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岳飛和韓世忠相比,誰的官職更高?

一德格天1


華夏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有宋一代,在中央,宋代採取了一系列的限制相權的舉措,例如,在大唐三省六部基礎之上,再將相權一分為三,設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參知政事掌管行政、樞密院掌管軍事、三司使掌管財政,這在中央就完成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的目的了。



在地方上,為了防止五代舊事的再次發生,宋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訂“強幹弱枝”之法——即為抽調地方上的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派遣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地方賦稅大部分收歸中央。

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出生在西北邊陲的貧寒子弟的韓世忠有一腔勇力,為了改善生活積極報名參軍後,憑藉著與西夏人多次作戰,拿回了許多血淋淋的戰功——破西夏軍關、俘殺西夏守將、陣斬西夏監軍,很快,已經從普通士兵晉升為下級軍官——副尉,不久在大宋南方又爆發了《水滸傳》中濃墨重彩的方臘起義,作為一員偏將的韓世忠再次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大放光彩,所當者立破,斬首無算,述功升為中級軍官——軍正,此時已經可以統率幾千人了。


不久又因天下大亂——靖康之恥,韓世忠率領所部阻擊金軍有功,擢為“嘉州防禦使”這個時候的韓世忠,已然是一個高級武官了,但是韓世忠是一個有眼光的男人,他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了一輪風險投資——率軍隊“勸”日後的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做皇帝,實乃從龍之功,韓世忠遂升為光州觀察使。

韓世忠一生最大的機遇是在建炎三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苗劉兵變。將領苗傅、劉正彥二人不滿趙構放縱屬下騷擾民間,脅迫趙構傳位於三歲的皇太子趙旉,關鍵時刻,韓世忠在張俊領導下及時趕到立下了不世之功,一下子被封為了兩鎮節度使。

而比韓世忠小13歲的岳飛的經歷就相當坎坷了,同樣是建炎三年,這個時候韓世忠已經是兩鎮節度使了,岳飛才剛剛因為戰功被封為英州防禦使,等到紹興四年,岳飛收復了襄陽,襄陽六郡之戰,震驚南宋朝廷,岳飛終於變成一鎮節度使了,岳飛繼續大發神勇,在紹興五年,再次擊潰了偽齊和金國的聯軍,舉國歡呼,岳飛被擢為兩鎮節度使,但是這個時候韓世忠已經是三鎮節度使了,依然比岳飛高,但距離已經變小了。


前文說道,宋朝最高長官宰相大權是一分為三的,行政、軍事、財政,那麼我們中國人俗話講出將入相,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我們來看看,他們有沒有做到這宋朝理論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岳飛被賜死時年僅39歲,此時是樞密副使,而韓世忠最後官拜樞密使。

可以想見,要不是岳飛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含冤而亡,遲早有一天,會追上老資格的韓世忠,但歷史沒有假如,岳飛與韓世忠相比,官職還是韓世忠更高。


夏目歷史君


一、岳飛與韓世忠最高職位及成就對比

①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人。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代表詞作有《滿江紅》。

岳飛生前最高職務是樞密副使,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死後在宋孝宗時被平反,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②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延安人。

南宋名將、詞人,中興四將之一。代表詞作有《臨江仙》《南鄉子》等。

韓世忠生前最高職務是樞密使,太師,進封鹹安郡王。死後追贈太師、通義郡王、蘄王,諡號忠武。

由此可見,兩位名將生前明顯韓世忠職務比較高,即使是同時期也是韓世忠職務高於岳飛,再加之韓世忠能夠倖存下來,最後名譽職務韓世忠太師明顯高於岳飛少保,爵位韓世忠鹹安郡王也高於岳飛武昌郡開國公。去世後,隨著歷代皇帝的追封,兩位名將最終都被封為王爵,諡號同為“忠武”,但是岳飛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的影響力,要明顯高於韓世忠。

二、岳飛不同時期的職務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應召入伍,為劉韐軍中“敢戰士”一名分隊長;當年因為父親嶽和病故,離開劉韐軍隊,趕回湯陰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又到河東路平定軍投戎,被擢為偏校。

靖康元年(1126年),由於金兵南下,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再次投奔武翼大夫劉浩麾下。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趙構大元帥府統轄。之後元帥趙構與副元帥宗澤分兵,岳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岳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靖康二年(1127年),岳飛隨軍轉戰曹州,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因功遷武翼郎。之後,岳飛隨劉浩部隸屬黃潛善。

“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採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岳飛不顧自己官卑職低,向趙構“上書數千言”,換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建炎元年(1127年),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第四次從軍,投奔招撫使張所;張所留在“帳前使喚”,被破格提拔“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由於岳飛與王彥難以共事,便率部南下東京開封府,再次接受宗澤的領導。

