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民眾為什麼想要“唾其麵食其肉”?

首先,中國近代,從1840年開始,西方炮艦扣關,一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從魏源開眼看世界,到洋務運動,再到變法維新;從太平天國到丁戊奇荒…天災,戰亂,改良,變革,中國步步沉淪,屢敗屢退,百姓流離失所,四處躲藏,門庭屢換。經過清朝267年的異族統治和愚民教育,廣大老百姓只認識一個皇帝,覺得有個皇帝是天經地義,推翻皇帝的統治是大逆不道,就是亂民,是叛亂,是犯上作亂。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民眾為什麼想要“唾其麵食其肉”?

再看維新變法改革所需的金錢,取之於民,用之非民。改革的內容與百姓關係極小。過分宣傳西方思想可能遭百姓厭惡,更無法解決百姓對溫飽和和平的追求。在加上清政府的輿論導向,結果不言而喻。封建社會的老百姓,是沒有國家意識和權利意識的,在2000多年封建專制的壓迫下,他們早已磨鍊出了一套生存本能,那就是不斷的適當的時候向強者低頭,並表達忠心,以換得苟且偷生,從明末到清末無不是如此,直到抗日戰爭,才有大的轉變。“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民眾恨不得唾其麵食其肉,更有當年大明朝袁崇煥是一代抗清名將,被反間計所害,他被冤枉處死的時候,京城的百姓是真的把他肉吃下去,都搶著吃,這是何等悲慘?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圍觀民眾為什麼想要“唾其麵食其肉”?

戊戌六君子被大清官方渲染成了十惡不赦,意圖顛覆國家政權,陷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逆賊,一些麻木不仁的順民們看到逆賊被抓,心中被大清樹立的所謂的正義和愛國之情油然而生。那麼他們能表達這種正義的方式,就是唾罵,在極度憤恨中說出一些臣等恨不得生食諸賊之肉的“豪言壯語”來表達一片所謂的“忠君愛國”之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朝廷斬殺為民請願的戊戌六君子。要知道,那會中國的識字率不過才5%,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文盲只懂吃飯,什麼民主共和,國家前途、公民意識,一概不知。在他們眼裡,戊戌六君子的為民請命毫無意義,他們也不明白維新變法,他們只知道朝廷是強者,而他們是朝廷欽定的反賊。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與壓迫早已讓中國百姓麻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