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丕|崎峻軍史週刊
1942年8月,在具有決定意義的中途島海戰結束兩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的焦點轉移到所羅門群島的一個熱帶荒島上。這裡是美軍對日發起反攻的起點,但當時誰也沒有料到這也是一系列慘烈血戰的開端,以至於這座島嶼北面那片狹窄海域因為沉船極多而被稱為“鐵底灣”。在日美艦隊於此展開的死鬥中,“帕特森”號驅逐艦將是第一艘發現敵艦並向其開火的美軍戰艦。
瞭望塔上
1942年8月8日深夜,美國海軍“帕特森”號驅逐艦艦長弗蘭克·沃克海軍中校站在艦橋上,靜靜地回憶著過去36小時所發生的一切,他為自己的軍艦和麾下艦員們的表現感到滿意。8月7日清晨,在猛烈的海空火力掩護下,陸戰一師剽悍的陸戰隊員們順利登上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海岸,揭開了所羅門戰役的序幕。在此後的兩天一夜中,“帕特森”號和其他參加“瞭望塔”行動的盟軍戰艦一道組成海上屏障,保護登陸場和運輸船隊的安全,他們面對的第一個威脅是日軍轟炸機。8月8日正午時分,21架日軍魚雷轟炸機出現在錨地上空,它們排成攻擊隊形,從不同的高度迅速逼近。“帕特森”號提速到25節,以全部防空武器迎戰,該艦宣稱在戰鬥中擊落了4架敵機。
■ 美國海軍“帕特森”號驅逐艦,屬於巴格利級,1937年9月服役,標準排水量1624噸,航速36.8節,裝備4門127毫米艦炮和4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右上小圖為該艦艦長弗蘭克·沃克海軍中校。
在空襲結束12小時後,“帕特森”號依然堅守在崗位上,此時它與驅逐艦“巴格利”號、重巡洋艦“芝加哥”號以及澳大利亞重巡洋艦“堪培拉”號組成一支巡邏隊,巡弋在登陸場西北方的海面上。當晚盟軍組織了三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編隊,在瓜島和佛羅里達島之間的水域分區巡邏。此時,“帕特森”號所屬的巡邏隊正以12節航速向西北方航行,在該艦後方不遠處就是瓜島北岸的隆加角,也就陸戰隊登陸的地點;在該艦正前方是瓜島和薩沃島之間約7.5英里寬的海峽,穿過這條水道就將進入日本帝國控制下的充滿敵意的海域。
■ 澳大利亞海軍“堪培拉”號重巡洋艦,屬於肯特級,1928年7月服役,標準排水量10000噸,航速31.5節,裝備4座雙聯裝203毫米艦炮,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該艦是薩沃島海戰中最先遭到日軍攻擊的盟軍戰艦。
在晝間,盟軍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抵禦日軍空襲,而在夜間則要保持警戒,阻止日軍水面戰艦和潛艇靠近錨地。巡邏隊沿著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直線往返航行,每隔一小時調頭一次。當鐘錶的指針跨過零點時分,人們迎來新的一天時,“帕特森”號正處在“堪培拉”號左舷前方約2000碼的位置上,此時沃克並不知道,一場海戰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夜戰即將打響。
巡邏驟止
日本海軍對於美軍突然襲擊瓜島反應極為迅速,除了派出飛機輪番空襲外,在瓜島西北約600英里的拉包爾,一支艦隊被緊急集結起來,在第8艦隊司令官三川軍一海軍中將親自指揮下長驅南下,殺向瓜島,力圖趁美軍立足未穩,通過夜間攻擊摧毀登陸船隊,奪回主動權。在航進途中,日軍艦隊多次被盟軍飛機發現,但未能引起盟軍方面的警覺,日本人的行動達成了完美的突然性。在8月9日凌晨,這支由5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已經悄無聲息地潛入瓜島和薩沃島之間的海峽,將與“帕特森”號狹路相逢。
■ 薩沃島海戰前夕雙方艦隊的行動。
8月9日凌晨時分,盟軍艦隊按照既定的航線繼續巡邏。在“帕特森”號甲板高處的瞭望哨專注地掃視著遠處的海平面,不放過任何可疑的異動。在甲板以下,當值的輪機兵們正盡職地看護著鍋爐和主機,保證機械設備平穩運行。所有主炮都處於二級戒備狀態,即有一半的炮手堅守在炮位上,保持清醒和警惕。
凌晨1時43分,夜晚的寧靜突然被“帕特森”號瞭望哨的報告所打破,他看到在軍艦前方約5000碼出現了一艘船,這艘無法辨明身份的艦船正處在很靠近薩沃島西側邊緣的海面上,那是日本海軍重巡洋艦“古鷹”號,該艦處於日軍艦隊縱隊的第五位。沃克艦長在接到報告後馬上做出反應,他斷定這艘艦船絕非友艦,立即發出戰鬥警報,並命令全速前進,所有正在休息的艦員全被叫醒,並以最快的速度各就各位。在全體戒備後,沃克命令向所有能夠聯繫上的友艦發出警告。在一分鐘內,“帕特森”號向“芝加哥”和“堪培拉”號所在的方向發出燈光信號,同時通過艦隊內部通信電臺進行呼叫:“警報!警報!有不明艦船正在進港!”