建炎元年(1128年),宗澤派岳飛為踏白使,命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岳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被宗澤任命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

宗澤不久含恨離世,杜充繼任東京留守,金軍再次南侵;岳飛奉命駐守竹蘆渡,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奉東京留守杜充之命,向宋軍開封城守城將領張用、王善襲擊;結果岳飛以八百人擊退張、王部數萬人,以功升武經大夫。張、王被打敗後,張用成為遊寇,後終被岳飛收降;王善率部東流西竄,岳飛隨陳淬多次與王善作戰,王善最後降金。岳飛因多次戰功先後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之前經歷了杜充丟棄開封、建康,繼而叛逃金事件;岳飛收攏亂軍,先後配合韓世忠,伺機恢復建康;之後歸屬御前右軍都統制、浙西江東制置使張俊部下。

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1133年),岳飛先後平定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制;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岳家軍兵力得到擴充。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因功除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

紹興五年(1135年),趙構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率領約五萬人馬前往鎮壓洞庭湖地區鐘相、楊麼等農民軍;事後岳飛以平楊麼之功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紹興十一年(1141年),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岳飛為樞密副使;不久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閒職。之後就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於大理寺獄中。

宋孝宗趙昚時,岳飛冤獄被平反,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趙擴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趙昀時,改諡號“忠武”。

三、韓世忠不同時期的職務

崇寧五年(1106年),韓世忠參軍,因作戰勇敢就由士卒升為小隊長。

建炎三年(1129年),韓世忠因解救趙構功勞最大,從此成了趙構的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不久金兵南下,建康被攻破,韓世忠被任命為浙西制置使,防守鎮江。

紹興四年(1134年),韓世忠任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駐紮鎮江。

紹興九年(1139年),高宗趙構授韓世忠為少師。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撕毀盟約,大肆南侵,韓世忠因抗擊金兵有功被拜為太保兼河南、河北諸路討使,封爵英國公。

紹興十一年(1141年),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韓世忠為樞密使。自岳飛被處死後,韓世忠便辭去樞密使的官職,終日借酒消愁。

紹興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國公;次年,進封鹹安郡王。

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任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被拜為太師,同年病故於臨安,追贈太師、通義郡王。

宋孝宗趙昚時,追封韓世忠為蘄王,諡號“忠武”;宋寧宗趙擴時,下令在鎮江府為韓世忠立廟紀念。


安定郡小書生


在岳飛冤獄之前,韓世忠的官銜比岳飛大,但岳飛的實權更大。

宋朝的武將主要分寄祿的官銜和差遣的實權。官銜主要是工資待遇,真正的實權是差遣。

岳飛最後的官銜主要是:少保(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太尉(正二品),兩鎮節度使(清遠軍節度使,後改崇信、鎮寧軍兩鎮節度使)。

岳飛的差遣是:樞密副使(正二品),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兼河南府路陝西河東河北路招討使。

岳飛的岳家軍兵力有10萬人。

韓世忠的官銜:太保,封英國公,鎮南、寧國、武安軍三鎮節度使。

韓世忠的差遣是:樞密使,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

韓世忠的韓家軍實際兵力只有3萬人,最高時不足5萬。

宋朝的節度使,主要是個榮譽職稱,有華麗的旌旗,旌旗直行號稱不倒,如果城門比節度使的旗子低,寧可拆城門,也不讓節度使的旌旗倒。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其實,岳飛直到死,從官職上來說,都位居在韓世忠之下,甚至在中興四將中,他的官職也始終派在最末尾。張俊和劉光世這兩位就不用多說,韓世忠在宋徽執政早期時,就已經開始參軍,等到靖康之變時,他已經位列大宋中級將領的行列,相當於是我們現在的團級軍官。

等到靖康之變後,趙構在河北相州成立康王帥府,很多將領都相繼帶兵過來報道,當時王淵、張俊、韓世忠、劉光世、楊沂中、田師中、苗傅等人,都在這些人裡面。這幾個人,在南宋後來的軍界,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可以說,當時的康王帥府,已經是群星彙集。而在這群人當中,還有一個日後的超級巨星,他的名字叫岳飛。只是,現在的岳飛身份實在太低,根本就沒有資格輪到他說話。關鍵是,岳飛在康王帥府呆了很短時間,就因為越級言事,被他的上司直接開除。

雖然後來岳飛的孫子,把此時的岳飛說得是如何如何牛,吹得是神乎其神。在事實上,當時的岳飛,恐怕也就是83版《射鵰》中的星爺,一個跑龍套的角色。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岳飛在被趕出康王大營後,才遇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也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官。



