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為什麼不救岳飛,韓世忠最後是怎麼死的?


屠龍有術

你是看史書,秦檜和張俊想要陷害韓世忠,岳飛多次保全了韓世忠,所以秦檜害岳飛,韓世忠也應該保全岳飛?你純屬把政治當童話了,岳飛沒能力保護韓世忠,韓世忠也沒能力保護岳飛,你印象中他們兩個都是英雄,都是好人,肯定是朋友,英雄惜英雄。可是他們分別是不同集團軍的司令員,怎麼回事朋友呢?

在殺岳飛前,趙構突然讓張俊、韓世忠、岳飛進京面聖,然後就跟他們說,給他們升官,不用回自己的軍隊了。也就是削奪了他們的兵權,這個時候,韓世忠和張俊就在京城待著,岳飛就跑廬山守墓去了,廬山這個位子比較敏感,離京城杭州太遠,而離岳飛的部隊太近太近,

軍隊在任何朝代都是非常敏感的,南宋初年更是敏感,在1129年發生的“苗劉兵變”和1137年發生的“淮西兵變”,讓趙構非常沒有安全感。這個時候,岳飛不待在杭州,跑廬山去,他是想幹嘛?你是皇帝你怎麼想?

不要說什麼岳飛是英雄,岳飛是忠臣,不會造反的,可是那個時候的軍隊,軍閥化太嚴重,皇帝想削奪劉光世的兵權,劉光世的小弟一個不高興,直接造反,帶著人去投降偽齊。張浚想調動張俊的軍隊,直接被張俊趕走了。

皇帝想派文官進去岳飛的軍隊,相當於監軍,岳飛軍隊當時就表示,只聽岳飛的,文官只好說,自己只是暫時頂替,岳飛還會回來。

岳飛、韓世忠,都是趙構的嫡系,趙構一步步培養起來的人,他們尚且把軍隊私有化,其他軍隊呢?

如果皇帝不能擁有軍隊,軍隊屬於軍頭的私人武裝,你是皇帝,你怎麼辦?

張俊、韓世忠、岳飛三人都被削兵權,做了樞密副使,只有岳飛被殺,岳飛被殺後,南宋的軍隊才被改編完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軍,受皇帝和文官系統管理的軍隊。

而之前,南宋政府的二十多萬軍隊,皇帝雖然能調遣,但明顯軍隊私有化嚴重,只聽軍頭的,並不聽皇帝和文官的。只要一個不高興,就撂挑子,就把文官趕走,就來個叛變,不聽調遣更是常有的事,皇帝用著這樣的軍隊,始終是不放心的。

再者,為什麼把他們騙到杭州才宣佈解除兵權而不是直接調動?皇帝真敢調動試試,當初張浚調動劉光世的軍隊,直接發生“淮西兵變”,調動其他三人的軍隊,誰敢保證不會來個其他兵變?

重來都是政府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政府,軍隊就是槍,你可以用槍殺人,但如果這把槍自己會動,就問你怕不怕。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忠臣,所謂的忠臣,不過是在有效的制約機制之下的,就像宋朝之前武將叛亂的太多了,宋朝之後為什麼少了?是人品變好了?教育的好?不是吧,只是制約機制起的作用,


南朝四百八十寺

首先釐清一個認識,誰要殺岳飛,當然是皇帝趙構,秦檜只是奉皇帝旨意當了儈子手。

韓世忠與岳飛同為中興名將,對金主戰,韓世忠的言辭和行動比岳飛更鮮明更激烈。秦檜要搞掉的首要目標起初就是韓世忠,岳飛還曾將秦檜私下收集韓世忠罪證的消息通報給了他,他最終沒被趙構殺掉,已屬於萬幸,他哪有膽量和能力救岳飛?

第一、韓世忠和岳飛、雖同為帶兵之人,但岳飛帶兵作戰在淮河之北,韓世忠帶兵作戰在淮河之南,兩人在軍事行動上並沒有什麼交集;韓世忠貪財戀色,岳飛視錢財為糞土,他倆尿不到一個壺裡,談不上有什麼個人交情。他為何要與岳飛同生死共患難,要捨命救岳飛?

第二、作為士大夫耿直人格,韓世忠公開為岳飛鳴過不平,曾當面質問秦檜;殺岳飛的罪名是“莫須有”,何以服天下人?僅此而已。

韓世忠比岳飛聰明圓滑,他主張北伐抗金,但沒有鼓吹要迎回二帝;他購置田產宅院,收羅美女,在皇帝眼皮下錦衣玉食,腐敗之人何來造反野心?韓世忠曾救過趙構的命(建炎三年,將官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趙構讓位給三歲的兒子。韓世忠領兵殺入杭州解救出趙構,從此成為皇帝的親信),所以他雖與岳飛一起被解除了兵權,但逃過了滅頂之災。

岳飛父子被殺後,北伐無望,韓世忠毅然辭去有職無權的樞密使官職,閒賦在家(還一度復出任過節度使),借酒消愁。先後被封為潭國公、鹹安郡王、偶爾也去朝廷與趙構酒聚,得到一些賞賜。六十三歲時病故善終。追贈太師、追封通義郡王、蘄王。


諶人

韓世忠最後是病死的,得以善終。

1.

