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據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很多現在被大家普遍認可的學習方法,其實在很多場合都是錯誤的。

那麼,到底怎麼做大腦會更高效地進行學習呢?

美國的暢銷書「大腦認可的學習法」中,對此做了很多與之相關的詳細說明,我在此介紹其中的一部分。

Q1、有必要設定自己的學習規則嗎?比如,是不是決定好自己的學習場所會更好?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A、沒必要設定自己的學習規則。

學習中,時不時切換場所,會給大腦帶來新鮮感,除了能提升集中力之外,可以讓學習的知識記憶變得更加鮮明,而且記憶的保持也會更持久。

總之,看書或者朗讀時可以到公園去,拿著筆記本電腦時可以去到咖啡吧,圖書館等地方,不被環境左右的學習內容更容易被記住,也更方便被想起。

學習時不只是環境的改變能帶來更高的學習效率,學習過程中可切換的還有“內容、時間、方式、姿勢”等,同樣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切換時間——分割學習時間,20分鐘學習,5分鐘休息,再20分鐘學習...依此循環。

切換內容——假定今天按計劃準備學習2個小時,那麼合著分割的學習時間,前20分鐘學英語,休息完後開始學的時候切換成語文學習等,也就是複數的項目混合著、切換著學習——這在科學上有個專有名詞“Inter leaving”效應,是效果非常顯著的高效學習技巧之一。

切換方式——前20分鐘是看,那麼休息完後在開始學習時可切換成讀或其他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一種學習方式不要從一而終。

切換姿態——邊學習邊~的活用,~不是指音樂,是指姿態姿勢上的變化,比如前20分鐘學習是坐著的,那麼之後的20分鐘學習用站著或踱著步看讀,再或者邊看邊嚼口香糖,揮揮手臂等。

切換和集中、五感、輸入&輸出、反覆、計劃等一樣,是高效學習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對於提高學習效率意義重大。

雖然沒必要設定自己的學習規則,但是也有例外的場合,那就是一些固定的學習項目最好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做,並要逐步養成習慣,比如早上起來洗漱完畢讀30分鐘的單詞或課文,睡前半小時快速讀2遍新單詞,晚飯後半小時進行每天的30分鐘的閱讀等。

Q2、睡眠會給學習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A、睡眠有複數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大腦會進行記憶情報的強化和選擇分別等作業。

比如,睡眠的前半中發生的“深度睡眠”,對於名稱、日期、公式、概念等與事實相關的記憶的分類與保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必須“死記硬背”的內容(外國語的單詞,人名名稱、發生事的日期,化學構造、數學公式等),只要你和平常一樣睡覺,進入“深度睡眠”後就能被清楚整理保存,第二天一早起來後,只要稍加複習就能很快記住(所以睡前用30分鐘,15分鐘一次,拼讀2遍50個英語單詞後隨較,第二天起床後,用同樣的方法複習昨晚拼讀的單詞,很快就能被記住)。

只是,需要強化運動能力或者創造性思考(比如數學、科學、作文等)的睡眠階段,不是睡眠前半的“深度睡眠”期,而是會發生在睡眠覺醒的早晨的時間帶。

所以,類似英語、音樂的發表會,運動會,或者需要創造性思考和想象力的考試準備等的場合,可以採取比平時起床時間晚一點措施,之後的發揮效果會更出色。

如果你知道了這些,那麼想學習或者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區分早晚進行學習和練習,以期獲得最好的效果。

Q3、學習或練習,到什麼程度才算適量?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A、首先學習沒有適量的說法,然後與“要學習多少才合適”相比,“怎樣有效進行學習時間的配分”才是重要的,必須好好思考的事。

與一口氣學完,或者學個幾個小時相比,分割時間成2次、3次學,效率要遠遠好得多。

比如,為了學習德語準備花上2個小時,那麼今天學習1個小時,明天再學習1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安排,會記得更牢,如果不是明天,而是後天再學的花,效果還會提升一個階段。

分割學習時間後,沒學完的內容中途停了,首先會產生“途中效應”,對於沒有完成的事,心裡總會記掛著,對於喚起學習意欲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沒有完成的內容h更容易被加深印象記憶保存,更可貴的是,學習再開時必須重新面對之前未完成的內容,可以再一次喚起記憶。

這種能動的學習過程,對於記憶的定著,有著確確實實的改善作用。

Q4、自己考自己是很好的知識輸出方式,比如,用單詞卡如何如何進行輸出,效果會更好?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A、自己考自己是非常高效的輸出方法,對於內容和記憶的理解作用巨大。

用自己的理解來靠自己,本來是和“說給別人聽,說給自己聽(費曼技巧)”齊名的高效輸出方式之一,比如讀背單詞或,用一張張的,或只有英文或只有翻譯的卡片來考自己,效果可期待。

