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這個世界上最強大且沒有組織的行業一定是中餐館。我旅行這麼多年,全世界貌似很難找出一個沒有中餐館的城市。中餐的多樣化決定了它能在每個國家都會多多少少的被改良成當地人偏好的口味。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托馬斯是一個德國式中餐的大粉絲,德國的大多數中餐館都是江浙口味上改良的德國口味。甜酸咕嚕肉,洋蔥炒牛肉,油炸鴨胸肉等等這樣膩死人不償命的菜都是德國人的大愛。但是即使被同化,它還是中餐。我見過的被同化得最嚴重的中餐是在LA PAZ的一箇中餐館。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可以說拉丁美洲人民愛吃雞肉已經到了逆天的程度。滿大街的小吃無非都是炸雞腿,炸雞翅,炸雞塊。多數餐館就是賣各種各樣的POLLO(雞肉),我看到POLLO這個詞就有把菜單扔掉的衝動。南美洲這趟旅行,尤其是從智利開始,一路坐長途大巴,多數時候不得不吃乾糧,有餐館的時候幾乎也沒有什麼選擇,把炸雞吃的不要不要的。這天尋餐館的時候真的很想吃頓中餐,什麼樣口味都不講究了。中餐館這種世界性大連鎖拉巴斯自然是有的,隨便找找也能街頭巷尾的看到幾家。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最後我們在博物館附近找了箇中餐館吃飯。老闆娘是廣東人,看到伊娃會說中文很高興。但是她家沒有中文或者英文菜單。主要就是炸雞腿配炒飯,或者炸雞腿配炒麵。不想吃米飯和麵也可以配薯條。實際上來說中餐館和本地餐館唯一的不同就是配炸雞的主食變成了炒飯或面。沒辦法我們點了一份面一份飯,權當填肚子了。吃得索然無味的我看到餐館桌子上有紙巾,當機決定不能錯過有紙巾可以上廁所的機會,玻利維亞的廁所都沒有手紙,苦大了我這個生活過得粗糙的人。我平時就沒有帶紙巾的習慣。