岳飛的這個貴人,叫做張所。如果說星爺一生最重要的貴人是賢哥的話,那岳飛一生最重要的貴人,就是這位張所。張所對岳飛有多重要呢?我們只需要知道,後來岳飛發達後,有一次立下大功,趙構便要給岳飛的兒子封賞個大官,但岳飛卻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所的兒子,由此也可見在岳飛心中,張所的分量有多重。

當時,在張所的重點培養下,岳飛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隨後被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等到三年後,岳飛也才總算勉強踏入團級軍官的行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三年後,在防守長江防線時,岳飛也只是陳淬手下17個將領之一。

陳淬是什麼人?在歷史上,陳淬也就是軍官甲、軍官乙的角色,他麾下的士兵,總共加起來也才2萬多人。岳飛只是陳淬手下17個將領之一,岳飛當時的江湖地位有多高,我們可以想象。更主要的是,當時與岳飛17個同級別的將領,都是標準跑龍套的歷史人物。因為這17個人,只有少數幾個人,留下了名字;大多數人,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來。



此時,韓世忠早已是獨當一面的傭兵大佬,他在半年前因為領銜平定苗傅、劉正彥叛亂,被趙構納為親信,並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正式成為軍區司令級別的長官。其後,就在岳飛跟隨陳淬防守長江時,韓世忠又用八千軍隊,將金兀朮的十萬兵馬困於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餘。這一戰後,韓世忠名揚天下。此時的韓世忠,在南宋所有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已經可以排得上前三名。

而岳飛呢?因為他上司陳淬戰死,他不得不跟隨杜充狼狽逃到建康駐守,而隨後杜充又捨棄建康,逃往江蘇真州,不久便降金。岳飛只好帶著不願意投降的殘軍在江蘇北部一帶打游擊戰。直到第二年正月,因無錫宜興縣的縣令邀請岳飛來宜興駐守,岳飛這才有快穩定的根據地。

隨後,在金兀朮大軍撤退到常州時,岳飛趁機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四戰四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這常常州伏擊戰後,岳飛終於首次得到朝廷的詔令,命他配合鎮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



此後1年時間裡,岳飛先後被指派為韓世忠和張俊的手下,跟隨他們倆剿匪平叛,在這個過程中,岳飛和他的軍隊所表現出來的忠誠、紀律和戰鬥力都是第一流的。換句話說,岳飛手上的這幾千軍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正規軍,但它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比正規軍還象正規軍。

所以,各級官員向上彙報工作時,會沒完沒的誇岳家軍,老百姓口耳相傳的口碑,也會沒完沒了的誇岳家軍。時間久了,這些聲音也就傳到趙構耳朵裡,於是趙構就親自在岳飛的軍職和他的軍隊前面,加上了御前二字。換而言之,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貨真價實的中央軍。

這一年,岳飛28歲。雖然當時的他依然只是一個團級軍官,但是,誰也會知道,岳飛的前途不可限量。因為,一個雜牌軍,沒有被中央軍改編,就能得到中央軍的番號,那還了得?這本身意味著,皇帝是把你當成嫡系重點培養了,而且還是計劃讓他獨當一面的。

此後不久,趙構就開始重點培養岳飛,於是就把更多的平寇任務交給他,還先後把牛皋、董先、李道等人的軍隊都劃歸到岳飛軍統領,等到岳飛30歲那年時,他因為平定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的叛亂,被趙構提拔為神武后軍統制。此時的岳飛,終於踏入了軍級長官的行列。



一年後,岳飛成功平定洞庭湖楊么的叛亂,被趙構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此時的岳飛,才終於能與張俊、韓世忠相提並論,成為軍區司令級別長官。

後來,岳飛和張俊、韓世忠關係一直比較緊張,就是因為張俊、韓世忠見到岳飛,多少有些羞與樊噲為伍的感覺。因為,在他們倆早已是軍區司令時,岳飛還只是個團級軍官,結果僅僅過去不到四年,岳飛就在趙構的提拔下,已然能夠和他倆相提並論,他們自然是一肚子的不高興。

當然,也正因為岳飛的快速崛起,主要是靠趙構的破格提拔,所以岳飛不論怎麼成長,也會遇到一個天花板,那就是他絕不可能真正超過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吳氏兄弟的。因為皇帝在培養他的過程中,會讓這幾個人,勢力一直均衡發展。

後來,這幾個軍方大佬的勢力一直比較均衡,絕不是因為他們能力相若,而是因為政府有意設計出來的。說得具體點,在擴編軍隊的過程中,皇帝看到某個將領勢力擴張的差不多了,就會把擴張的機會留給別人。

