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一、自律是一種品行,也是一種精神。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沈從文先生曾經說過:“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

遵守法則,約束自我。

自律是一種品行,也是一種精神。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自律是一個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之一。

魯迅先生自幼勤奮好學,天資聰慧。

在他十三歲的時候,父親病重,他因為要去給父親抓藥,導致上課遲到了幾分鐘,被老師挖苦道:“都那麼大的人了,下次再遲到,就別來學校了。

”面對老師的誤解與諷刺,魯迅並沒有急著為自己辯護,而是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用小刀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提醒自己,以後不管什麼原因,都堅決不能再遲到。

正是因為魯迅先生從小就保持著這種嚴於律己的精神,支撐起他在現代文學界、思想界的不朽地位。

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向來以“自律”聞名業界,尤其表現在十分“守時”上。

任職的這二十多年中,參加了國內外無數大大小小的會議,總是秉持著寧可早去久等,絕不遲到誤事。

89歲的李嘉誠在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中提到“自律是鐵杵成針的意志”希望學子們懷著謙卑、感恩之心奮勇向前。

從創業至今,不管多忙,他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看書,一定會保持著看書的狀態。

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的書籍,即使再無趣再難看,他也會堅持把它讀完;而對於那些關係不太密切的書籍,則是淺嘗輒止。

他的勤奮與自律讓我們為之肅然起敬。

自律,是一種鍥而不捨,是一種水滴石穿。

一個人要是能把自律當做習慣,生活絕不會讓他失望。

二、為何會缺乏自律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們做了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能抵禦住棉花糖誘惑的孩子,他們長大以後成績更好,情商、應變能力、抗壓各種能力都會更強。

相信,我們都曾想過要做一個自律的人,但面對生活中接二連三、出其不意的“誘惑”,我們曾屢屢妥協。

如夏天來了,愛美的你總是立下你的豪言壯志,不瘦成一道閃電誓不罷休。

你開始運動開始節食,一旦面對那垂涎欲滴的美食時,你便又把減肥計劃拋卻腦後,浮現出“得先吃飽,才有力氣減肥嘛”“就吃這最後一頓,最後一口”之類的自欺欺人的話語。

太多時候因為我們的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我們變得得過且過,碌碌無為。

我們總是會因為眼前做取得的小小成果而暗自竊喜,小富即安,固步自封。

在我們滿足於當前,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被眼前的安樂所迷惑,喪失了披荊斬棘的勇氣,喪失了勇往直前的動力。

三、如何提高你的自律意識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你的不自律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反作用,會讓你變得慵懶,會讓你的生活更加雜亂糟糕。

有時候別人比你成功,並不一定代表著別人的能力比你強,更有可能的是他比你更能做到自律。

有的人明明說是要認真看書,結果翻了幾頁就棄之不顧;

有的人,即使手中的書再枯燥無趣,只要對他有益,也會咬咬牙拼命啃下去。想要提高你的自律意識,不妨參考以下幾點:

1、與自律者為伍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在生活中多與嚴於自律的人來往,學習他們所具有的敢於自我約束的精神,你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慢慢增強你的自律意識。

此外,與自律者為伍,與志同道合者為伍,他們往往也會給你更多的提醒、更有價值的建議。

在你懶散時,敲響警鐘,給你督促,讓你時刻保持警惕。

久而久之,言於自律的品質也會成為你的習慣。

一個人的力量往往顯得有些薄弱,但是有了同伴的幫助,何怕朽木不折。

2、記錄不自律誘因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已經產生了強烈的保持“自律”的意識,但總會被生活中突然出現的一些雜事幹擾,從而慢慢弱化那原本強烈的自律意識。

要想培養出自律的生活習慣,你必須找出那些引導你走向不自律的誘因,並把那些誘因有條理地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並堅決抵制住這些誘因。

漸漸地,你會發現,其實保持自律並沒有你所預想的那麼難。

3、分清事件的輕重緩急,按順序去做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每天都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等著我們去處理,大多數的平凡者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喜好便宜行事。

這也致使我們經常會在無關緊要的時間上面花費很多時間,而那些比較重要的,需要我們花大把時間妥善處理的事情,則沒有受到足夠多的重視,達到本應有的效果。

一位具有強烈自律意識的人,即使他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很雜,他也會有意識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刻意抽出時間和精力先去處理首要任務。

4、踏實做事,拒絕望而卻步

自律的人往往更能成功(文摘)

一個具有強烈自律意識的人,面對自己的工作,或是本應自己完成的任務,他絕不推拖,還是把注意力集中起來,仔細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案,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去把它做好。

很多人再沒有用心做事之前,就先被嚇倒,就輕易地否定自己的能力,斷定自己不能勝任。

我們必須得早些打消這種負面念頭,敢於激發出自己的潛力,出色的完成手裡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