當然,還可以請同學,父母,朋友幫著出題考自己。

如果想讓自己考自己的效果最大化,那麼必須滿足3個前提:

1)必須是選擇題

2)回答後馬上確認答案

3)確認正確後馬上讀5~10遍。

如果打算在複習上多花點時間,那麼沒有辦法說給別人聽,那麼採用自己考自己的方式,對於記憶的定著和理解也同樣會有很高的提升作用。

雖然簡單一句“自己考自己”,但是其實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比如,自己出問題,出選擇題考自己;在朋友面前,或者站在自家的鏡子面前,背誦或者說出理解的內容要點,也是自己考自己的一種。

還有在房間內邊走邊把內容說明給自己聽,或者在父母、同學、朋友面前,把自己學的知識,用自己理解的話進行說明等,還是自己考自己的形式。

美國的老師常會告訴學生,“不把自己學習的知識不教給誰的花,那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順便說一下,輸出的規則是:“輸入(學習)要大量,做到99%,輸出是越簡單越好,做到1%,也就是理解的越透徹,說明的越簡潔,學習效果越好。

輸出的方式,除了教給別人,教給自己,自己考自己外,還有大量做習題,和同學和父母進行學習內容的討論,把理解後的內容要點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後大聲朗讀(看和聽是輸入方式,讀和寫是輸出方式),把理解的東西寫到博客上並不時修改,甚至通過玩撲克學習法(遊戲化的學習輸出方式)等方式。

很有用也有趣的撲克學習法,過幾天我會介紹。

Q5、用上課時記的筆記複習,怎麼做效果最好?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A、答案是要根據複習的方式發生變化。

上課時,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內容,一成不變地記入筆記,其實對於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立即基本沒有什麼效果,和看一遍在教科書上劃線部分,或者過一遍公式一樣。

這都是被動的學習,用科學解釋的話就是,引起“流暢性幻想”的可能性。

人類往往會固執地認為,只要現在能回答出來或者記住了的東西,那麼翌日,或者翌周後同樣也能記住。

但是,事實可能並不是如此。

劃線做標記,或者只是抄寫到筆記上或打入電腦中,這些內容不可能被深深地刻入記憶裡。

所以,複習筆記的高效方法必須是,

在筆記中重要的地方劃線做標記,然後複習這些重要的部分,之後不看筆記,閉目回顧一下,然後在另外的紙上把自己理解的寫出來,大聲讀出來,讀個7、8遍(延伸閱讀:做完題目後,不管是語文、英語等文科,還是數學、物理等理科,把題目和解答都大聲音讀7遍,是很好地輸出,對於理解和記憶,效果奇大)。

寫不出來的時候,重新翻閱筆記,再次確認,再重複上面的動作。

只有這樣才能讓複習變強,真正起到有效的複習效果。

記不住、不理解的地方,因為必須當場搞懂,所以馬上就能找到要確認的地方。

注:這個複習方法,和我以前的文中介紹的,索尼的大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開發的學習法“白鶴報恩學習法”,簡直是如出一轍,是輸入和輸出,還有反覆的有機結合的高效學習法,還想詳細瞭解的話,可參看我以前的文章)。

Q6、數碼產品,包括手機等電子機器用於學習,會不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要注意的地方是不是就是不好的地方?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A、學習、聽課時,必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電子產品的使用肯定會帶來影響。

但是,問題做不下去,或者感到精力渙散時,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

這個時候,最好的休息方式是像“快步走,跳跳繩等”,讓心拍數快起來的小運動(加拿大科學家所做實驗結論),能最好的恢復集中力,和讓自己從疲勞中解脫出來,但是也可以上上臉書,看看郵件,確認比賽結果等,這時候用用電子產品其實反而是好事。

從“碰壁”的學習或問題中解放出來,從“一根筋”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反過來能把幫助自己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法,心情也會“煥然一新”。

特別是在做數學題,或者為寫作文而煩惱,需要思考力的時候,通過電子產品或許會幫助找到解決可能性或者換一個思路。

不管怎樣,只要還有想解決問題的意欲,那麼即使離開問題,進入休息時,大腦還會無意識地持續思考問題。

另外,很多學習軟件也是學習時的好幫手,比如英語背單詞的軟件,在碎片時間就可以重複活用,所以不能一概否定電子產品,但是適可而止,只用有用的,使用時間的限制等,一定要設立一些必須遵守的使用規則。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一句話】

父母要學會辨別哪些學習方法或者學習道理是正確的,不是人云亦云,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自己的孩子!

小中學生的父母必看!提升孩子學習效率6個大家關心的學習技巧Q&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