甚至當皇帝看到,既有的幾個將領,勢力有點太大時,就會再培養新人。從某種意義上,趙構當初大力培養岳飛,就是為牽制劉光世、張俊和韓世忠等人的。因為有類似的限制,所以人們不論怎麼吹岳飛,岳飛也無法超越張俊、韓世忠和吳氏兄弟,至少他們的地位是相若的,而且岳飛的官職,也一直都低於張俊和韓世忠。


我是趙帥鍋


論戰力、戰績、戰功,當然是岳飛更勝一籌。論資歷、官職、級別,則是韓世忠壓過岳飛。

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岳飛,被譽為“中興四將”,岳飛之所以排名末位,不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最年輕、出道最晚、資歷最淺。

韓世忠出生於1090年,18歲就應募當兵,曾參與征戰西夏,屢立戰功,後來又隨軍鎮壓方臘起義,他英勇善戰,在浙江青溪縣幫源洞親手擒獲方臘。北宋末和南宋初年,韓世忠在河北一帶積極抗金,但始終沒有和趙構搭上線,所以官職不高,統率兵馬不多。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劉兵變”發生,宋高宗趙構被迫退位,韓世忠響應號召,率兵參與鎮壓兵變,成功解救宋高宗趙構,並幫他復位,可謂立下卓著功勳,因此受到趙構重用,被提拔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已是正二品高官,軍隊最高級的將領之一。

岳飛出生於1103年,比韓世忠小13歲,韓世忠官拜節度使的同一年,岳飛也已經嶄露頭角,因多次戰功轉武略、武德大夫,只不過是一個正七品的將領,跟韓世忠有天壤之別。

但岳飛畢竟是軍事天才,雖然起步晚,但晉升速度飛快,隨著在抗金和鎮壓農民起義中的搶眼表現,岳飛不斷加官進爵。1134年,年僅32歲的岳飛官拜清遠軍節度使,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在官階上已經與韓世忠、張俊等資深將帥並駕齊驅。

紹興十一年(1141年),朝廷收三大將兵權,三大將被免去軍職。韓世忠、張俊、岳飛都是節度使,但韓世忠、張俊年紀大、資歷老,被任命為樞密使,岳飛因為年輕、資歷淺,被任命為樞密副使,此時韓世忠的官職高於岳飛,但兩人都沒有實權。

應該說,在南宋建炎、紹興年間,韓世忠的官職、資歷和地位始終高於同時期的岳飛,但如果論軍事才能和抗金戰績,岳飛無疑更勝一籌。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宋朝的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這四個人,名氣最大的肯定是岳飛,但是這四個人中官職最小的也是岳飛。不論是同時期相比或者是幾個人當過的最高官階相比,岳飛都是沒有其他幾個人官大的。張俊直接做到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韓世忠那也是相當厲害的,三鎮節度使,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元帥。岳飛呢,最高也就是兩鎮節度使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將。比張俊肯定比不了,比韓世忠也是比不了的。

岳飛和韓世忠都是貧民出生,都是應募參軍的,都是從一個小兵開始做起的,所以他們兩個人還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的,但是畢竟韓世忠比岳飛大了很多,也比岳飛早差不多15年入伍。軍資上岳飛就不如韓世忠,而且畢竟岳飛死的時候只有39歲,如果像其他幾個人能夠壽終正寢的話,那估計能夠達到韓世忠的位置。

但是韓世忠的軍事才能確實也很厲害,在抗擊西夏,金兵,後來又保護趙構登基都是立下了功勞,所以韓世忠升官也快。加上自己的老婆梁紅玉那也是巾幗英雄,擊鼓退金步的人物。

當岳飛步入大宋軍官之列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韓世忠已經是抗擊西夏,平定方臘的大將了,宋欽宗的時候已經是嘉州防禦使了,趙構當上皇帝之後又升為光州觀察使,但是看看這個時候的岳飛呢直到建炎三年才被封為英州剌史,什麼官就相當於一個少校而已。

韓世忠也是一直在趙構身邊,特別是在苗劉之亂的時候,韓世忠立下了不世之功,一下子被封為了兩鎮節度使,已經是大將軍了,這個是岳飛還是一個刺史,一個少校而已。這個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不過後來岳飛在抗擊金兵的過程中,戰功也是非常多,升官也是相當快,後來又是鎮壓起義,擊潰悍匪等等功績,後來岳飛收復了襄陽,岳家軍就在此立足了成為了岳家軍的大本營,岳飛也這個時候也是一鎮節度使了,紹興五年,南宋取得了立國以來最大的勝利,擊潰了偽齊和金國的聯軍,這個時候岳飛被提為了兩鎮節度使,但是這個時候韓世忠也是三鎮節度使了。還是比岳飛高。

一直到紹興十年也就是1140年,岳飛被趙構和秦檜的十二道金牌召回,這個時候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成為了歷史的罪人正在了秦檜一邊,岳飛被害入獄,到1142年岳飛被害,還有岳飛的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等都被殺害。


中國歷史研究所


.

