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越南之所以鋌而走險,對柬埔寨實施大規模入侵,謀求地區霸權,其背後有著複雜的民族矛盾和深厚的歷史積怨。

公元11世紀,越南建立了穩定的封建國家——“大越國”。那時“大越國”的地盤僅僅相當於現在越南版圖的四分之一。其疆域僅限於今北部紅河中下游一帶以及中部廣平以北地區。北與中國宋朝相鄰,南與佔婆國接壤,西部和西北是一些少數民族部落。在長山山脈以西則是南掌國(老撾)的領土,南部湄公河三角洲一帶則為真臘國(柬埔寨)的領土。

“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代表封建貴族、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大越國”,具有瘋狂的擴張性和掠奪性,不斷對鄰國發動侵略戰爭,擴張領土。13世紀末和14世紀初,“大越國”屢次南侵。至17世紀末,終於吞併了佔婆國。擔當緩衝地帶的佔婆國的消亡,使柬埔寨成為“大越國”下一個蠶食的目標。

至19世紀初,柬埔寨已變成了越南王朝軍事佔領下的“保護國”,國王也成了越南的階下囚。越南侵略者的殘暴統治和掠奪,激起了柬埔寨人民的頑強抵抗。1820年和1840年間,柬埔寨人民掀起了兩次抗越民族大起義,給予越南佔領軍以沉重的打擊,迫使越南侵略軍不得不撤出柬埔寨。

19世紀中葉,法國入侵越南與柬埔寨,並開始對越南和柬埔寨進行殘酷的殖民統治。法國對越南實行“分而治之”、奴化和掠奪等殖民政策。把越南分割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東京)三個部分。並把南圻作為“直轄領地”,東京為“半保護地”,中圻為“保護地”。並將這三個地區(其中包括老撾)與柬埔寨一起組成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聯邦”。

為了進一步控制印度支那,法國殖民主義者實施了“以越治柬”的政策,把大批的越南人安插在柬埔寨的政府與軍隊中,並隨意將大片的柬埔寨領土劃給越南。法國殖民者在這一地區的殖民政策,為日後該地區的戰爭和衝突埋下了禍根。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取代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統治地位。1945年日本投降後,法國又捲土重來,以圖重新對這一地區進行控制。共同的反殖民鬥爭的需要,把三國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了一起。1939年,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印支共產黨(包括越南共產黨以及在老撾、柬埔寨設立的共產黨支部)中央六次會議上,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政府”的設想。當時建立“印支聯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三國聯合起來,團結一致,攜手把法國殖民統治者趕回老家去。1954年反法殖民鬥爭勝利後,原印度支那共產黨柬埔寨支部停止活動。1960年波爾布特等人在金邊建立高棉勞動黨(後改稱共產黨),當時越方需要西哈努克國王的幫助,由於西哈努克國王與波爾布特領導的共產黨的對立,因而越共對新建的波爾布特柬埔寨共產黨很不“感冒”,進而關係鬧僵。

20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稱霸全球的需要,取代法國,利用佔領的南越作為基地,出兵侵略北越、柬埔寨和老撾。1970年美軍侵柬後,波爾布特領導的柬埔寨共產黨聯合西哈努克國王一起開展抗美鬥爭。以“老大”自居的越方在援柬抗美的同時,逐漸滋長了控制柬埔寨共產黨的野心,但卻遭到柬共的堅決抵制,這使越南碰了一鼻子灰。越南從此惱恨在心,總想找藉口控制柬共。

1975年抗美戰爭結束後,越南又舊事重提,拿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說事,但“此鴨頭非彼丫頭”,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永久佔領老撾與柬埔寨,將其合併到越南的版圖中,實現其地區霸權的野心。因此,理所當然地又一次遭到波爾布特柬共的拒絕。越南當局已是忍無可忍。

“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由於當時我國是支持波爾布特柬埔寨共產黨的,而蘇聯又與我交惡,因此,投入蘇聯人懷抱的越南,在有蘇聯人撐腰的情況下,便不惜與我翻臉,決定用武力征服柬共。其如意算盤是,通過此戰,一可實現其“印支聯邦”的美夢,建立地區霸權,二可打擊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而討好蘇聯。