■ 日本海軍“古鷹”號重巡洋艦,屬於古鷹級,1926年3月服役,標準排水量7950噸,航速34.5節,裝備3座雙聯裝203毫米艦炮,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942年10月戰沉。
然而,“帕特森”號的警告為時已晚,而且還可能沒有引起注意,並不是所有的盟軍艦艇都安裝了短程電臺,即便是那些接到警報的戰艦也很難在戰鬥打響前做好準備。“帕特森”號的水兵們並不清楚,逼近的日本艦隊早在10分鐘前就發現了美軍戰艦。在隨後發生的一系列狂暴的戰鬥中,沃克艦長將指揮他的戰艦為生存而搏鬥。在“帕特森”號發出警報後不久,日軍巡洋艦彈射的水上飛機在艦隊上空投下了帶有降落傘的照明彈,明亮的輝光照亮了夜空,將“芝加哥”和“堪培拉”號的艦影清晰地映襯在夜幕下。幾乎與此同時,日軍戰艦瞄準“堪培拉”號猛烈開火,揭開了海戰的序幕,此時這艘澳大利亞巡洋艦剛剛注意到“帕特森”號的燈光信號,尚未解讀清楚其中的意思就已經被炮火覆蓋,遭受重創。
混亂夜戰
炮聲驟響,讓“帕特森”號身處火線前沿。沃克立刻命令左舵轉向正西,以獲得更好的射界,充分發揮火力。當艦首漸漸轉向西面,沃克觀察到“古鷹”號正好處於右舷前方絕佳的魚雷射界內,於是下令發射魚雷,同時命令4門127毫米主炮進行兩輪齊射,打出8發照明彈以照亮目標。然而,沃克不久發覺魚雷並未依令發射,他後來回憶說:“我發現‘發射魚雷’的命令沒有被魚雷官聽見,顯然是因為炮聲的緣故。”遺憾的是,沃克沒有補救的機會,“古鷹”號已經改變航線,向北駛去,“帕特森”號失去了魚雷發射角度,本來可以迎頭痛擊入侵者的良機就這樣溜走了。
■ 這幅畫作展示了薩沃島海戰中,“古鷹”號重巡洋艦下照明彈的輝光下與美軍交戰的姿態。
在“古鷹”號向北轉向的同時,“帕特森”號的瞭望哨又在右舷前方發現了兩個艦影,並判斷為最上級重巡洋艦和川內級輕巡洋艦各一艘,實際上這兩艘新出現的日艦是位於日軍縱隊最末尾的“天龍”和“夕張”號輕巡洋艦。由於形勢急迫,沃克親自拿起無線電通話器用明語發出警告:“所有艦船注意!有3艘敵艦正在通過隆加水道!”
