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楷和歐楷哪種字體更容易學?

聽-花開的聲音

學習書法,沒有任何一種書體是容易學習的,所謂的容易學習都是相對的,如果你想寫到一個高度,學習任何書體都是比較難的。

歐體和顏體其實我們一般把它當成入門的書體,通過這兩種書體,來訓練初學者的用筆、結構和章法。

從初學的角度來看,我更傾向於先學習顏體,顏體厚重飽滿,而初學者開始最大的問題就是按不下去筆,學顏體能讓初學者敢於把筆按下去,敢於用筆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的關鍵。

等練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他們的毛筆又提不起來了,只會按著寫,不會提著筆寫了。

這個時候可以練習柳體或者歐體,不但能夠能讓初學者把毛筆提起來,歐體還能很好的訓練初學者的結構。

接下來可以練習趙體,或者王羲之的聖教序,練習行書可以使用筆更加的靈活。

經歷過了這樣一個過程,就可以選擇一家楷書主攻了,要以個人喜好來判斷,不要以難易程度來判斷。

事實上也沒有難易之分。


不二齋

這個問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如果我們要論技法的話,我認為顏體字要比歐體字好寫一些。

但是如果從書法風格的角度來說的話,我認為歐體字,其實更容易上手,顏體字反而很難寫出那種深度。

這一點其實可以體現在我們初學兩種書法的狀況上。學習過書法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在學習歐體書法的時候,一開始入門兒是很難的。但是一旦入了門之後,歐體字其實很容易上手。但是顏體字就不是這樣。顏體字,一開始入門的時候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你想寫的有水平的話,或者說你想要寫的更進一步,有更高的造詣的話,那就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進步很慢。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的技法難度的不同。

但是,歐體字比起顏體字,在入門之後更容易上手,提高和進步,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歐體最和顏體字之間的風格特點的不同。進而對於書法的法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我們都知道,歐體是指的是歐陽詢的書法,歷來就被冠以楷書之王、翰墨之王的稱號。歐陽詢書法的特點是法度極其森嚴。

我們如果去看歐陽詢的著名的《九成宮碑》的話,就會發現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寫得非常的好,而且裡面的每一個字的用筆,結構,位置,都是非常精準的。挪動任何一筆的位置,都會破壞整個字的效果。

中國書法家在評論王羲之的《蘭亭序》的時候,會說王羲之的《蘭亭序》:增之一分太肥,減之一分太瘦。那麼我認為這樣的論斷在歐陽詢的書法裡也是適合的,歐陽詢書法裡面的每一個字,挪動任何一個筆畫的位置、長短,造成的效果都不會很理想。

所以你會看到,歐陽詢的書法幾乎是法度的一個代表。他的每一個筆畫也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你隨意的去改動他的位置就會破壞整個字的整體的感覺。

另外,如果我們從風格的這一個角度來考慮歐陽詢書法的話,你會發現歐陽詢的書法。是傳統的王羲之一派的風格,華美多變,端莊,秀雅。

而在中國書法這個大家庭裡,王羲之是一位正統的代表。幾乎可以說二王一脈的風格就奠定了中國書法的審美基礎和審美內涵,所以歐陽詢的書法在風格上也更容易為人所接受,我們在學習他書法的時候,也就更容易上手了。

但是顏真卿的書法則不同。顏真卿的書法是有一種陽剛之美,是一種壯美。顏真卿的書法與歐陽詢的書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

中國古代有書法理論家對顏真卿的書法曾做出這樣的評價,說顏真卿是“千百年來突破右軍鐵騎唯一人”。可見顏真卿在藝術風格上的創新是獨樹一幟的。他陽剛之美的書法風格,大膽的打破了一傳統的。王羲之一脈的秀雅端莊的書法風格,直接開創了一派陽剛,豪放的書法風格與書法體系,所以這一點對於熟悉王羲之秀雅一派的我們可能會比較難以接受。

而如果我們學習顏體書法,越是寫到最後,就越會牽扯到一個對於藝術和風格的理解與認知上,只有充分認識到書法家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追求,我們才可以我們才有可能將他的書法寫得更好,這一點顯然 顏真卿的書法風格與審美追求更難些。

當然我在這裡談到的書法風格的理解容易以及理解的困難,並不是說他們的書法風格,誰的高、誰的低,他們的書法風格都是好的,這裡面沒有一個誰高誰低,要去貶低誰的意思。學習歐體和學習顏體,都能寫好書法。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松風閣書法日講

顏真卿、歐陽詢同為唐代楷書四大家,楷書各有特色!從難易程度來說,歐楷容易一點;但學書的每個人因人而異,主要看自己寫哪一家更順手就學哪一家,那樣學起來更容易!

