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蘭亭集序》裡的第192號字“隨”?

憶有狐綏綏

王羲之的高明之處是我們說也說不完的。

書聖王羲之的高明之處就是善於造勢,這一點在他手札作品裡我們能強烈的感受到,並且他的手札很多都是用側鋒造勢,中側鋒結合,變化豐富多端。

題主問怎樣分析這個“隨”字,我在手機上搜了幾個圖片,發現都不一樣,而且有的出入也很大,看來有時候電腦圖片未必可信,即使清晰度比較高的圖片,你也會發現它比字帖上差很多。

字帖上的字又比真跡差不少,這樣一來二去,到我們眼裡,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學習書法選擇一本印刷質量好的字帖非常重要。

相對於王羲之的尺牘,他的《蘭亭序》的處理方式更加的高明,他的尺牘在動中取勢,而蘭亭序則在靜中取勢。

比如他這個“隨”字,你第一眼看上去它是一個很平正的字,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是一個正三角結構型的字,由於正三角是一個穩定結構,加上向右拉長的長捺,我們視覺上感覺這個字是正的。

這種仔細分析的方法,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分析的多了你的眼力也就提高了,下次觀察其它的字,一眼就能看出關鍵來。

你覺得呢?


不二齋

蘭亭序中的“隨”,全文中一共有兩個:“情隨事遷”,“修短隨化”。看了你的提問,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認為學習蘭亭序會讓人走入死衚衕。原因就是:不去實際的臨帖,而是去畫各種幾何比例分析圖,

當然,我不是指你所提的這個問題。只是你的這個問題讓我看到了一些所謂專家,他們的教殺,才是引導人們走入死衚衕的真實原因 。謝謝你的此問!讓我們現在就這個問題來說說蘭亭序中的“隨”吧。

你問的這個“隨”字,應該是“情隨事遷”句中的“隨”。臨帖學習,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讀帖。讀帖的原因,就是對每個字進行詳細的筆法分析,對結構的向背揖讓做研究。把研究結果應用於臨帖中加以實踐證明。證明對了,就把這個結果鞏固下來,應用到其他的書寫中去。這就是“得法”。得法不是在字的外形上去死搬硬套。是得到王羲之的“筆法”。

字的外形是會變的,就拿蘭亭序中的這兩個隨”字來說,他的寫法都存在差異。如果借用專家們的幾何分析法,就是一個為正三角,一個為正方體。我們在寫的時候該以哪一個為標準?都可以。你甚至還能處理成其他形態。你看,花了半天的功夫研究出來的幾何結構,結果是在應用的時候,一點用都沒有。為什麼沒有?字的形質有它的固定化,只要按著這個字的筆畫寫出來,就會得到一個“幾何圖形”。這種幾何分析做的越詳細,越是讓人裝入死衚衕底。所以,大家在學習書法中,學習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筆法”。而結構,它是“活的”,活的東西是不能把它固定住的。

子衿的乾貨店


子衿tjk

對於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它裡邊的每一個字都是經典。所以我們在臨摹之前,必須對它進行精準的分析。

我們先看它的整體的外形,它是屬於一個長方形的字,這是我們在臨寫中第一個要抓住的特點。

我們第二個要抓住的特點是:左右兩部分上下齊平。

第三個要抓住的特點是:左邊窄一些,右邊寬一些。

第四個要抓住的特點是:右邊的“有”
是向左傾斜的。

第五個要抓住的特點是:右半部“走之”用筆輕盈,筆畫相對細一些。而其他的部分的筆畫是粗的。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絕不是偶然的。在臨摹之前,必須意在筆先。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京東千里行書法

分析?蘭亭序不是王羲之寫的,為啥,你看晉人殘紙。看不懂?蘭亭序的筆法是隋以後才有的。明白了嗎。毛主席拿電話可以。拿手機蘋果的你信嗎!不過一千年後可能有爭論了。各位老師還是看我日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