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一種美與信仰

詩歌是一種美與信仰

芸浦瀟/文

卞之琳《斷章》詩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四句詩,寫出了景物的美,更寫出了一種人生的哲理,你在此處看風景,別處看風景的人在看你,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的一種風景,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同時別人也是我們的一道風景。世間真正的美,並不是人與物的美,而是哲理之美,情感之美,這些美,都可以通過詩歌的特殊形式展現出來,不參雜任何的汙垢。一首敘述性的小詩,顯露了作者抽象與複雜的思緒,朦朧中有著一種清晰,清晰中夾雜著一種朦朧。

詩歌是一種美與信仰

葉芝《當你老了》詩日: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倦坐爐邊,取下這本書來\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多少人愛過你青春的片影\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是真情\唯獨一人愛你那朝聖者的心\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在爐柵邊,你彎下了腰\低語著,帶著淺淺的傷感\愛情是怎樣逝去的,又是怎樣步上群山\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

詩意有時是一種安靜的,悽美的,含有一種暖暖的情感與愛慕,猶如葉芝所說:唯獨一人,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在真正的詩人心裡,愛情是純粹的,與物質,與名利這一切都毫無關係,葉芝不會因為愛人或情人的蒼老與皺紋,而不去愛她,卻愛得深切,愛得真實,愛得有詩意。無論茅德.岡如何或多次的拒絕葉芝,即使她婚姻失意,也要強烈地拒絕葉芝的追求,葉芝依然為茅德.岡終身不渝。這份愛在他的詩裡成了一種永恆。

詩歌是一種美與信仰

普希金《致大海》詩日: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這是你最後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憂鬱的怨訴\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我最後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你是我心靈的願望之所在呀!......我將長久地,長久地\傾聽你在黃昏時分的轟響\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海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

詩意有時又一種澎湃的,張揚的,猶如普希金,以大海為知己,通過與大海的對話,展示出了一種, 反對獨裁、抵制暴政,追尋自由的精神與做法,在一種無可奈何的社會環境下,彰顯自己的一種反抗體制與社會的壓制,嚮往自由的靈魂。或者在反抗與自由面前,生命已不再那麼重要,因為他內心有著一種信仰。甚至他為了妻子去與丹特斯決鬥,結果因決鬥而死,其實是為了妻子而死,更確切地說是為了一種信仰而死。詩歌之美,有時候更來自於作者的經歷與過往,沉澱與情思。

詩歌是一種美與信仰

一個詩人,往往影響的不僅是一種文化,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精神,比如俄國以有了普希金而自豪,英國因為有了拜倫,葉芝,雪萊 、濟慈而自豪,匈牙利因為有個裴多菲而自豪,波蘭有密茨凱維奇,印度有泰戈爾,烏克蘭有謝甫琴科,等等。他們的國家都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自豪,自豪的不僅是他們留下的文字,而是一種詩歌的美,與一種精神及信仰,一首優美與哲理的詩歌足矣讓它的作者成為一種永恆,因為他們的心是純粹的,他們的信仰是真的。詩歌不僅是詩人的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對自由與公平的追求,對美的期待,對真理的忠誠。

——選擇芸浦瀟《文化的遺忘與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