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玉皇洞位於陽泉市平定縣東北部的岔口鄉主鋪掌村,為秋林山脈腹地,是陽泉市平定縣、盂縣與河北省井陘縣的交界接合部,與河北仙台山景區相鄰。玉皇洞距陽泉市區50千米、太原市區 120千米、石家莊市區75千米,距京昆高速太陽段岔口出入口24千米、距在建的京昆高速晉冀段辛莊出入口15千米、距陽井線25千米,新建的葦泊—楊樹莊二級公路可直達,交通十分便利。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玉皇洞自駕遊線路圖

玉皇洞所在地也被稱作紅巖嶺,傳說為王莽追劉秀之嶺,又稱紅巖寺梁,起於秋林村南掌梁,終於主鋪掌村後山的三縣堖,西南—東北走向,海拔1200餘米,綿延20餘千米,沿途峰疊巒聚,望去呈紅色,古稱“四十里紅巖寺大梁”。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玉皇洞景區秋景

玉皇洞所在地鄉風淳樸、群峰雋秀、松柏青翠,四季皆美。春天山桃花、山杏花開滿山谷,遍地花香,沁人心脾,尤以主鋪掌村桃花谷為甚;夏日3萬畝林海莽莽,嶺上陣陣濤聲不絕於耳,溝裡潺潺流水清新宜人,有如人間仙境;秋時紅葉滿山,繽紛絢爛,藍天澄澈,白雲輕悠,颯颯秋風過處,心曠神怡,令人流連忘返;冬至素裹銀裝,徜徉於林海雪谷,漫步在山莊窩鋪,一盤熱炕,幾壺老酒,品出世間萬千滋味。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玉皇洞景區南天門

玉皇洞為天然溶洞,總長600餘米,面積近8000平方米,洞內“龍宮”“水晶宮”“瑤池”“靈霄殿”“羅漢庭”“佛祖堂”洞洞相連,洞洞相宜,曲徑通幽,各具特色,其地蘊天成的鐘乳石像、石柱、石幔、石筍,神態逼真,鬼斧神工。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玉皇洞平面導覽圖

龍宮

“龍宮”為東向西的長條狀洞體,長100餘米,寬5~9米,高3~5米,總面積約900平方米。洞內遍佈鐘乳石,多數路段僅容一人通過,沿途石柱、石幔、石筍密佈,石龍、石魚比比皆是,洞頂多為石花,玲瓏晶瑩剔透。主要景觀有誠心石、龍宮簾、一線天、翼龍石、三十米畫壁、倒龜石、龍鍾等。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洞內石魚

水晶宮

“水晶宮”長170餘米,寬6~10米,高3~6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洞內鐘乳石筍上下交接,石幔珠簾懸掛兩壁,奇石景觀密密麻麻,猶如西遊記中東海龍王的“水晶宮”,洞內主要景觀有龍王石、哮天犬、仙草、化龍池、水晶宮、定海神針、帶魚將軍等。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瑤池

“瑤池”呈橢圓形,長22米,寬12米,高3~8米,總面積約200平方米,洞雖不大,但洞周石簾、洞頂石花很有特色。主要景觀有金槍魚石、盤蛇石、情人石、瑤池倒影、石花彩帶、王母宮、龍宮口、海象石、壽桃石等。其中,最為好看的是瑤池倒影,洞中全景盡收池中,交相輝映,亦真亦幻,氣象萬千。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靈霄殿

“靈霄殿”呈橢圓形,長60餘米,寬約35米,高20~25米,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大殿入口兩壁密佈石花,殿內富麗堂皇、氣勢磅礴。全殿大體分三個區域,即東南石幔區、東北石塔區(主區)、西北石柱區。東南石幔區巖壁上佈滿石幔、石花,奇形怪狀、琳琅滿目,壁下有數堆石筍、石柱,壁前數塊巨石,形如大象、魔王。東北石塔區為溶洞精華,眾多石塔正看為一景,側看則又一景,其主塔像高近7米,近看像觀音,遠看如關帝,其腳踏麒麟,背靠龍王,左有月老樹,右有蓮花臺,威風八面、氣勢輝煌。西北石柱區為全洞最高點,上百尊石柱錯落有致,有如群仙薈萃。在大殿的正壁上,石幔層層,石簾重重。正偏西壁上,印有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像,令人充滿想象。大殿西南角有一太極池,殿堂眾多石像倒映池中,美麗異常,實為洞中一絕。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鐘乳石幔

羅漢庭

“羅漢庭”洞體為長條形,長120餘米,寬12~18米,高10~15米,總面積約1800平方米。在其起點拐角處,有一面積僅20餘平方米的小庭,庭內密佈石柱,如羅漢薈萃,故將其命名為五百羅漢庭。離庭前行,遍地有鐘乳石花,沿洞數十米內兩側壁上,成團疊聚的大小石花廣佈石壁,大者乃錦鏽花團,小者為石壁銀花,在各地溶洞中極為罕見。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五百羅漢庭

佛祖堂

“佛祖堂”蜿蜒於一層厚達2~3米的方解石帶上,起點處有一二十餘平方米的天然方解石水池,池壁晶瑩剔透,壁下中空並密佈石花,石映水中,繽紛絢爛。如若艱難爬行至終點處,則可看到方解石化成的神密洞穴,晶瑩純粹,相傳是如來佛祖講經說法所在,是為“佛祖堂”。

太行第一鐘乳石洞——平定縣玉皇洞

洞內奇景

玉皇洞洞內鐘乳石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實乃華北罕見,被譽為“太行第一鐘乳石洞”。這裡數千萬年積成的溶洞,充滿了神秘,見證著滄桑;這裡曾經的閉塞和人口的外遷,保全了她的原生態,古樸之美蘊藉溫潤,淳厚之風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