自從北宋滅亡以後,金兵欺負南宋剛剛建立,動不動就發兵南下,想著徹底滅掉趙氏王朝。金軍鐵騎橫掃東南半壁江山,最遠都打到了浙江福建一帶,宋高宗趙構躲在海軍大船上逃到海上,這才擺脫了金軍鐵騎的追擊。

不過金兵人數不多,遭到了各地政府軍,地方武裝,義軍,甚至於有骨氣的土匪的不斷騷擾阻擊,後勤供應困難。又大多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水土不服,傷亡很大。

南宋的水師,比較厲害。金兵更是懼怕,被人斷了退路,包了餃子。所以幾次南下,都是匆匆而過,並未過多停留,搶了金銀珠寶,女人票子,就撤回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有效抵抗金兵,南宋進行了軍事上的改革,在長江以北,設置宣撫使,逐漸形成了以韓世忠駐守南京為中心的淮東軍團,鎮江張俊的淮西軍團,鄂州的京西嶽家軍軍團,四川吳玠的川陝軍團,還有淮北的劉光世軍團。下面設置有中軍統制,節度使等官職。

五人形成了防禦金兵的第一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劉光世的淮北軍團最先軍敗解散,其本人也是入朝為官,成為最早下課的統兵大元帥。

2.

但是宋朝君臣,武將擁兵自重,一直都是塊心病,與生俱來。這種軍民共管的權宜之計,在生逢亂世之時,可以起到非常大作用。但是也很容形成割據勢力。後來的吳玠三代世襲西川軍團,最後在孫子吳璘時,發動了叛亂,自立為王的叛亂事件。

四大軍鎮的存在,隨著形勢和緩,尤其是宋金達成停戰協定之後,就成為了南宋朝廷的心腹大患。

此時四大軍鎮,人人都是擁兵近十萬,享有生殺予奪大權,不缺錢糧。一手培養的私家軍,都是從戰火中鍛造出來,戰鬥力強大,關鍵是朝廷指揮不動。

如果要收回軍權,又不激起譁變,只有一方面,激化四鎮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各位統帥不和。同時,必須拿一人開刀殺雞儆猴,才能震懾其他將領,逐步解除兵權。

3.

岳飛這個出頭鳥,就成為眾矢之的。

他一心要收復故土,迎回二聖。這就觸犯到了趙構的利益。趙構還想繼續當皇帝,你把兩個前任,太上皇接過來了,他這個現任將作何處理?

岳飛以前是張俊的部將,他比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人,都要小十來二十歲,差了一代人,是個晚輩。當岳飛迅速崛起,屢立戰功,成為獨當一面的統軍大將,,風頭蓋過這些老骨頭時,自然老上司就不高興了。所以張俊等人,一直和岳飛不和。

岳飛軍威最盛,功高震主。他立的功勞越大,岳家軍越強大,趙構就越是不放心。他看到的不是戰神,而是死神。

岳飛堅持北伐,這就又得罪了主和派秦檜等人。

這些嫉恨、懷疑岳飛的一群君臣武將,因為各自的小心思,合謀編制了一張大網,讓岳飛往裡面鑽,舉起屠刀向岳飛砍去。

岳飛一死,韓世忠、張俊的兵權,也先後解除。從此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四位統軍大將,都離開了一線。南宋朝廷通過提拔、分化瓦解、調動,改制整編,重新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各路大軍。

韓世忠剛開始時,也是和岳飛不和,但畢竟胸襟開闊,識大體,所以並沒有怎麼為難岳飛。當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時,還曾經為他鳴不平。但是他自身都尚且難保,又能如何?孤掌難鳴,無力迴天。

趙構需要殺掉這個心腹大患,並且殺雞儆猴,告訴各路大軍,比你們都牛逼的大將,朕說殺就殺了,你們不要以為手上有幾萬雄兵,就可以翹辮子,門都沒有。你們現在應該知道該怎麼辦了,乖乖的就範,否則岳飛就是你們的下場。


延伸閱讀:

1、小龍女死在了古墓?

2、楊過和小龍女的兒子是陽頂天嗎?

3、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後人?


三生有畫

韓世忠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中興四將之一的岳飛,最後被秦檜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死去。從岳飛被抓入獄,到最後送上斷頭臺,中間有很長一段的時間。然而在這個空檔,岳飛的十萬大軍並沒來救他。這個原因我們姑且不討論,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當時有沒有來?


韓世忠來了,他當時雖然想救岳飛,但是不夠堅決。岳飛入獄之後,他曾經質問過秦檜:“有何證據證明岳飛謀反?”秦檜只不過是以“莫須有”回答他――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韓世忠也憤憤的說:“莫須有何以服天下”?接下來就什麼都沒有了!

