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几年前,小亮就曾跟旅游团去过一次瑞士。那是很常规的一次“中国游客行”:上雪山拍照、买军刀、买手表、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去年,瑞士旅游局的一位小姐姐找到小亮,说:“瑞士正在向中国推广一个新玩法:自然旅游。我们设计了一个线路,游客少,但住得舒服、吃得好,自然风光一流,还能看到好多动植物!”

于是,小亮拉上了植物达人天冬、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劲硕、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钟蜀黍,跟着姐姐飞向了瑞士,给我们带回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瑞士自然主题游记。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苏黎世动物园:浓缩版地球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我们一早搭乘瑞航直飞航班,从北京出发,中午就到了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劲硕老师是动物园发烧友,他提议去苏黎世动物园看看。听说在动物园爱好者之间,这是必去打卡的一处圣地。我本来不太想去,觉得瑞士本土动物就那么几种,有什么可看的?

但是进去一看,我发现我错了。

苏黎世动物园最牛之处,在于它完美地制造了各种瑞士根本没有的生态景观,比如非洲草原、北美荒漠、南美雨林,而且不是贴张背景画、立两棵假树来糊弄,是用真植物、真土壤,温湿度也按照原产地精心设置。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马达加斯加展区中散养的豹纹叉角避役,俗称七彩变色龙,是最漂亮的变色龙之一。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苏黎世动物园中的红树林展示区,水下是射水鱼,水上是弹涂鱼,远处是红树幼苗。红树林环境很难模拟,由此可见园方的功力。

在两栖爬行馆中,不但展览缸中长满植物,连缸外都是活的蕨类、藤蔓,我们一边走,一边拨开树叶,寻找藏起来的动物。虽然找起来费点劲,但动物会感觉更安全,从而展现更多自然行为。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伸手就来鸟,松鼠往身上爬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看完动物园,我们坐火车来到山区小镇阿罗萨,听说这里是度假胜地,我心里打鼓:不会又是人山人海吧?到达时已是夜晚,不管了,先住下再说。

第二天,我走出酒店。云雾缥缈,一个人都没有。原来这里是滑雪胜地,冬天人才会多,现在是9月份,安安静静的。大家坐缆车上魏斯峰。下了车一看,除了白就是白,哪儿都是雪。这样看不到我们想要的动植物啊,直到下到半山腰,植物才多起来。我们马上开启拍拍拍模式。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路边出现了一个松鼠木雕。小姐姐说:“再往前走,就是松鼠小径了。附近居民吃完饭会来这条林间小路遛弯,遇见松鼠、小鸟就喂点吃的,渐渐的,这里的动物都不怕人了。”

往前走了几步,我就见识到这条小径的厉害。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所有走在松鼠小径上的人,都会拥有“松鼠上身”的体验。

左右的针叶林里突然变魔术般钻出了好几只松鼠,而且直接顺着腿往人身上爬,要吃的。

抬头看,两边的树上不知什么时候落上了浑身白点的星鸦、白脸蛋的煤山雀、头上一撮毛的冠山雀,看着我们。只要伸出手,山雀就会飞到手上。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不管手里有没有食物,只要在松鼠小径任何地方伸出手,都会有小鸟飞过来,这是一只冠山雀。

这里智商最高的是星鸦,钟蜀黍观察到,一只松鼠从瑞士人手里抢了块大食物,跑进树林,埋在了树下面。暗中观察的星鸦等松鼠走后,从容地飞过去,挖出食物吃掉了。

按现今的生态学观点,人喂食野生动物会让动物依赖人类,不值得提倡。不过就算空手在松鼠小径上走一回,也能收获极大的幸福感,因为即使不喂食,动物们也会一路陪伴你,和你亲近。伊甸园就是这样的吧。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高山草甸随处可见的丛林小米草,花朵像穿裙子的小姑娘。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迷你小洞和食虫植物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下一站是恩特勒布赫。这是一片广袤的区域,密布着沼泽、森林和喀斯特地貌,是瑞士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生物圈保护区”。

先去探索溶洞。来到目的地,我们举目四望,发出了疑问:“洞呢?!”周围全是平地啊?一位当地大妈带我们来到地上的一个小井盖跟前,一掀盖,自己钻下去了。我们相视大笑,真没探过这么小的洞!要是个大胖子还钻不进去了(幸好我可以)。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向导正要钻进溶洞洞口,这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洞口了。

洞里宽敞了一点,洞顶垂着很多钟乳石,但只有筷子粗细。大妈开始讲解,风格很像中国导游:“这块石头像不像魔鬼的脑袋?再看头顶,那些钟乳石生长了上千年了……”劲硕是研究蝙蝠的专家,钻过无数中国的溶洞,他悄悄跟我吐槽:“这小溶洞很年轻,钟乳石跟线儿似的,肯定没有上千年。”也是,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大国,这种小洞在瑞士挺有趣,到了中国就排不上号了。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向导小哥说,这棵松树树干上的环状凹痕,可能是这种啄木鸟啄出来的。

从洞里出来后,本来要去高山湿地看食虫植物,可开始下雨。我们在屋里等待,无聊中还教会了我们的瑞士向导小哥一个中国词:“茅膏菜”,一种食虫植物的名字。

下午,雨停了。我们赶紧跑出屋。刚走几步,我就发现这里的植被不一般。远看是草皮,近看,草叶下面长满了泥炭藓!泥炭藓对环境要求很高,“高山泥炭藓湿地”更是少之又少,食虫植物就长在上面。以前我只在书上知道这种生境,现在它就在我眼前了。泥炭藓们在低温和阳光下呈现出鲜红色,好看!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高山泥炭湿地的泥炭藓,一个个浸饱了水,在低温下呈现鲜艳的色彩。

