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轉出”好年景 高效農業拓寬幸福路

佔地80畝的現代化蘋果示範園和20畝的果蔬大棚,僅4個人就管理的井井有條。這種高效農業種植模式,不僅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村集體也擺脫了過去“零收入”的尷尬。如今,在棲霞市蛇窩泊鎮下范家溝村,高效農業種植模式正逐漸取代粗放型種植模式,村民享受到了鄉村振興帶來的“福利”,也盼到了增收致富的好年景。

土地流转“转出”好年景 高效农业拓宽幸福路

下范家溝村長期以來村集體零收入,村裡老人多,就靠家裡幾畝果樹維持生計。“過去那種粗放的種植模式必須得改,村裡得有產業!”李明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經過村兩委認真研究、反覆論證,下范家溝2017年成立了鴻源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依託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建設現代化蘋果示範園和蔬菜、水果大棚,通過走高效農業這條路,振興下范家溝村。

在大棚工作,收入讓村民很滿意。村民張秀芹夫妻年過六旬,都在合作社的大棚上班。上個月,倆人一共開了將近5000塊錢工資。“一個月5000,幹滿一年就將近六萬啊。我們兩口子這年紀,如果出去打工,就算一年能賺6萬,得吃多少苦?在家門口乾活,既輕鬆又快樂。”張秀芹說。

正說著呢,幾位村民來大棚來“串門兒”。“李書記呢?我得問問他,啥時候還用我們來幫忙啊?”村民於豐亭問張秀芹。“他剛剛給客戶送蔬菜去了。”張秀芹說。

看來,這蔬菜大棚的活兒還挺搶手。“那可不。”於豐亭說,合作社對本村的老年人特別照顧,雖說平時只僱了4個人,但趕上忙的時候,會在村裡招短工幫忙,一天給100塊錢,上個月他們20多個人在大棚幫忙,最多賺了3000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