就在這一瞬間,“帕特森”號與死神擦肩而過,一枚魚雷出現在該艦舷側,從距離右舷艦尾僅50碼處穿過。在戰後的報告中,這一險情得到了助理槍炮官的證實。這枚魚雷來自“古鷹”號,在該艦的戰鬥詳報中記載:“與一艘大型驅逐艦進行反航魚雷戰,兩雷命中,擊沉目標!”這顯然是誤報,“帕特森”號逃過一劫,依然繼續奮戰。
■ 這幅照片是從日軍艦隊旗艦“鳥海”號重巡洋艦上拍攝的照片,記錄了日軍照明彈照亮盟軍南區巡邏隊的瞬間,這是薩沃島海戰中為數不多的現場照片之一。
在避開魚雷後,“帕特森”號的主炮開始向距離自己最近的日艦展開快速射擊,目標在艦首右舷約2000碼距離上,除了3號主炮繼續發射照明彈外,其餘3門127毫米艦炮都瞄準目標,將炮位上的待發彈迅速打出去。“帕特森”號的作戰日誌記載道:“這是本艦首次向一艘敵艦開火。”日軍輕巡洋艦突然打開探照燈,刺眼的光柱投射到“帕特森”號身上,以此為引導,“天龍”和“夕張”號開始向美軍驅逐艦傾瀉炮彈。沃克指揮軍艦進行高速曲折航行以規避攻擊,同時繼續開炮還擊。
■ 日本海軍“天龍”號輕巡洋艦,屬於天龍級,1919年11月服役,標準排水量4011噸,航速33節,裝備4門140毫米艦炮和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943年1月戰沉。
儘管“帕特森”號竭力扭動身軀,還是被擊中了,一枚炮彈穿透了艦體後部4號炮位後方的遮蔽甲板,在4號主炮的上部輸彈艙內爆炸了,並引燃了部分待發彈的發射藥,整個艦尾頓被一團火光照亮,在夜色中像火炬一樣顯眼。
■ 這幅照片攝於“帕特森”號在訓練時,艦員們聚集在後甲板的4號主炮附近,觀看天氣探測氣球的釋放。在薩沃島海戰中,該艦的中彈位置就在4號主炮後方的上部輸彈艙。
捨生忘死
當晚“帕特森”號的執行官阿爾伯特·懷特少校並不當值,在聽到“各就各位”的號令後,他立刻從鋪位上跳起來急速前往艦橋報到,在與艦長簡單交流後就奔赴自己在軍艦後部的戰位,他後來回憶道:“就在我趕往備用指揮所的途中,4號炮位輸彈艙中彈了。我立即前往現場,看到一場大火正在肆虐。”當懷特趕到時,損管小組已經開始救火,在唐納德·奎格利中尉的指揮下,損管隊員用消防水龍向起火處噴射水柱。在與大火搏鬥的過程中,奎格利中尉受到了二級燒傷,另一些損管隊員奮不顧身地將燃燒的殘骸碎片拋入大海。懷特後來記錄道:“火焰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撲滅了。”
■ 三名“帕特森”號的水兵拿著該艦的救生圈在甲板上合影。在薩沃島海戰中該艦有10名艦員陣亡或失蹤。
這次中彈及火災給“帕特森”號造成了不小的傷亡。3號主炮炮手西格蒙德·希魯塔幾乎瞬間被炮彈破片殺死,3號主炮運彈手一等水兵格斯和斯蒂芬森也在爆炸中受重傷,雙雙不治身亡。另有7名艦員被宣佈失蹤,其中包括三等魚雷兵埃德溫·斯塔雷特,他的戰位在舷側深彈拋射機附近,很可能死於爆炸或被衝擊波拋入海中。4號主炮炮組也有2名成員失蹤,運彈手基思·席爾瓦和引信裝定手卡爾·科皮施卡,人們最後一次看到席爾瓦是在4號炮位上部輸彈艙的左側艙門附近,而科皮施卡很可能犧牲在主甲板的崗位上。另外4名沒有找到遺體的艦員在中彈時都在4號上部輸彈艙內忙碌著。
■ 從右舷側拍攝的“帕特森”號,該艦的前主炮安裝來後部敞開的半封閉炮塔內,而後部主炮置於開放式炮位中,沒有任何遮蔽,箭頭所指即中彈位置。
在悲劇發生後總是不乏英雄主義的閃光。在炮彈爆炸時,火焰點燃了一位艦員的衣服,三等水兵愛德華·特里爾徒手剝掉這位戰友著火的外衣,以阻止他在忙亂中跳海,但他因此燒傷了雙手。20毫米機關炮炮手,二等水兵唐納德·米利金在戰位上被彈片擊傷,他強忍傷痛,堅守崗位,直到被其他人碰撞後不支倒地,他的傷勢才被發現。事後,米利金因為忠於職守和頑強堅韌而受到高度讚揚。
