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01

浸膠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有機硅填充綠松石

現在綠松石被越來越人所知,買綠松石的人一多,就有奸商動歪腦筋,市場上優化綠松石、假冒綠松石也就越來越多。為了避免大家,在買綠松石的時候上當受騙,小舟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有關綠松石優化的一些情況。

所謂浸膠,就是將綠松石原料(有時還帶著礦皮)直接放入無色的高分子聚合物(環氧樹脂、聚丙烯酸酯等)中,常溫常壓下浸泡。

一段時間後,膠滲入到綠松石原料的淺層孔隙中,起到固結作用,在後期的切割、雕刻等加工過程中,綠松石不容易崩裂,從而提高綠松石的成品率。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天然綠松石

浸膠所針對的基本是中等品質的綠松石原料膠滲入的深淺,取決於綠松石的質地。質地好,孔隙度小,膠滲入就淺;質地差,孔隙度大,膠滲入就深。往往同一塊綠松石原料的不同部位的質地存在差異,再受到鐵線、裂隙的影響,因此膠滲入的深淺不一。

如果膠滲入淺,在雕刻和打磨拋光的過程中,膠的滲入層就會被打磨掉,綠松石成品表面沒有膠的殘餘,這時我們依然可以認為該綠松石是原礦。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浸膠綠松石

但如果膠滲入較深,加工好後的綠松石成品表面有膠的殘餘,則不能視為原礦,按國家標準規定依然視其為充填處理。但商業上將其稱為“微浸”或“微沁”,以區別於高壓注膠綠松石。

當然,如果綠松石原料本身品質較差,即使常溫常壓下浸膠,膠的滲入也會比較深,這時稱之為“微沁”顯然就不合適了。

02

局部補膠

有些綠松石成品加工好後,表面會有一些裂隙或者凹坑,為了美觀,往往會用膠將這些裂隙、凹坑填平。這些處理工藝往往是純手工完成,所用的膠水主要是502 膠。

處理後的綠松石,補膠處隱蔽性強,有時看似無色透明的礦物包體,使人在判斷上產生錯覺。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局部補膠的綠松石珠鏈

03

鐵線造假

鐵線是綠松石獨有的特徵,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綠松石基質本身時,可能忽略了鐵線也會造假。鐵線造假是這些年較為常用, 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處理方式。作假鐵線的目的在於掩蓋表面裂隙、凹坑,提高綠松石的價值。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漂亮、均勻的蜘蛛網紋鐵線,可以提高綠松石的價值。高手可以把鐵線做得漂亮、逼真,足以掩人耳目,不仔細觀察,很難看出端倪。如果一串手鍊或者項鍊中的某一粒或是某幾粒局部鐵線造假,更是難以察覺。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鐵線造假手串

據瞭解,在美國,綠松石不完全是按品質論價,產地在決定其價值的因素中佔了很大比重,專門有收藏家針對某一個礦區的綠松石進行收藏。

而鐵線是判斷綠松石產地非常重要的依據。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天然綠松石

例如,美國比斯比礦的綠松石,其價值在綠松石收藏界居高不下,巧克力色的鐵線是該礦區綠松石最為出名的特徵。世界上其他礦區的綠松石極少出現類似的鐵線。可在實際檢測中,我們就發現一件綠松石樣品人為製造了巧克力色的鐵線,而該樣品正是被當作比斯比礦綠松石收藏的。

04

染色處理

將綠松石浸於無機或有機染料中,將淺色或近白色的綠松石染成所需的顏色,我們稱之為染色處理。

單純的染色處理,顏色的穩定性不高,很容易變色。因此,這種處理技術基本不為人們所用。而市場上出現更多的是複合型的處理方式。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染色綠松石手串

對於一些顏色過淺的綠松石原料,如果光注膠,可能顏色改善的效果不會太明顯。這時,把膠里加入染料,調配成有色膠,注入綠松石內,可以同時達到改善孔隙度和顏色的目的。

而注入有色膠,染色效果明顯優於單純染色,而且顏色的穩定性大大提高。實際檢測中也無數次證實,染色處理綠松石,幾乎同時還採用了注膠處理的手段。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天然綠松石

實際上,本文提及的都是在真的綠松石成分基礎上的處理,更有一些用別的材料壓制假綠松,太假了,暫不在討論範圍內。

你買的原礦綠松,不一定是真的原礦!

不定期推送綠松石新聞資訊,綠松石的真假鑑別,綠松石文化解說……各種與綠松石有關的優質信息

如何分辨注膠的綠松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