韓世忠入伍之初是“敢勇”,大約相當於“效用”(不需要刺字的高級士兵),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因在西夏前線立功,得到第一個官職“進勇副尉”(小使臣之一,無品),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因隻身深入俘獲方臘,本可獲得高封,卻被上司辛企宗冒功,最終因為其他高級將領楊惟中等打抱不平,才提升為承節郎(從八品),第二年升武節郎(從七品),轉武節大夫(正七品),在北宋覆滅時,已升至左武大夫、軍統制、團練使(以左武大夫論官階,為正六品)。

入南宋後他一下就被提拔為定國軍承宣使(正四品,時在宋高宗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翌年因為平定苗、劉之亂立下頭功,封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檢校少保已是當時前線武官所能加的虛銜中最高,雖無固定品級,但已可穿象徵高官的三品以上服色。此後他又被提升為.路宣撫使,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五年升為少保(三孤,從一品),九年升為太保(三公,正一品),並獲得英國公爵位和招討使職位。紹興十一年四月作為收回兵權的交換加樞密使(宋代名義上最高軍事發令機構的主官,一般由文人擔任),六個月後罷官“奉祠”(宋代特有的“半退”形式),紹興十三年晉封太師(三公之首)、鹹安郡王(宋代異姓生前所能獲得的最高封爵),這也是他生前官爵的頂點。

岳飛宣和四年冬以特刺效用(需要刺字的高級士兵,比效用低一級)入伍(此時韓世忠已經是正六品的一路將領),入南宋後他獲得的第一個官職是承信郎(小使臣之一,無品,為小使臣53階倒數第二級,比韓世忠的第一個官職進勇副尉還低兩級),但不久就因為越級言事弄丟了。

此後他被張所賞識,從“借補修武郎”(這個已經沒法論等級了……)得到武經郎(從七品)職位,此後他先後隸屬王彥、宗澤、杜充,雖以統制官自成一隊,但代表官階的“寄祿官”一直沒有機會提升。直到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才因為討伐流竄潰兵的功勞“授真刺史“(從五品),而此前一年韓世忠已經晉封檢校太保、節度使,成為如假包換的一路統帥了。

建炎四年他被張俊保舉,任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然而品級實際上並沒有提升(武功大夫才正七品),只是實際職任提升,算是一路統帥了。

就在這一年,宋高宗將自己嫡系部隊御前五軍改編為神武軍,韓世忠和張俊為神武左、右軍都統制,不僅都獨領一軍而且職位比一般的軍主官“統制”高,當時岳飛不在神武序列,只是後來神武右副軍統制顏孝恭調走,才由岳飛替補,不久神武副軍統治辛企宗(哈哈)被撤職,岳飛的右副軍“小吃大”成為神武副軍,他也由統制成為都統制,職任算是和韓世忠追平,但官階就差遠了——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閏六月,岳飛才提拔三級成為中衛大夫,寄祿官等級是正五品。

紹興三年九月神武軍改革,統編為前後左中右五軍,其中韓世忠為左軍,岳飛為後軍,但宋高宗特意將岳飛的“差遣官”降為統制,以平息資深的韓世忠等人之不滿(他和張俊、劉光世仍然是都統制)。

紹興五年改神武軍為行營護軍,其中韓世忠為前護軍,岳飛為後護軍,差遣官已經平起平坐,軍力甚至岳飛更強(岳飛部轄12軍,統制22,統領5,正副準備將252,編制84將,約10萬人;韓世忠部不設軍,轄統制11,統領13,正副準備將189,編制63將,兵力約8萬),但官階仍然是韓高嶽低。

紹興七年,岳飛加封太尉,這是他首次在官階上超越韓世忠,但很快因為和張浚不合賭氣回家守墓,紹興九年起復後為開府儀同三司,十年加少保,又落到了韓世忠之後(韓紹興三年開府,五年為少保,九年為太保)。

紹興十一年四月“三大將入樞密”的變相奪兵權,韓世忠、張俊都加樞密使,而岳飛卻加樞密副使,這表明直到此時宋高宗仍然認為岳飛資歷太淺,不能和韓平起平坐,“差遣官”無所謂,但體現品級的寄祿官和朝官就不能亂來。因為這年除夕他就被迫害致死,因此他生前官職到此為止,既沒有超越他此前得而復失的太尉,也沒能像韓世忠那樣獲得封爵。