爆炸和火災給後部主炮炮位附近的區域造成了廣泛的破壞,與中彈艙室相鄰的3號主炮輸彈艙也被爆炸殃及,艙壁和甲板上留下了大小不一的窟窿,2門127毫米艦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3號主炮因為各種儀表被衝擊波震壞,電力被切斷,已經喪失戰鬥力,4號主炮受傷較輕,還能繼續射擊。
勇氣證明
在撲滅火災並安置好傷者後,“帕特森”號抓緊時間重新投入戰鬥。在救火過程中表現突出的一等炮手奧爾森返回戰位,並立即召集人手臨時組成一個新的炮組,操縱4號主炮重新展開射擊。沃克艦長指揮“帕特森”號做了一個180度的轉向,調頭向東,追蹤敵艦,3門能夠作戰的127毫米主炮在將炮口轉向左舷後立即恢復射擊,沃克後來在報告中寫道:“1號、2號及4號主炮保持了快速而準確的射擊。”藉助於照明彈的光亮,“帕特森”號抓住了“夕張”號,並且狠狠地回敬了對手。沃克繼續記錄道:“數枚炮彈命中後一艘巡洋艦,打滅了它的探照燈,並在艦體中部引發火災。”沃克宣稱的戰果得到了附近“芝加哥”號的瞭望手的證實,這艘重巡洋艦在開戰後不久艦首便被一枚魚雷擊中,該艦的主炮也未能找到目標。“夕張”號後來也報告說在與美艦的交火中受到幾處擦傷。
■ 日本海軍“夕張”號輕巡洋艦,1923年7月服役,排水量2890噸,航速35.5節,裝備140毫米艦炮6門,2座雙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1944年4月戰沉。
1時50分,“天龍”和“夕張”號跟隨“古鷹”號向北轉向,隱身在薩沃島海岸的陰影內。失去目標的“帕特森”號停止射擊。這場炮戰雖然非常短暫卻異常激烈,該艦在幾分鐘內發射了70發127毫米炮彈,其中包括20發照明彈。沃克最初試圖向北追蹤敵艦,但他很快意識到日軍艦隊已經高速遠去,於是放棄追擊。對於“帕特森”號而言,這場海戰已經結束了。
■ 1942年8月9日晨,美軍驅逐艦“布魯”號(左)和“帕特森”號(右)靠近遭到致命打擊的“堪培拉”號,撤離倖存艦員。
在這個悲慘夜晚的餘下時間裡,“帕特森”號就守護在受傷的“芝加哥”號附近,並努力營救奄奄一息的“堪培拉”號,該艦在海戰爆發的最初幾分鐘裡遭到日軍艦隊的集火攻擊,轉瞬間就被打成了廢銅爛鐵,此時已經是一具勉強漂浮在海面上,忍受著烈焰炙烤的軀殼而已,行將就木。在清晨7時之前,“帕特森”號已經救起約400名澳大利亞艦員,並將他們送到隆加角附近的運輸船錨地。在照顧倖存者的同時,“帕特森”號也終於有時間安頓一下本艦的傷亡人員。中午11時30分,艦上舉行了莊重的海葬,按照海軍傳統,希魯塔、格斯和斯蒂芬森的遺體被裝入帆布袋,拋入海中。
■ 美軍“芝加哥”號重巡洋艦被日軍魚雷炸燬的艦首,攝於該艦入塢維修期間。
結語
薩沃島海戰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為慘痛的失敗之一,在這場日美艦隊之間的首次大規模夜戰中,美國海軍被完虐!儘管日軍的攻擊沒有讓“瞭望塔”行動就此夭折,但4艘盟軍重巡洋艦在這個夜晚長眠於大海,成為鐵底灣的第一批冤魂,包括“帕特森”號在內的數艘戰艦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傷,而日軍的損失微乎其微。
對於“帕特森”號在薩沃島夜戰中的表現,歷史已經給予了公正的評價。《二戰美國海軍作戰史》的作者塞繆爾·莫里森認為,該艦是當夜“唯一保持清醒的美軍戰艦”。“帕特森”號的努力未能改變海戰的結局,但事後仔細思量,這艘前衛驅逐艦的確有可能改變戰鬥進程:如果它能夠成功發射魚雷並命中“古鷹”號,或者沃克的警報能夠及時引起其他友艦的警覺,或許可以避免一邊倒的屠殺。無論怎樣,沃克和他的部下都表現出無愧於軍人誓言的勇氣和忠誠,他們理應獲得讚譽和褒獎。
■ “帕特森”號驅逐艦在1944年時的艦姿,該艦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於1945年11月退役,1947年解體。
閱讀更多 崎峻戰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