其實韓世忠有這樣的反應很正常,作為唯一個站出來為岳飛說話的人已經很不錯了。岳飛與韓世忠的關係只不過是同事與上下級,一個是樞密史,另一個是樞密副使。自己部下出了事情,自己只不過是正常的“詢問”情況。


而且兩人之間也沒有過硬的生死交情,雖然是上下級但是作戰範圍不一樣。岳飛在淮河以北,韓世忠在淮河以南。岳飛雖然掛著宋字旗打仗,但是說實在的還是“岳家軍”。岳飛的命令甚至要比朝廷的命令還要管用,這些人跟的是岳飛不是朝廷,否則也沒有必要叫岳家軍。

再者兩人觀念不一樣,雖然都是主戰派,但是岳飛視金錢如糞土,韓世忠不能沒有錢。如果跟秦檜死磕到底,誰給韓世忠錢?岳飛要的是疆土,韓世忠要的是金銀財寶。金銀財寶他要多少趙構有多少,至於疆土趙構還是喜歡偏安一隅。


岳飛被殺之後,韓世忠已經知道北伐無望。相對於自己兵權在手,每天讓趙構提心吊膽。還不如把所有職務辭去,回家養老更好。之後韓世忠時不時的收到朝廷一些賞賜,六十三歲因病去世,也算是善終。


說白了兩人只不過是上下級,沒必要冒險。


史之策

電視劇中,但凡忠臣蒙冤必然會有人到權貴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張口就是——大人,您救救...

實際上,這種情況幾乎不會出現——如果救得了,早就救了;或者說,壓根就不想

對於韓世忠來說,他何曾不想拯救岳飛,只是此刻他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命

就算他為了救岳飛放棄一切,那應該如何放棄?

是帶兵滅了宋高宗、秦檜,還是說跑去求情然後和那幾個書生一起被砍了

答案就是韓世忠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如歸去的韓世忠,選擇了放棄一切

當韓世忠怒氣衝衝的“質問”秦檜岳飛的罪名,得到的答覆便是那句流傳千古的“莫須有”,然後我們的韓將軍在瞠目結舌之後,無奈而去

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不再是曾經雷震三山、炮炸兩狼的韓將軍了。當時的“中興四將”都被罷了兵權,聰明如劉光世、張俊都選擇明哲保身,唯有韓世忠能和岳飛一樣,是忠君為國的將才,只是此時他無可奈何,也無能為力

縱使有再多的不捨和憤恨,都只能默默的忍受著。早在之前就因為名聲在外被秦檜嫉妒的韓世忠,便差點慘遭毒手,是岳飛提醒他多加防範

韓世忠隨後選擇了作為武將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徹底放逐自己。不再過問政事的韓世忠毅然辭官,天天醉生夢死、求佛問道,直至死去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氣,或許仍然存在於韓世忠的心間,只是時局不允許他做什麼,為了家庭他沒有選擇玉碎,這不能怪他,畢竟自己就算一死也是徒勞,為何要搭上更多無辜的生命,何況還是自己的家人

或許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只有夢迴黃天蕩才能讓他安然入眠

手握重兵的岳飛選擇殺身成仁,自己又能如何呢?

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岳家軍連戰連捷,直搗黃龍收復失地是指日可待。而韓世忠部隊也在不斷的壯大,可就是投降派的慫恿加上高宗的自保心理,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隨後收回了包括韓世忠、岳飛、張俊在內三位大將的兵權


群情激憤的軍民,大有支持岳飛政變的意思。而且按照當時岳飛的威望,以迎還二帝為旗號,無論是拒絕班師或是直接兵變,都不會有如此下場

縱使迎還宋欽宗,自己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也算是死得其所。可是岳飛選擇了一種最決絕的方式——放棄。或許他以為高宗不會殺他,直到他來到風波亭,或許他有過後悔,只是他仍然從容赴死,選擇對國家和君王忠誠

韓世忠又能怎樣呢?他何嘗不是對趙宋王朝忠心耿耿,縱使是聖上無道,他也不能犯下謀逆之罪。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抗議——辭官返鄉,再不問世事

我想,是岳飛的一舉一動,讓韓世忠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算不惜謀反救援岳飛,就能有好結果嗎?

如果說,韓世忠準備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決定兵變以拯救岳飛,共同為抗金事業出一分力,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首先,劉光世是否會站在自己這邊還兩說,張俊絕對會成為自己的對立面。畢竟作為親家,早已投靠了秦檜,此時必然會盡力阻擊韓世忠

在外患尚未解決的情況下,進行內鬥是很危險的,說不定就被金國趁虛而入,那麼不用提未來收復失地了,弄不好都得滅國

而且,兵變就可以救得了岳飛嗎?按照岳飛的性子,是否會毅然拒絕自己的救援呢?畢竟如果有此心,他根本不必班師回朝的

所以無論從成功幾率還是動機上來說,韓世忠都沒把握能夠成功拯救岳飛,更何況他根本也沒有這個想法

岳飛死後,韓世忠曾毅然辭官。而後高宗多次召見,雖仍身居高位,卻已是心灰意冷

紹興二十一年,六十三歲的韓世忠死去,距離其夫人巾幗英雄梁紅玉去世已經十六年

黃天蕩一役中,梁紅玉曾親自擂鼓以鼓舞士氣,而韓世忠也在此戰中大敗金軍

只是這曾經的豪邁,也只能在夢中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