宋寧宗嘉定四年,為北伐需要,加封岳飛鄂王以激勵眾將,而此前若干年,同樣為了抗金需要,韓世忠也被追封為蘄王。韓世忠被追封具體年份不可考,但確信是在宋孝宗年間——宋孝宗傳位養子宋光宗,而宋寧宗是宋光宗的次子。

簡單說,韓世忠在軍中起家遠早於岳飛(差不多隔了半代),除了岳飛封“太尉”的極短年份,絕大多數時候韓世忠官階都高於岳飛至少一級,且韓世忠生前獲得公爵、郡王封爵,而岳飛至死都沒有封爵。兩人死後追封都是王爵,地位相等,但韓世忠獲得王爵(一字王爵,此前只有王安石、張俊兩位異姓功臣死後獲得此追封)追封也要早岳飛很多年——不過這未必是南宋後來的皇帝厚此薄彼,而是次序問題:韓世忠追封王爵的時候,岳飛應該剛剛獲得平反。


李厚何


靖康二年(1127年),由北方壯大起來的金國呼啦啦南下,將北宋首都開封洗劫一空。隨後,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河南商丘的應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政權。趙構剛一即位就過上了流離顛沛、苦不堪言的日子。在金兵的追殺下,趙構一路南逃,渡過淮河和長江,最後在今浙江杭州的臨安穩定下來,稍微喘了一口氣,這就是被歷史稱為“建炎南渡”的事件。

兩年日子,對趙構而言,算不上順風水水、得心應手。1129年,完顏宗弼再次率領金兵向南追殺,臨安被洗劫。在劫難逃,逃也無處,宋高宗趙構倉皇之中逃到海上躲避。

而就在金兵準備班師回朝的時候,宋將韓世忠衝殺出來。哀兵必勝,韓世忠和金兵經過“黃天蕩之戰”,已經萎靡的南宋軍隊取得了絕對勝利。

金兵匆忙向北,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岳飛率軍阻擊,金兵大敗。

韓世忠和岳飛讓筋骨鬆軟、不堪一擊的南宋提振了精氣神。從此,金兵不再貿然南下。而韓世忠、岳飛也成為了抗金的著名將領。

那麼,岳飛和韓世忠相比,誰的官職更高呢?

岳飛、韓世忠,以及張俊、劉光世四人並稱為“中興四將”。其中,岳飛位列四人之首。無論在是抗金戰鬥中所建立的功勳,還是在後人心目中知名度,岳飛都在高處,稱得上是無可爭議的南宋第一號將領。岳飛似乎應該是“中興四將”中官職最高的,我們有必要說說他的職務。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天的河南湯陰一帶)。和很多著名人物的出生一樣,岳飛來到人世時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他出生時“有大禽若鵠,自東南來,飛鳴於寢室之上”。因此,岳飛的表字便被取為“鵬舉”。據《金佗稡編》記載:“先臣少負氣節,沉厚寡言,性剛直,意所欲言,不避禍福。天資敏悟強記,書傳無所不讀,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或達旦不寐。”

雖然出身微寒,但岳飛從小就十分懂事,性格剛直,處事果敢,又聰穎過人、記憶力超群。他喜好讀書,涉獵廣泛,可謂博覽群書。尤其是他喜愛《左傳》和孫子、吳起的兵法,他常常是秉燭夜讀,徹夜不眠而且能夠深刻領會其中的要旨精髓。

慢慢長大後,岳飛勤練箭發,精益求精,所以“能左右射,隨發輒中。”在對岳家軍的訓練中,岳飛言傳身教,帶出了許多的善射之士。

一個人能不能幹成大事,關鍵看這個人有沒有幹成大事的能力和幹成大事的環境。岳飛天生神勇無敵,力大無比,加上後天的努力,一個文武全才的英雄就等著建功立業了。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初次從軍,就帶領兩百騎兵,對叛軍的首領先引誘、後設伏,生擒而回。靖康二年(1127年)是抗金的戰爭的關鍵節點,趙構剛一登基就圖謀南逃。岳飛雖然官職低微,但他毅然上書:“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那時候,朝廷意見相左。朝中主降派意見成為主流,岳飛因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而被革職。但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抗金前線,岳飛的神勇之氣得到了招撫使張所的賞識。自此,他開始有了話語權,逐步成為抗擊金兵的主力。

