,“鯰魚效應”作用明顯,輸射帶動村民發展雞、鴨、魚、羊、種鴿、蜜蜂等 養殖業,成為欽州市產業扶貧示範小區試點。其中投資69萬元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 打造良江養殖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合同飼養”經營模式,與有 實力的公司合作養殖“保價雞”。基地每批“保價雞”20000羽,每年可養殖2批,預 計年收入12萬元,增強了村集體經濟。貧困戶通過在基地務工學習掌握養殖技術,成 為貧困群眾創業的一個孵化基地,馬作用作為飼養員每月報酬1800元,僅此一項家庭 年度人均純收入已超過脫貧標準。

良江村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共596戶3053人,其中貧困戶67戶312人,2016年該 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五大產業基地涵蓋所有貧困戶。

鄉風文明—— 讓群眾詩意地生活

鄉風文明促和諧,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關係民生的大事,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 榮的重要基礎。良江村由“外在美”邁向“內在美”,不僅要生活環境美麗,更要文 化自信美麗。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良江村整合項目資源,在村委原有的荒地上建起良江綜合服務中心,項目配套建 設公共服務中心樓、燈光球場、舞臺、議事亭、農家書屋、兒童家園、婦女之家、三 星級衛生間等,為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場所。文藝匯演、跳嶺頭節、老年人乒乓球賽……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村民的生活多姿多彩。“我們組織成立了一支文 藝隊,一個舞獅隊和一支籃球隊,培養村民陽光向上的業餘愛好,文藝隊經常在村裡 表演,鎮文化站也經常來我們這裡組織文藝晚會,宣傳黨的政策,豐富村民們的業餘 生活。”符景升說,良江村堅持用社會主義特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採取群眾喜聞樂 見的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燈光球場上村民們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開心的話家常;舞臺旁的兒童娛樂設施點 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農家書屋裡,各種書籍分類擺放,整整齊齊,孩子們正在閱讀 兒童圖書;文化長廊旁,幾個小學生對良江村歷史人文進行交流,好一片安居樂業的 鄉村新景緻。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公益宣傳

「媒體看浦北」良江村:宜居是風景 內涵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