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⑦丨陈一村:致力潮汕地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汕头市科协联合南方+再次聚焦汕头科技工作者,深入汕头各行各业生产一线,深入采访20多位普通科技工作者。

挖掘他们在平凡岗位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故事,把他们一个个在劳动、奋斗、奉献中的真实感人事迹呈现给大家,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汕头市的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振奋精神再出发,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汕头加快全面振兴、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⑦,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医药领域的一位科研工作者。

汕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陈一村与中医药研究结缘十余年以来,一直从事着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更是主持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大量科研资源和成果。

对家乡潮汕地区,陈一村始终坚持着传承与创新的坚定信念。

传承与创新让中医药发光发热

2014年,陈一村和团队筛查了多种潮汕地区的药材,发现在藏药中被广泛使用的余甘子和潮汕地区的“油甘”是同一种属,但陈一村发现,关于余甘子药用价值的研究却不多。

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⑦丨陈一村:致力潮汕地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可以说,该成果是本地高校利用地方资源,和企业强强联手得出的产品。

除了余甘子,陈一村及其团队还挖掘了另一种本地资源——牛百藤。牛百藤也称涂藤头,是岭南一带常见的植物,有消肿散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为了探究牛百藤的药用价值,陈一村与团队成员经常深入农村开展田野调查,与当地的“赤脚医生”们探讨民间药方,再回到实验室里通过大量的实验积累数据。

如今这项研究已成功申请更新提升广东中药材标准,为企业生产和临床使用牛百藤药材提供更科学的标准。陈一村说,团队将开展牛百藤的临床前研究,为开发一种新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提供依据。

从2010年至今,陈一村与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了产学研科技平台。通过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创新,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陈一村与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增加亮点,同时为企业成功上市新三板提供助力。陈一村一手帮助企业搭建的食品药品第三方检测平台,为社会提供了产品技术检测、质检技术等服务。由此,陈一村在2016年获得科技部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在帮助企业研发的同时,陈一村也积累了丰富的药品食品检测经验。经过层层考核,今年3月,他获选为全国仅700多名国家级CMA评审员之一。

积极探寻潮汕地区中医药研究发展前景

广东省是中医药大省,汕头也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在陈一村看来,潮汕家庭对中药有着深厚的情感,还有许多传统中医药文化等待人们挖掘和传扬。

陈一村举例,潮汕地区处于沿海地区,海滩牵牛是当地一种大量生长在海边的盐生植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止痛抗炎的功效。不少民间医生对风湿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但是许多药方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开发。

陈一村表示,许多民间药方是宝贵的资源,要积极运用和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大力结合科研帮助其实现现代化。

目前中药研究在潮汕地区相对滞后,呈现出高校资源少而企业需求大的现象,学术研究气氛不够强烈、地区信息交流不便等问题亟待解决。在与许多医药企业合作后,陈一村感受到,企业对产学研平台合作有强烈的需求。但碍于高校资源缺乏,信息交流不足,信息滞后,对于仅7人的研究团队也有点力不容心。

“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需要高校与政府的更多支持。”陈一村说。

陈一村目前的工作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中药研究室属广东省中药二级实验室,目前主要与企业进行产研学合作。今年,药学专业硕士点在药理教研室成立。“药物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临床前的药物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不是一两个项目就能完成的。”他说道,选择留在汕头,是因为汕头的中医药研究有大量的资源可利用,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这是自己和团队最基本的动力。

近期,陈一村还作为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奔波于汕头与香港之间,研究当归补血汤等传统经典名方新药开发。陈一村表示,这次活动对本校的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将来汕头大学计划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实习生】董柴玲

请继续关注市科协庆祝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报道!

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⑦丨陈一村:致力潮汕地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