於是從1977年起,越南當局在越柬邊境地區不斷進行軍事挑釁和入侵行動。1977年9月,越軍發動了第一次入侵攻勢,在有的地區深入柬領土達數十千米。1977年12月,發動了第二次攻勢,動用了14個師,入侵柬埔寨東部和西南地區。但遭到柬埔寨波爾布特軍隊的英勇抗擊,被迫撤回。

1978年11月,越南同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越南得到蘇聯的支持後,膽子便大了起來,加快了對柬埔寨侵略的步伐。接下來就如本文開頭所述,越軍終於拉開了大規模入侵柬埔寨的帷幕。

“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五箭齊發,直撲目標

戰前,柬埔寨軍隊總兵力為10~12萬人,編成24個不滿員的師(每師2000-4000人),擁有坦克裝甲輛100多輛、飛機50餘架。其中19個師部署在柬越邊境地區,基本成一線配置。

越軍事先對柬軍的部署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決定兵分五路,以閃電式的突然襲擊方式各個擊破柬軍的防禦,第一步集中兵力奪佔柬埔寨湄公河以東地區;第二步伺機攻佔柬埔寨西部地區,最終達到攻佔整個柬埔寨的目的。

“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其作戰部署是:第一路,以第5軍區的第2、307師及4個團,沿19號公路首先進攻柬東北臘塔納基裡省,爾後分兩路向上以及蒙多基裡進攻;第二路,以第7軍區的第5、302師及2個團,沿13號公路進攻桔井;第三路,以第3軍的第10、31、320師和第7軍的第3師及1個團,沿7號公路進攻磅湛和波羅勉,爾後,分三路向金邊、磅清揚、菩薩進攻,第四路,為主攻方向,以第4軍的第1、7、9師及第5軍區的第309師又2個地方團、1個戰船隊,首先攻佔柴楨,並沿1號公路直逼金邊;第五路,以第2軍的304、306、325師和第9軍區的第4、8、330師及5個團,首先攻佔茶膠,爾後向金邊西側迂迴,與第三路協同,向磅清揚發展進攻。

1978年12月25日拂曉4時30分,隨著侵柬越軍總指揮黎德英一聲令下,20多萬越軍主力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全面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侵略柬埔寨戰爭。

為了迷惑柬軍,越軍擔任助攻的幾路部隊先於主攻部隊發起了進攻。越軍第一路部隊首先對柬軍設防薄弱的東北地區實施了突破,由於這一地區只有柬軍1個師防守,且疏於防範,越軍很快就攻佔了隆發,繼而分兩路向柬縱深推進,一路南下迅速佔領了戈涅,另一路也於1979年1月3日佔領了湄公河沿岸城鎮上。

在越軍第一路部隊入侵不久,第二路部隊在坦克配合下,分三路突破柬軍斯努防線,並繼續沿13號公路北犯,柬第117、280師進行了頑強阻擊,但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迅速向西撤退。越軍於12月30日佔領了湄公河沿岸城市桔井市。之後,越軍乘勝追擊,沿6號公路向縱深發展進攻,於1979年1月9、11日,相繼攻佔了磅同、詩梳風等城鎮。

“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與此同時,越軍第三路從克列向西進犯。由於越軍策動原柬軍第3軍區第4師師長韓桑林倒戈,所以越軍兵不血刃於1979年1月2日順利進至湄公河重要渡口洞裡貝,並渡河圍攻磅湛。之後,越軍一部分兵力南下,配合第四路部隊攻打金邊,主力全速沿5號公路向西推進,於1979年1月11、12日,相繼佔領了磅清揚和馬德望等重鎮。

越軍第四路主攻部隊兩天之後,即12月27日才發起進攻,目的是待成功轉移柬軍注意力後,一戰便攻下金邊。進攻部隊兵分兩路,一路沿1號公路進攻,由於這個方向柬軍部署了重兵(共有5個師的兵力),所以越軍發展並不是很順利,直到1979年1月3日才攻佔柬軍前沿重鎮柴楨。越軍另一路沿湄公河北上,攻入波羅勉和幹丹省,於1月4日進至乃良,隨後迅速推進至金邊以東約40千米的三隆通地區。

