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快去開啟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吧!

世界讀書日:快去開啟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吧!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

談到讀書這個話題,很多家長都有些焦慮:

“我家裡買了一堆書,但是孩子從來不看。”

“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本無法靜下心來讀書怎麼辦?”

小時不讀書,上學唸書成績不好——這是很多家長著急讓孩子讀書的原因。但實際上,閱讀的好處不僅在於此。

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曾概括過閱讀的重要性:“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學習活動,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瞭解世界、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終身必備的技能,閱讀能力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兒童開始。”

然而,沒有孩子天生喜歡讀書,買一堆出丟給孩子去讀,效果自然是不好的。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者曾針對“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做過系列實驗。比如,把幼兒園的86個小朋友分為3組,一組互動閱讀,一組不互動閱讀,還有一組是控制組,結果發現互動閱讀組的孩子閱讀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因此,能夠提升互動的親子閱讀成為近年來被廣泛推崇的一種閱讀方式。父母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可以通過書和閱讀傳遞感情,而互動還可以實現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共同探索親子閱讀的最佳方式,從今天起和孩子踏上親子閱讀之路吧!

01

讓閱讀更有儀式感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父母會把閱讀這件事情教給故事機或者手機上的各類APP,曾經有媽媽問過自己的孩子:早教機裡的阿姨比媽媽講故事講得好吧?結果孩子卻回答她說,是比媽媽講得好,但我問問題阿姨都聽不見,她講故事時也不能抱抱我。

可見,親子閱讀既是閱讀,也是陪伴。想要通過親子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還需要儀式感。比如,我的朋友圓圓媽媽就很注重閱讀氛圍的打造,她把家裡的飄窗佈置一番,放上孩子最喜歡的枕頭和娃娃,還為此買了一盞落地燈。每天晚上睡覺前,她會安排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和圓圓一起在窗臺上開啟一段閱讀之旅。一開始,圓圓的注意力並不集中,東看西看,圓圓媽媽便不同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圓圓集中注意力,計劃連續21天雷打不動地拉上孩子閱讀。

02

把讀什麼書的選擇權教給孩子

美國圖書館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註定不會長久。”因此,相比起要求孩子和你一起閱讀“你認為對他有益的書本”,不如尊重孩子的喜好,一起讀一本他感興趣的書。

讀者朵朵媽媽曾和我分享過她堅持親子閱讀教育的故事。她從朵朵一歲開始就每晚和她一起讀繪本,讀什麼由媽媽決定。有一天晚上,朵朵媽媽剛拿出書準備和孩子一起讀時,孩子卻表現得很不樂意,咿咿呀呀不知道在在什麼。正當她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孩子開始做出了大猩猩的動作,她這才明白過來,朵朵想要和她一起看那本封面上有大猩猩的繪本。

“一開始我也不太確定親子閱讀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麼,但當我看到孩子模仿大猩猩的動作時,我意識到了她是真的看進去了,並且學會了通過模仿表達她的喜好,這讓我感到驚喜。那晚朵朵看書看得特別認真,從此以後讀什麼書都由她來決定。”

03

增強親子閱讀的互動性

互動是親子閱讀的優勢所在。可有不少父母卻因此犯愁:“我只會拿著書念,不知道如何互動。”

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互動小技巧。

對於年齡偏小,還不太會說話、也不識字的孩子來說,主要是以讀繪本為主,這時可以多采用提問的方式來互動。比如,教孩子認識畫面上的出現的動植物、物品,然後讓孩子尋找——這是一個集讀與教的過程。

等到孩子會說話了,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完成閱讀,以此來提升孩子的記憶能力。學齡兒童的親子閱讀可以在讀完書後設置討論的環節,聽聽孩子的閱讀收穫。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

“唸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孩子子們長大以後,我才真正瞭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的意義在哪裡。我也發現,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是現在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