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討論《西遊記》的作者問題本就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因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這個“常識”似乎很“分裂”。一方面,在普通民眾心目中,這就是如同1+1=2的常識,因為所有的教科書上都是這麼寫的。另一方面,在古代小說研究的領域裡,這又是一個爭議極大的問題,因為《西遊記》的作者是誰,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確鑿的證據。

其實討論《西遊記》的作者問題可能就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因為明代的小說,和今天的小說完全不同。它們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和很多人之手,很難說誰是主要的作者。越是名著越如此,這就很像一塊大石頭,經一錘子一斧子的雕琢,慢慢成了雕像,是漸漸成型的,而不是一次衝壓成型的。

目前百回本《西遊記》的最早版本是世德堂本,是明代中晚期的作品,原來只署名“華陽洞天主人校”,我們不知道這個“華陽洞天主人”是誰,也不知道“校”只是指簡單的校對,還是在校對之上又有文學加工。肯定是有一個高手做了全書的統稿、編排、潤色工作,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很難說他到底創作了多少。因為早在元代的朝鮮人學漢語的教科書《樸通事諺解》裡,就保留了大量的和今天百回本《西遊記》相似的內容了。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 世德堂本西遊記書影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 世德堂本西遊記孫悟空拜師繡像

然而百回本《西遊記》修煉內丹的內容很多很多,這裡面經過了全真道教徒的加工,是沒有疑問的。所以,一直以來人們以為,這部《西遊記》,是金元之際全真七子之一,丘處機寫的。

事實上,丘處機確實有一本《西遊記》,但它的全名叫《長春真人西遊記》。丘處機從中原出發,千里迢迢跑到西域去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殺”,勸說大汗不要濫殺無辜。這自然也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於是,丘真人的弟子李志常,就把這段經歷寫成了書,叫做《長春真人西遊記》。《長春真人西遊記》也簡稱《西遊記》(見《千頃堂書目》)。

這本書寫成後,似乎在社會上流傳不廣。但是因為丘處機實在太有名了,於是人人紛紛認為,市面上流傳的小說《西遊記》就是丘處機寫的。但這是一個誤會,因為人們很快發現,百回本《西遊記》裡出現了很多明代才有的東西,比如錦衣衛。這些後代的名詞,不是生活在元代的丘處機能知道的。

“丘處機是百回本《西遊記》作者”的這個“常識”,一直保持到乾隆末年。大學者錢大昕從《道藏》裡把這本《長春真人西遊記》抄錄出來,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這個“常識”才算澄清。

既然丘處機不是作者,那《西遊記》的作者又該是誰呢?大概乾隆年間,“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開始出現,因為明天啟《淮安府志》裡發現了這麼一條:

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方框裡那個字原本就丟了)

淮安府志

於是,許多人開始猜測,這裡面記載的《西遊記》,很可能就是百回本《西遊記》。而且,百回本《西遊記》裡有很多淮安方言,而吳承恩正是淮安人。民國時魯迅、胡適等人也認可這個觀點。於是“吳承恩是百回本《西遊記》作者”,開始被大眾承認。上世紀20年代,鉛印出版了第一部署名“吳承恩”的《西遊記》。

然而問題是:天啟《淮安府志》的這部“西遊記”,既沒有卷數,也沒有說明是一部什麼類型的書。而明末清初的藏書家黃虞稷,距吳承恩的時代不過幾十年,他編的《千頃堂書目》裡,著錄了吳承恩的《西遊記》,然而卻編到了“地理類”。比起我們來,黃虞稷對吳承恩應該更熟悉。也就是說,很可能吳承恩確實寫過一本《西遊記》,但是本重名書。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另有其人。

另外,《西遊記》裡的各種蛛絲馬跡,都表明了它的作者擅長創作精彩的故事情節,但不擅長寫詩詞。例如荊棘嶺唐僧和四位樹精作的詩: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杖錫西來拜法王,願求妙典遠傳揚。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像莊嚴體,極樂門前是道場。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其中除了“百尺竿頭須進步”是一句常見的禪宗話頭之外,“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是好句,然而這兩句襲用的是金元好問《贈答普安師》:“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佛界春。”而“願求妙典遠傳揚”這種大白話,才是這位作者的真實水平!

又如柏樹精的詩: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絕堂前大器揚。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元日迎春曾獻壽,老來寄傲在山場。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中間四句:“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很精彩。然而前兩句是襲用蘇軾的:“露重珠瓔蒙翠蓋,風來石齒碎寒江。”後兩句襲用溫庭筠的《晉朝柏樹》:“長廊夜靜聲疑雨,古殿秋深影勝雲。”

另外,書中還有許多七律,都是直接襲用的宋惟白《文殊指南圖贊》。例如觀音菩薩去五莊觀救人參果樹,作者給配的七律: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玉毫金象世難論,正是慈悲救苦尊。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成得有為身。幾生慾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絕點塵。甘露久經真妙法,管教寶樹永長春。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然而這首詩是襲用的《文殊指南圖贊》不動優婆夷的讚語。原詩是: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夷夷相好世難倫,正是當年個女人。過去劫逢無垢佛,至今成得有為身。幾生慾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絕點塵。求法既雲未休歇,朱顏應不惜青春。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這裡硬是把詩的主角不動優婆夷改成觀音,全然不顧“過去劫逢無垢佛”、“慾海”是不動優婆夷的典故,和觀音完全沒有關係。

而吳承恩的詩,在當時是很有名的。例如當時人評價他:《明堂》一賦,鏗然金石。至於書記碑敘之文,雖不擬古何人,班孟堅、柳子厚之遺也。詩詞雖不擬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遺也。(陳文燭《射陽先生存稿序》)

不妨選幾首吳承恩的詩作對比一下: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二郎搜山圖歌》

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宿金山寺》

十年塵夢繞中泠,今日攜壺試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調,戲書蕉葉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黿出,紺殿雞鳴海日升。風過下方聞笑語,自驚身在白雲層。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在荊棘嶺這種需要表現詩才的場合,四位樹精竟然沒有表現出相應的水平,只能說最大的可能,是這個作者和吳承恩是兩個人。而從書中種種蛛絲馬跡看,這個人來自福建或福建東南沿海的可能性很大。

現存明代西遊記的版本里,有李卓吾(李贄)評本,不管真的是李贄還是託名,李贄卻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而且又有一個楊閩齋本,也是地地道道的福建刊本。日本慶應義塾圖書館又有一部閩齋堂本,是楊閩齋的兒子楊居謙刻印的。

即便是最早的世德堂本,也脫不開福建的干係。因為這套世德堂本,原本在南京刻印,最後歸在福建建陽熊雲濱的手上,是他把這個本子補足的。所以,明代幾個《西遊記》刻本,都和福建擺脫不了關係。

而西遊故事本來敷衍的是玄奘取經故事,理論上唐僧應該是故事的主角,而百回本《西遊記》之前的各種平話、戲劇,似乎也是這麼做的,然而百回本《西遊記》的特殊之處,就是在唐僧取經故事之前,硬加入了七回的孫悟空出身,自立齊天大聖故事,這是百回本最令人矚目之處。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這麼多年來,我可能讀了一本假西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