没费什么力气,我就找到了几株食虫植物——捕虫堇。它们的叶片上有黏液,能黏住小虫。我家里就养着很多捕虫堇,第一次见到野生的,真是让人激动。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高山捕虫堇。叶片上那些小黑点就是被黏住的虫子。

瑞士小哥发现了一株茅膏菜,它也是靠叶片上的黏液捕虫,但叶片是红色,更加好看。我们借机让小哥复习了几遍 “茅膏菜”的中文发音。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冰川的百年变化

稍事休息后,我们爬上一座山峰,俯瞰一个壮观的奇景:阿莱奇冰川。这个冰川完美诠释了冰川两个字:一条冰做的大川,从山顶逶迤而下,流向远方。宽度不亚于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江!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壮观的阿莱奇冰川

本以为已经很壮观了,但为我们做讲解的瑞士老爷爷拿出了两张照片。左边是100年前的阿莱奇冰川,右边是现在的。一对比才发现,以前的冰川竟有今天两倍的规模!据估算,按这种速度,本世纪末,阿莱奇冰川就会消失。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左边是历史上的阿莱奇冰川,右边是现在的。可以看出冰川退化很厉害。

蓝莓和松子的盛宴

下山时,看到地上到处都是破烂的松塔,这是星鸦干的。它们把外面的鳞片啄掉,吃里面的松子。我捡起来看了下,每个鳞片下都有两粒肥大的松子,磕开几颗没被星鸦吃掉的,真香,还有回甘!

于是我一路剥松子,弄得手上都是松油。老爷爷指着几棵松树苗说:“早年间没这些树,那是星鸦丢弃的松子长成的。星鸦担任了造林的角色,所以瑞士国家公园的标志就被设计成星鸦叼着一个松塔。”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被星鸦吃过的瑞士五针松松果,里面还剩几个松子,我帮它吃了。

再往低海拔走,松林变成了低矮的彩色灌木。它们的叶片是红色或黄色的,还挂着紫色、红色的果子,好看极了。凑近看,有好几种植物。红色果子是越橘,紫色果子是黑果越橘(就是蓝莓)、笃斯越橘和小叶越橘。

我们尝了尝,红果子比较酸,紫果子很甜,而且蓝莓味特别重,比国内市场上肥大的蓝莓更好吃。向导爷爷指着紫色果子说,这是“Rauschbeere”,这是德语,直译就是“醉酒浆果”,是瑞士人对这类莓果的统称。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黑果越橘,也就是野生的蓝莓。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越橘

林线上的精灵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吃完蓝莓,坐上“冰川快车”前往瑞士东部。我们一路上拿着在中国就可以买到的一个神器——瑞士旅行通票,直接搭乘瑞士的火车,没想到连著名的观景列车——冰川快车也可以通用。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一路乘坐火车横穿瑞士,到了瑞士唯一的国家公园:瑞士国家公园,一位经验丰富的野外向导阿姨接待我们。在公园门外,地上开满了秋水仙。这种植物先开花后长叶,在中国只以“秋水仙碱”为人所知,活体难得一见,我们赶紧趴在草地上拍摄。

阿姨说:“待会儿进了公园你们就不能趴草上了,公园里除了路,其他地方都不能踩踏。”进了公园,我发现游客们果然很守规矩,只有两个摄影师为了拍摄动物,下到了河床上。阿姨看到,对我们说:“等我会儿。”然后亲自把那俩人拽了上来。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朝阳下挂着露珠的秋水仙

“砰!”远山传来一声枪响。这时正是瑞士的狩猎季,公园外有人在打猎。瑞士的大型动物曾因滥捕一度绝迹,近年来经过复育,数量又多起来了。政府每年允许定量的狩猎。阿姨说:“我讨厌打猎。但这种狩猎是经过科学评估的,所以也没办法。不过,国家公园内是严禁狩猎的,每到狩猎季,动物们就会跑到公园里来。所以今天能看到很多动物。”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针叶林一直往山上长,长到一定的高度就因为低温干旱而长不了了,森林结束的边缘就称为“林线”。林线以上,就是开阔的草甸。阿姨突然停下来,支起高倍望远镜,招呼我们来看。一群欧洲马鹿正在吃草,几头公鹿还不时抬头长啸。刚才一路上总听到山上传来“噢——噢——”的叫声,原来就是它们叫的啊。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两只臆羚追跑打闹,引得欧洲马鹿扭头观看。

这时,我从望远镜里看到,两只臆羚突然从山顶冲下来,一只追另一只,穿过鹿群消失了。引得公鹿都不叫了,扭头观看。后面没跟着猛兽,看来是追跑打闹而已。可这山坡得有60°了,臆羚竟能飞奔下来,佩服!

路线走完,我们坐下休息。一只肥胖的阿尔卑斯旱獭叼着草跑过去,准备垫在窝里。山区的冬天来得早,没多久这里就要下雪了。大家纷纷表示没玩够,希望2018的夏天再来一次!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一晃眼,现在就是2018年了,如果你看了小亮的瑞士自然旅行游记觉得不过瘾,想要亲自走一趟,我们的暑期瑞士游学行程明天即将推出,一定不要错过!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欧洲屋脊的另一面 瑞士自然探索

撰文 摄影 | 嘉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