越軍第五路在空軍支援下,沿2、3號公路向北推進。柬軍在這一地區也部署了5個師的兵力,但由於其防守的正面過寬,很快被越軍突破。之後越軍氣如鬥牛,全力展開向北、向西殺來。於1979年1月5日先後佔領茶膠、貢呸等地,並以一部兵力突入金邊西南地區,切斷4號公路,斷絕了金邊至西哈努克港的外援通道。至此,越軍已基本上佔領了湄公河以東地區。

1979年1月5、6日,越軍各路進犯部隊在繼續鞏固所佔地區和追殲民柬部隊的同時,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逼近金邊,切斷了除5號公路以外的所有通往金邊的通道,對金邊形成了一個半弧形包圍圈。

金邊是柬埔寨首都,位於洞裡薩湖和湄公河匯合處,是柬埔寨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越南發動侵柬戰爭的目的,就是佔領金邊,扶植一個親越的偽政權。越軍志在必得,因此發起一輪又一輪瘋狂的進攻。駐守金邊的民柬部隊自知寡不敵眾,主動撤出金邊。1月7日2l時30分,越軍佔領金邊。

之後,越軍以6個裝甲旅搭載步兵編成若干突擊集群,從三個方向向柬西部地區推進,在未遇柬軍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沿公路快速推進,日推進速度達40~100千米,佔領柬主要城鎮及交通線。金邊西南方向,越軍分三路向磅遜推進:一路沿4號公路南下,一路西進,一路(1個海軍陸戰旅)在越171艦隊支援下,從雲壤登陸,於1月10日控制了西哈努克港。至1月12日,越軍佔領了整個柬埔寨重要城鎮及廣大地區。

“印支聯邦”黃粱夢的破滅

民柬部隊因戰前對越軍大規模入侵估計不足,在一線防禦陣地失守,已無法阻止越軍長驅直入的情況下,柬軍最高指揮機關決定轉移至西部柬泰邊境山區,化整為零,分散抗擊。柬軍利用越軍只顧在交通線高速推進的空檔,將潰散在越軍後方的部隊重新集結,沿5號公路向西北轉移,從而保存了部分基幹部隊,在西部邊境地區站住了腳,為日後開展抗越救國戰爭奠定了基礎。

此役,越軍共打死、俘虜民柬部隊1.36萬人,繳獲槍支7000餘件,火炮200餘門,車輛800輛,坦克裝甲車60輛,飛機51架、艦船60艘。柬軍損失慘重,越軍大獲全勝。

不屈的抗爭

越軍佔領柬埔寨首都金邊後,在成立扶植韓桑林偽政權的同時,加緊對民柬各抵抗力量進行“清剿”和“掃蕩”。1979年3~5月間,越軍出動5個師的兵力,先後攻佔了柬、泰邊境地區的特莫博、波貝、拜林、達勝等地,並對馬亨山、梅萊山及詩梳風以北地區的民柬國民軍根據地進行了“圍剿”。從9月中旬起,越軍開始了第二次“旱季掃蕩”。首先以5個師的兵力對柬中部和東北地區進行“清剿”,由於柬國民軍化整為零,使越軍撲空,除破壞和侵佔柬國民軍部分根據地和後勤倉庫外,別無所獲。10月份起,重點掃蕩柬西北邊境地區。11月,侵佔了梅萊山以東、以南部分村莊,並不斷對泰境進行炮擊和入侵。

越南為長期吞併柬埔寨,越南當局從國內抽調大批幹部和骨幹,協助柬偽政府建立各級偽政權和組建武裝力量。並加緊向柬移民,先後約有70萬越南人移入柬埔寨定居。為使侵柬“合法化”,越南先後與柬偽政府簽訂了“友好條約”、“邊界協定”、“航空協定”等。為了圍剿和封鎖柬埔寨各派力量,越南人把當年美國人對付他們的那套辦法,搬到柬埔寨戰場對付柬埔寨人民。他們建立各級偽政權的同時,還建立了“戰略村”、“堡壘村”,對村中居民進行嚴格的控制。