不止一次的聽到包括托馬斯在內的老外談論中國女生,其中一個與其他國家女生不同的特質就是會在吃飯的時候拿出自己帶的紙巾給對方擦嘴巴。托馬斯很不能習慣這種細膩溫柔的對待,所以他覺得我很正常。每次聽說這種事我就會兩眼一翻,對我這個從來不帶紙巾的人來說真是覺得他們都是遇見女鬼了。我在中國活了二三十年我也沒見過這麼肉麻的女友。他們一來就遇上了。真是見了鬼了。比這還見鬼的是,我已經按照玻利維亞廁所的唯一統一標準手冊,把手紙扔到垃圾桶,但是悲催的廁所竟然還被堵上了,這事被托馬斯笑了一下午,我真的是覺得快瘋了。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拉巴斯的博物館其實沒有太多值得一看的內容。我有個騎摩托車環遊世界的朋友近日在準備來南美的時候猶豫了,他喜歡文化深厚的地方,南美對他的吸引力一個巴掌能數的清楚。我旅行的時候多數是滿足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並沒有特別的偏好,但是我很快也理解了他說的這點。博物館裡陳列的多半是殖民時期的老照片,或者殖民時期場景返真的泥塑。在絕大部分的南美洲文化裡,充斥的都是殖民時代的痕跡。就好像拉巴斯本身就是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起來的城市。西班牙人在這裡建立城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殖民統治,但是卻給了這個城一個很諷刺的名字拉巴斯(西班牙語全稱的意思是和平女神)。博物館對我來說索然無味,所有的東西都能在歐洲的博物館看到更好更全的。印卡時期的真正古物,多半存留在歐洲的博物館收藏品中,只留了些殘羹冷炙在此。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但是托馬斯對這一切卻是興致勃勃,多數歐洲人對他們的殖民歷史還是有著內心約定俗成的驕傲。這與我們對成吉思汗的崇拜是同一道理。他看著那些殖民繁榮時期的老照片和舊物,說:”過去這裡看起來可比現在發達多了”。他的話不無道理,起碼從照片上來看,這是一個有儀式感的時代。貴族的生活,著裝充斥著對細節精益求精的追求。那是一個匠人時代的頂峰時期。現在的生活產物多是被機器複製,沒有生命和靈魂的產品。自然在品質和外觀上與被匠人精心刻造,注入感情的物品無法相提並論。嚴謹的德意志和大和民族因為民族的特性保持了對產品的品質追求,所以今天它們才成了很多製造業的贏家。但是面對托馬斯的殖民驕傲,我的內心卻是很矛盾複雜的。旅行常常反覆地顛覆我的世界觀。我想一個時代的結束終有它最重要的因由。今天玻利維亞人民的貧窮換來的是不被奴役的自由。那老照片背後的骯髒故事也許我們並不那麼願意看到。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人類就是在反覆的嘗試不同的社會模式,革命以後我們只能證明歷史的錯誤,卻永遠不能確定將來的絕對正確。但是隻有不斷的前進,我們才會從各種失敗中找到更好的生活。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博物館陳列的服裝倒是滿足了我在街上掀起百褶裙的慾望。果然裙子下面是有襯裙的。常常看到現在的西方電影嘲笑過去那個儀式感過於隆重的帝國時代。誇張的襯裙是貴婦們的日常標配。如今在日常生活著裝中穿襯裙的人是極少極少的。玻利維亞婦女的日常著裝好似是一種被遺忘的山谷生活。我總覺得玻利維亞的婦女傳統服裝是殖民時期留下的半產物,比如她們戴的禮帽,比如她們身上穿著的帶有襯裙的百褶裙,都是在貴婦傳統著裝的基礎上改良的更適合勞動時穿著的服裝。比如禮帽的邊沿變窄,百褶裙變短,襯裙開度變小,漂亮的披肩變得結實耐用,除了美觀保暖也可以作為日常載物的生活工具。在世界民族大融合的趨勢下,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單調,旅行也逐漸少了很多新鮮感。我喜歡看到這被遺忘的生活,不代表這生活在被遺忘角落的人們也喜歡這樣的保留,沒有人能扭轉全球一體化這樣的大勢所趨,讓我總有種快點多看看這個世界的慾望,好似我一旦停滯,很多東西就會消失殆盡。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回旅館的時候我們看著那滿山被汽車堵塞的路,決定還是走路回去。穿過像被煙霧彈襲擊一樣的汽車尾氣流,我難受得捂著鼻子,想起了國內的霧霾。這山谷的尾氣汙染如此嚴重,但是抬頭總還是看得到碧藍的天。我好像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國內除了西部的城市裡看到這樣碧藍的天。可怕的不是空氣汙染,而是住在城市裡的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空氣,即使數月不見天空的藍色,也感知不到事態的嚴重性。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拉巴斯多數街道沒有紅綠燈,也沒有斑馬線。每次穿過車流,我就有種在打仗的錯覺。尤其是還帶著伊娃,碰到一條不那麼擁堵的主幹道,要避過那些川流不息的汽車總讓人心驚膽顫。我拉著伊娃的手,托馬斯注意車流給我們開路,走到路中間的時候,伊娃想掙脫我的手,我很生氣,大聲的斥責她。可低頭一看,發現她的鼻子血流如注。嚇得我三魂五魄四處飛散。趕緊讓她抬起頭把她拉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鼻血整整染紅了一張紙巾,托馬斯氣急敗壞的把紙巾丟地上讓我換新紙巾,那掉在地上的紅色觸目驚心。我比較害怕,因為不知道流鼻血的因由是不是因為高反。好在身邊還是有一個主心骨。

托馬斯安靜下來後好像並不是那麼的緊張,吃飯的時候查了下各種小孩的高原反應症狀,並沒有流鼻血這一出。其實伊娃也不是第一次流鼻血,大概是這裡氣候太乾燥導致的毛細血管破裂。我自己的鼻子從在阿塔卡瑪沙漠開始就一直少量流血沒有痊癒,因為常年過敏,我的鼻腔表皮非常脆弱,常常容易細微流血。但是從沒有像伊娃這樣大量的流過鼻血。我們在汽車站的餐館裡坐下,我給伊娃點了一些肉湯,有些內疚的陪著她,她當時想掙脫我的手,不過是想擦鼻血罷了。看著她乖乖吃飯的小樣子,說不出的心疼。還好她回旅館後並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我這才放下心來。

托馬斯放棄了去玻利維亞其他城市的計劃,本來我們還想去這個國家富饒的Titicaca滴滴卡卡湖,我們去過的里約熱內盧的Copacabana海灣取名於這個湖邊美麗的湖景城市名科帕卡帕納。但是這一路折騰過來,我們心生了早些去秘魯庫斯科修整的心思,因為再往後還有馬丘比丘的徒步和亞馬遜流域的探險,更多美的風景在後頭,我們需要保存良好的體力。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走南美(22)玻利維亞-殖民與革命

生活.旅行.走南美by湯佳

2016年2月27日於德國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