完顏宗弼率金兵大舉攻宋,高宗南逃。金兵北上,岳飛收復失地,阻斷了完顏宗弼的後路,將他趕回北方。宜將剩勇追窮寇,此後岳飛又數次北伐,一度收復了古都洛陽。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秦檜百般構陷,岳飛最終冤死獄中。臨終前,岳飛的最高官職是樞密副使。樞密院是最高軍事機構,副使則是其中的二把手。所以,這一官職相當於南宋最高軍事長官的副手,官居正二品。同時他還享受了一個正一品的太保榮譽稱號。

宋哲宗元祐四年(1090年),韓世忠出生在陝西延安的綏德縣。和岳飛有著驚人地相似,韓世忠也是天生神力,身強體壯,十八歲從軍。在南宋軍隊中,韓世忠很快展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和天賦,讓當時主管邊界軍事的童貫很是吃驚。

金兵南下的時候,韓世忠在河北一帶堅持抗金。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宮廷發生政變,高宗被逼退位。因為解救高宗並幫他復位,韓世忠得到重用。在黃天蕩圍困完顏宗弼,取得“大儀鎮大捷”之後,韓世忠最終被封為樞密使。

岳飛被秦檜殺害,韓世忠物傷其類,感到抗金無望,辭職歸隱。離開了江湖,韓世忠仍然被朝廷加封潭國公、鹹安郡王、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有意思的是在他剛剛離開人世的那天,朝廷封他為太師的詔書也同時到達。

由此看來,岳飛雖有盛名,但韓世忠獲得的官位還是稍高一些。


文蹤旅跡


誠邀,如題。岳飛和韓世忠都是南宋初年的抗金抗金名將,岳飛善陸戰,其領導的精銳岳家軍足以與金人鐵騎匹敵;韓世忠善水戰,黃天蕩一戰擊潰金兀朮的十萬大軍。兩人同樣功高德著,那麼問題來了,相比之下二人的官職誰的高一點呢?

作為朝廷大員,不在乎自己的官位那是開玩笑的。

如果論生前的話,韓世忠品級高,韓世忠最高做到樞密使,岳飛是樞密副使。因為韓世忠曾經救過宋高宗的命,屬於宋高宗心腹中的心腹,最後就算是宋金合議,主戰派的岳飛被殺,同樣是主戰派的韓世忠卻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逃過一劫


孝宗繼位後,決定北伐中原。於是在高宗的暗許之下,孝宗開始給冤死的主戰派平反,第一個當然就是岳飛。


據元人編撰的《宋史》記載,“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賜錢百萬,求其後悉官之。建廟於鄂,號忠烈。淳熙六年,諡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岳飛得到官方認可,同時在百姓之間名氣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韓世忠卻變得默默無聞,二者之差,一目聊之。

那麼問題來了,死的壯烈還是苟且偷生,你更認可哪一樣呢?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韓世忠比岳飛官大,因為他們倆人是有“時間差”的,兩人其實“出身”很像,都是“應募”出身,“應募”出身,說白了就是從“兵”開始乾的,但韓世忠出道比岳飛早,韓在1106年就出來當兵了,比岳飛在概早了二十年。所以韓在南宋的官位一直比岳飛高,無論是軍階、軍職,還是地方官職,都比岳飛高,他是南宋軍隊的元老,是岳飛的前輩。

韓世忠北宋後期參加了對西夏的攻殲戰、剿滅方臘之戰等硬仗,到北宋末年時,已經從普通士兵晉升為高級軍官了,宋欽宗時,韓世忠因為血戰阻擊金軍南下之功,已升為“嘉州防禦使”(上校),並率所部參加了“勸進”趙構當皇帝的活動,趙構即位當上皇帝后,韓晉升為光州觀察使(少將),成為高級軍官。

而這時的岳飛,因為剛剛才出道,兩人在官場的地位可謂“天淵之別”,南宋建立的時候,岳飛的“階官”只是“承信郎”,宋代武官有53個等級,承信郎排在倒數第二位,可見當時岳飛在軍中地位之低下。直到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在平定了許多開封附近的“悍匪”後,才獲得“英州剌史”的職務,這標誌著岳飛正式進入“軍官”行列,刺史在宋代跟唐代不一樣,不是“地方官”,而是“正式軍官”的等級標識,相當於今天的“軍銜”。岳飛的英州剌史只表明他的“剌史”身份,他跟英州這個地方是沒有關係,他不會去英州上任。

宋代的很多武將不一定可能獲得“軍官”的身份,很多武將實際上是以“使臣”的身份行使軍官的權力,而並不是真正的軍官,真正獲得軍官的身份的,只有以下八個等級:即

剌史(少校)
團練使(中校)
防禦使(上校)
觀察使(少將)
節度觀察留後/承宣使(中將)
節度使(上將)
兩鎮節度使(大將)
三鎮節度使(元帥)

