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寧可買低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

在我國的汽車市場,合資車與國產車一直以來都是在不斷競爭,原來很多人認為國產車雖然便宜,到那時使用三四年之後就會有很多毛病,甚至有人說國產車三年之後"除了鈴鐺不響,哪都響",所以寧可買低配的捷達,也不買高配國產車。難道咱們的自主品牌真的是這樣嗎?

對國產汽車的偏見

為什麼很多人寧可買低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

原來總有一些順口溜比如:"奇瑞,奇瑞修車排隊!",那是十年前的說法,如今的國產品牌,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長安在產品競爭力上已經邁進了一大步。放眼街頭哈佛H6、VV7、比亞迪宋MAX、吉利博越、吉利帝豪、長安CS系列等等比比皆是,銷量可以證明一切,如果國產品牌真的差到三年滿身都是小毛病,那麼銷量肯定也不會有這麼大吧。

我國的汽車產業落後其他國家很多年,人家已經有了100年的造車歷史。反觀我國最初的汽車工業依賴合資模式,也就是"拿市場換技術",到了1997年3月,奇瑞公司正式成立,標誌著我國自主品牌新生力量開始崛起。2004年6月1日正式頒佈實施《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可見起步之晚。

國產車保值率不如合資車

為什麼很多人寧可買低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

說到保值率,真心是一種悲哀。看看日系車豐田、本田的保值率那真的不是蓋的,反觀自主品牌相差很多。但是話說回來了,有多少消費者新車買回來開兩年就拿出去賣,汽車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依然是家中的大件,買回來輕易不會出手,至少也要用上5年以上吧。而且就算是你買了豐田、本田這樣保值率高的車,真的會用上20年嗎?似乎也不多吧。

自主品牌油耗、可靠性不如合資車

為什麼很多人寧可買低配合資車,也不買高配國產車?

總結:買車就是要根據自己的預算以及自己的需求去買,無論合資還是國產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