但越南當局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侵柬越軍很快就陷入了柬埔寨各派武裝力量的汪洋大海之中,他們利用襲擊、伏擊等多種形式的游擊戰,在西部山區根據地,英勇抗擊來犯之敵,常常打得越軍焦頭爛額,丟盔棄甲。

在柬埔寨抗越武裝中,有三派武裝力量最為著名。一是民柬國民軍。其前身就是政府軍。當越軍大舉入侵時,柬埔寨民主政府擁有的全部武裝力量達10~12萬人。部隊被打散轉入柬泰邊境叢林地區進行遊擊戰。1979年雨季收攏整編部隊時,人數約3萬。同年12月改名為民柬國民軍。其領導人為前民柬政府負責國防事務的副總理宋成。

二是西哈努克民族主義軍。它是柬埔寨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麾下的一支武裝力量。它由“自由高棉”分子和部分朗諾政府時期的舊軍人組成,兵力約1萬人,以柬埔寨北部柬泰邊境為基地。這支部隊得到中國、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軍事援助。

三是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它是宋雙領導的一支武裝力量。越南侵佔金邊後,在中、泰、美等國支持下,宋雙於1979年3月5日在柬泰邊境宣佈組成了“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兵力約12000人,基地設在柬西北邊境泰境一側的安比村。

為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以民族利益為重,共同對付來犯之敵,柬埔寨三大力量領導人於1982年6月22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簽署了《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成立宣言》,宣言明確規定:“動員一切力量,共同鬥爭,把柬埔寨從越南侵略者手裡解放出來,以便恢復祖國作為一個主權和獨立的國家。”之後宣佈成立了民柬聯合政府。從此柬埔寨國內三派武裝力量聯合起來,攜手共同進行抗越戰爭。

從1983年3月底開始,侵柬越軍在柬西部邊境地區發動了一場新的攻勢,並多次入侵泰境,致使柬泰邊境形勢十分緊張。越軍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向泰國以及東盟其他國家施加壓力,迫使其在柬問題上與越妥協,同時,進一步削弱抗越武裝力量,改善其戰場形勢。但泰國採取了強硬立場,對越軍的入侵進行了堅決的回擊。

進入1983年旱季以後,柬埔寨反越武裝在5、6號公路沿線積極開展破襲活動,擴大洞裡薩湖沿岸游擊區。與此相配合,在戈公西北、拜林邊境及詩梳風南部地區,柬埔寨反越武裝對越軍主動出擊,拔除了越軍部分據點,殲敵部分有生力量。12月中旬,駐守北部柬泰邊境地區的兩支民柬主力,派出先遣部隊沿12號公路兩側向南推進。於1984年1月下旬至2月初,連續襲擊了磅同、暹粒兩個省城及周圍的越軍據點。

1984年4月14日深夜,侵柬越軍一支部隊在坦克、大炮的火力支援下,突然襲擊了民柬聯合政府宋雙領導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陣線總部所在地——安比村。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在基地周圍,依山修有深而寬的壕溝和堅固的暗堡,易守難攻。越軍偷襲時,柬民族解放軍迅速在營地周圍頑強抵抗。15日凌晨4時,越軍集中火力猛攻安比湖陣地,7時越軍攻佔該陣地,柬民族解放軍的戰士主動退守第二道防線。15日中午時分,越軍兵分三路包圍安比村。越軍特工小隊向安比村摸去,隨後T-54坦克搭載的步兵,也達到安比村。越軍經過短促的火力準備後,便氣勢洶洶地發起了衝鋒。防守在安比村的柬民族解放軍利用熟悉的地形,結合預先設置的堅固工事,打退了越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陣地前,越軍屍橫遍野,銳氣大挫,最後狼狽逃竄。

1984年4月19日晚,經過周密的偵察和準備,民柬總部決定突襲位於金邊以西215千米,湄公河下游戈公省省會克馬拉普明市,摧毀其偽省政府,切斷敵水上運輸線。當晚,精心跳選的90多名勇士冒著雨幕,泅渡進入克馬拉普明市。午夜時分,這90多名勇士同時向各自的目標發起突然襲擊。一路直撲越軍的火炮陣地,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敵炮兵陣地,用炸藥包將敵火炮炸成廢銅爛鐵。另一路直撲駐紮在皇家別墅內的越軍師級指揮部。他們幹掉越軍哨兵後,迅速衝進越軍睡覺的室。一排排手榴彈和一陣陣機槍掃射過後,幾十名越軍士兵在夢鄉中就上了西天。驚醒的偽省政府內的越軍,紛紛進入工事企圖負隅頑抗。民柬部隊從三面包抄過來,雙方展開了激戰。戰鬥一直持續到清晨6時,民柬部隊全部肅清殘敵。此次行動,民柬部隊大獲全勝,共斃敵107人,打傷125人。