這六個等級的官名在唐代全都是手握軍政大權的地方官,但在宋代,全都變成了類似於軍銜一樣的軍階標誌了,這六個等級恰好可以依次對比今天的從少校到元帥的軍銜序列,獲得“剌史”算是真正進入了軍官序列,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武將打了一輩子的仗也混不到這個階位。不過這時的韓世忠已經因為一直在高宗身邊,特別參與平定苗劉之亂,救了高宗一命,韓的軍階已升到了在宋代的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升到的越級軍階,兩鎮節度使(大將),比岳飛的剌史(少校)高太多,完全不在一個平臺上。

但岳飛在南宋的“升官”的速度是驚人,獲得剌史(少校)的軍階一年後,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就因為收復了建康(今南京)的大功,被越級提拔為“昌州防禦使”,連升兩級,同時獲得了他人生第一個“實權職位”,“通泰鎮撫使”,即他以防禦使(上校)的軍銜獲得了“通州泰州地方警備區司令”的實職,在這之前,岳飛是隻有軍隊,沒有地盤,這次是一個“質”的飛躍。但不久因為金軍反撲,泰州失守,岳飛實際上又失去了“通泰鎮撫使”的職位,只有繼續帶著部隊到處轉戰。

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的官位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因為擊潰悍匪李成,宋高宗意識到岳飛部隊的戰鬥力強勁,於是正式將岳家軍編入“正規軍”,注意,此前岳飛的部隊實際上不是南宋的中央正規軍序列,而是屬於地方的雜牌軍。這次整編,南宋朝廷給了岳家軍一個正式的番號叫“神武右副軍”,岳飛被任命為“神武右副軍統制”,相當於獲得了兵團司令級的軍職,該編制序列名義上的上級就是“神武右軍”,注意,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不受管轄,只表示部隊的編制級別,神武右軍的級別比神武右副軍高級一些,因為它的最高指揮官是“都統制”,都統制相當於“集團軍總司令”,要到這時,岳飛才勉強可以和韓世忠比一下了,儘管這時的韓世忠的軍階仍然比岳飛高太多,但兩人在軍隊中的實際的軍職開始拉近,韓世忠雖然是“兩鎮節度使”(大將)的軍銜,比岳飛的防禦使(上校)的軍銜要高太多,但韓的實際軍職這時就是“神武左軍”的都統制,也就是比岳飛這個兵團司令級的軍職要高一級的集團軍總司令級。

接下來岳飛因為鎮壓江西的農民起義成功,在吉州剿匪戰中嶽飛表現卓越,被宋高宗認定為可以和吳玠相比的“將星”,召他到臨安相見,然後又破格提拔他為承宣使(中將),並將岳家軍的“神武右副軍”的編制升級為“神武后軍”,任命岳飛為神武后軍統制,雖然仍然是“兵團級司令”(統制)的軍職,但卻可以統帥集團軍級別的部隊了。這時的岳飛的官位與韓世忠就越來越接近了。同時岳飛再次獲得了“地盤”,宋廷將江西交給了岳飛,任命岳飛為江西制置使,這樣岳飛不但擁有了高級軍職(承宣使——中將),還擁有了高級官職(相當於省部級地方大員的制置使),岳飛開始同時擁有了軍隊和地盤,這是岳飛在官場地位的轉折點。

紹興四年(1134年),宋廷為收復襄陽,又讓岳飛兼任“荊南制置使”,表明只要收復襄陽,可以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盤都交給他,岳飛最後收復襄陽,把南宋的邊防前線推進到河南的南陽、信陽一帶,立下比之前都要大得多的功勞,事後岳飛的軍階晉升到了節度使(上將),同時出任荊湖制置使,全面主持湖南、湖北的軍政事務。此後襄陽成為岳家軍的大本營。而這時的韓世忠則得到了淮東的地盤,以楚州為大本營,而韓的地方官級別比岳飛要高,岳飛是“制置使”(相當於普通的省委書記),而韓世忠是“宣撫使”(相當於政治局委員兼任省委書記),制置使和宣撫使雖然職權差不多,但在官場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岳飛要到紹興七年才升任“宣撫使”,在地方官級別上和韓世忠才相同,但他倆在軍銜上一直有差距的,這時的韓世忠是兩鎮節度使(大將),岳飛只是一鎮(上將)。紹興五年(1135年)南宋軍隊取得前立國以來的最大的勝利,擊潰了偽齊和金軍的聯合進攻,岳飛被提升為兩鎮節度使(大將),但韓世忠則成了三鎮節度使(元帥),還是比岳飛級別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