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金沙江流域傣族寨子

進入農曆臘月,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帶冷氣漸漸的的減弱,太陽漸漸的變暖,勐所卡等金沙江流域一個個傣族寨子沐浴在燦爛陽光裡。

攀枝花葉子由綠變黃,由密變稀,惜日含苞待放的花蕊,已盡情的綻放,爭相鬥豔,其幽香氣息,飄繞鄉野和曼勐(寨子)。

臘月,金沙江流域傣族寨子

一陣微風,黃角芽樹葉從空中劃道弧線撒落在寨子巷道上,光禿禿的樹梢上露出幾棵乾枝編成的喜鵲窩。從寨頭流到寨尾的溝渠流水潺潺,碧綠的青苔在水中不停的漂動。茂林修竹掩映著小橋流水。花開花落又一春,雲捲雲舒又一年,年關就這樣匆匆的來到金沙江流域谷地的傣族寨子。 細鏈魚、方頭魚等不知名的魚,在鹽、炒糯高梁面等香料的發酵下,從倒撲的長脛罐中散發出酸香氣味。男主人看門前河水完全變清,幾天了魚壩沒收到魚,拆下魚桶、魚床,鋪在河岸沙灘上涼曬,該修的修,該補的補,搬回放在屋椽下存好。待明年的土黃天大河漲洪水,選個好灘頭,打座魚壩,又使這些魚具派上用場。今年收成很好,從魚壩收回不少魚,平時全家吃夠了新鮮魚,多餘的裝滿家中所有的罐,足夠上半年自己食用和擔待客人了。 這裡的傣族男人,從小就把下水能拿魚,打魚壩,編魚籠,織魚網,作為養家的本領來修練,長大成人後人人都有拿魚的技能。因此,在傣寨中流傳,會拿魚的男人是有吃苦勤勞、聰明能幹的本事,長大成人後好找媳婦,女方父母都願意把女兒嫁給會拿魚的人,以後女兒才有勤勞的家庭,經常有魚吃,年年生活富裕,吃穿都不愁。

臘月,金沙江流域傣族寨子

那晝夜燈火通明一個多月的糖房關了燈,榨完了一丘丘的甘蔗,煮熬幹了一鍋鍋的甘蔗水,裝滿了一籃籃青紅色的糖塊,榨皮曬乾了送進了酒房,紅糖堆放進竹樓,隨它自然風乾。接著把糖鍋、糖碗等製糖工具精心清洗,放在面房樓上,明年接著用它煮糖。這是從種植甘蔗到熬成糖最後的工序了,同時也是這裡的人們勤勞耕耘了一年的最後的季節。生活中的蒸、煮、煎和炸都少不了紅糖,饋贈親友少不了紅糖。傣族紅糖那紅綠的顏色,甜甜的味道,滋補的功效,將伴隨著來年的每一天。

寨子裡每戶房舍緊緊相連,微風習習,巷道瀰漫著竹樓裡散發出來的紅糖熱甜香氣。雖然,不停的送到集市賣,但是由於量多,只有放在竹樓上慢慢的賣。過年自己吃一些,送親友一些,剩餘不多了。

女主人早幾個月前就釀製的白酒,已甜如蜜。給男主人釀的澇吻南,已釅力醇厚。金沙江流域傣族女孩,從小就耳聞目睹母親釀酒做家務,長大後都具有做釀酒本事,根據不同的需要,通過調整酒麴配方,釀成口感不同,甜釅不一樣的米酒。隨即就是洗衣服、被子,又一次大規模的清掃衛生,掃了房外掃屋內,把屋裡屋外都掃了一遍,準備乾乾淨淨的過年。

臘月,金沙江流域傣族寨子

早晨,還是有些冷意,紅糖白酒湯圓則是他們驅寒促暖的早餐。若大白天有親戚朋友登門拜訪,也要請客人吃一碗熱乎乎的紅糖白酒湯圓。那紅綠色糖水,漂著雪白軟糯的米團和米白灑,讓親友甜在口中,暖在心上,既止渴又充飢。邊吃湯圓,邊聊一年的收穫,主客之間興致濃烈,好長時間都收不了話匣子。

臘月,金沙江流域傣族寨子

年關急促而至,老人覺得轉眼間又是一年了,忙著給全家老小都備套新衣服,做一簸箕花生糖,一簸箕米花糖。而小孩則是覺得年關來得太慢了,怎麼穿新衣,吃米花,放鞭炮的時間總是不到。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年關是一道難過的關口,雖然過年就那麼一兩天,作為一家之主確實是難過的關口。而今,進入豐衣足食的年代,隨時能穿新衣服,經常能吃糖果,平時的生活與過年差別不大,可說天天都把年來過。 這些就是金沙江流域傣族村寨年關的習慣,還有與其它民族一樣,辦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祭奠先祖、走親訪友、喝酒吃肉等習慣。 年關已至,過年的序幕就這樣拉開了,一個辭舊迎新時刻就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