隨著戰爭形勢的進一步發展,柬埔寨反越武裝得到了較大增強,它們採取正確的游擊戰方針,將作戰重點由柬泰邊境推向柬埔寨內地,在洞裡薩湖和金邊周圍建立新的遊擊根據地,機動靈活地打擊越軍,並將遊擊活動擴展到湄公河以東,給越軍造成了很大威脅。

越南侵略軍在柬埔寨反越武裝力量的沉重打擊下,損失慘重,從1986年再無力組織大規模的進攻,被迫轉入戰略退卻。柬埔寨反越武裝在內地繼續開展小規模游擊戰,持續不斷地襲擊越南軍隊,為爭取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爭進行到1987年,柬埔寨反越武裝繼續開展遊擊作戰,打得越軍焦頭爛額,防不勝防。越南當局將以前強硬的“掃蕩”和“圍剿”政策,改變為運用“軍事、政治、經濟、治安等綜合打擊力量”,從多方面削弱抗越武裝的政策。但這絲毫不起作用,在柬埔寨反越武裝凌厲的攻勢面前,侵柬越軍受到極大的限制,越軍傷亡不斷增加(愈10萬人),士兵普遍厭戰,士氣低落。加之,戰爭久拖不決,軍費開支佔財政支出的比例越來越大,使其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其領導層內部派系鬥爭越來越突出。國際上越來越孤立。內外交困的現實,迫使越南當局考慮放棄地區霸權主義政策,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自1989年9月起,雙方政治鬥爭取代了戰場上的較量。1990年,蘇聯解體,越南背後的靠山轟然倒坍。1991年10月21日,在國際社會的努力下,雙方終於達成《柬埔寨和平協定》。至此,越軍十多年的侵柬戰爭終於畫上了句號。隨著最後一個越南入侵者撤出柬埔寨,越南拼湊的“印度支那聯邦”的黃粱美夢也隨之宣告破滅。

品評戰爭

越軍入侵柬埔寨戰爭如果撇開政治和道義不講,單從戰役戰術角度上考慮,可以說不失為其歷史上一次成功的戰例。戰爭伊始,其利用突然襲擊、多路並舉、分進合擊、速戰速決等戰術手段,打得民柬武裝力量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民柬力量最後不得不化整為零,撤退到山區進行抵抗。越軍在短短的時間內幾乎佔領了全國,並建立了偽政府,迅速達成了作戰目的。但戰爭豈能撇開政治和道義!越南當局依仗其軍事優勢,以強凌弱,對一個主權國家大打出手,大搞地區霸權,顯然是非正義戰爭,這是為全世界人民所不齒的!雖然逞了一時之能,得了一時之利,但由於其戰爭的非正義性,這就註定其最終必然走向失敗。

柬方在戰爭初期,由於其內部不和,並在國內推行極“左”路線,嚴重傷害了群眾,結果被越軍乘虛而入。在越軍幾路大軍的打擊下,柬軍消極避戰,有的甚至叛國投敵,以至於潰不成軍,大好河山拱手讓人。此所謂內亂必引外患,再次得到了證明。柬方武裝力量退入山區後,迅速整編擴充隊伍,調整戰略戰術,確立依靠人民長期作戰的方針,建立西部山區根據地,並以此為依託展開多種形式的游擊戰。之後,又成立了民柬聯合政府,將所有抗越力量統一起來,以靈活的戰略戰術主動出擊,搞襲擊、打據點、斷交通,宣傳爭取民眾,在軍事、政治和心理上給越軍和金邊偽軍以沉重的打擊,雖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敵強我弱的戰場態勢,但為順利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鋪平了道路,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