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

何为最美?宋玉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什么也不能太过,也许有时有一点缺憾则更美。比如月亮有圆有缺,词人悲欢离合,这才是真正生活,真有魅力。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 说到最美词,我想到苏轼的《江城子》,说到《江城子》你会想到千古伤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每每读起,无不泪流。你还会想到千古豪放"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每每读起,激情澎湃。不过你想到另一首《江城子》了吗,读之,你会感觉一种醉人的美,那种魅力会永驻你心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这首词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也是好友的张先一同游西湖时所作。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为写人物作铺垫。山青青,水灵灵,水映晚霞一片红。让人心旷神怡之景,也暗含苏大词人对山河对生活的热爱,不是吗?词总为心声。“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又从结构上引入人的描写,让人拍手称妙!

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这里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来写她,既恰当又极有情趣,三十岁的女子更成熟有别有风韵,而接下来白鹭似也有意倾慕而来,这更烘托了弹筝人的美丽。而那词中之双白鹭呢?你说是不是指苏轼与张先呢?张先已八十岁了,你说这是不是也别有情趣呢,那呆呆的样子说明都看入神了。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 下片写音乐也是写人。如果上片主要是写形下片重在写神。美人出水如芙蓉盈盈又娉婷,那面容那身段,己让人入神了,陶醉了。而下片神是声传的,以“哀筝”传情更让人动情。“苦含情,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接下来又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也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忧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倾诉自己的哀伤。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是出自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依约是湘灵”。弹筝人是湘灵,女神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是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水之际。

“人不见,数峰青”源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不仅意象动人,而且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

这首词写的女子不仅有外形之美,更有内在神韵,通过古筝声声哀怨,让人感觉到一种缺憾之美,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词为心声。词里传出的哀怨又何尝不是苏轼心中发出的呢?他视察富阳、新城、风水洞、桐庐,看到民生疾苦,哀怨又何尝不是由此而生呢?但他的呼声"苦含情,遣谁听?"他不就是得罪了当权,被贬外放的吗?不过无论走到那里,他心里也有百姓,如青山长存。这就是苏轼。


苏轼此词一朵芙蓉双白鹭一曲哀筝苦含情,何以千秋最美《江城子》​好了,关于苏轼和他的《江城子》的故事我们就写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发现历史,每天有更新,谢谢大家,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