1、顏真卿的楷書,從早期到中晚期,逐漸成熟,跨越比較大。早年書風用筆莊重雄厚,細橫粗豎,晚年用筆清勁健碩,易方為圓,老辣自在,結體相向,氣勢磅礴。從《多寶塔》到《麻姑仙壇記》,風格逐漸變化,因此難度也比較大。

2、歐陽詢開始基本上是一個風格維持不變,練習起來相對容易;他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整齊嚴謹,中宮緊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

3、為什麼說看個人呢?每個人對每個帖的感覺不一樣,學書法就像談戀愛一樣,一要看感覺,是否有好感?是否能一見鍾情?二要看默契程度,寫起來能否心有靈犀,得心應手?建議選擇適合你的,就是最容易學好的。



麓風軒

你喜歡哪一種,哪一種就容易。

一般的認識是,顏體字筆畫比較粗,容易掌握。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的是你的心有沒有與要學習的字體產生興趣。有沒有來電的感覺。

歐體與顏體,兩種風格迥異的書體,一個是鋒芒畢露,險急勁秀。一個是雍容肅穆,筋骨內涵。兩者的難點各不相同。歐體字難於寫活,難於放大。學習者往往剛強有餘而遒潤不足。顏體字之難在於筋骨。習書人多失於豐肉少筋。對顏體最大的誤區就是把“筋“寫成了“肉”。顏體字靠以立身的本錢是“筋”。“筋”是什麼?是依附於骨上,極富韌勁的。而肉是包裹著筋骨的。肉多就生膘,無肉便露骨。這個度的把握,就是寫顏體字的難點所在。



用人體來比,歐體字如體操、跳水的健將。肢體勻稱,運轉靈便。顏體字如健美型男,筋強骨健。給人予信賴和依託之感。


歐顏都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傑出代表。對於初學者來說,選擇哪一種都會很難。別人修練了一生才取得的成就,讓一個初學者馬上領悟出他們的精髓出來是不現實的。就是浸淫此道多年的人,能悟出真道的人,也為數不多。


子衿tjk

我個人覺得,顏楷、歐楷各有特點,相當於兩首不同風格的抒情歌曲。其實,只要掌握了筆法精要、字法特點,類似懂了樂理,會發聲與演唱技巧一樣,難易程度不是問題,只是技術上略有差異而已,實質上沒有多大區別。想了解它們各自的奧妙之處,必須兩種字體都得研究方能熟知。



顏體特點,字形方整,氣質潑辣,秀勁挺拔。動作乾淨利落,爽快果斷,毫不猶豫,頗有舞刀弄槍姿態,猶如一介武夫在演練外家套路。比如,行筆節奏感比較強,書寫速度稍快,筆斷意連、顧盼呼應關係十分明顯。筆畫起、收處,以及轉換筆勢的地方,提按幅度較大,筆畫形制與線條質感變化適度,筆法豐富多彩。



歐體特點,字體修長,性情文靜,峻峭險絕。動作含蓄小巧,溫和內斂,柔中帶剛,盡顯虎步蛇行風範,好似一個太極高手在溫習內家功法。尤其,行筆節奏舒緩逸動,書寫速度快慢適中,筆畫起、收處,以及轉換筆勢的地方,提按幅度較小,筆畫形制與線條質感變化尺度不大,筆法規範單一。



由此可見,顏體藝術含量高、兼容性比較好,向行書過渡不費勁。相比之下,歐體稍微遜色一成。

從技法訓練難易程度來說,主要體現在筆法方面,歐體比顏體簡約,但難度卻比顏體大,為什麼呢?歐體筆畫特標準,結構過於規矩,所以,火候不好掌握,寫慢了死板呆滯,寫快了視覺韻味不對,真可謂好看不好練,這也是歐體固有的“缺憾”,因此,少兒、老年不宜學歐。這一點,顏體佔有絕對優勢,快一點慢一點都行,輕微有點兒誤差不顯眼,非常容易控制。所以說,顏體比較適合初學者。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與一些書法家就顏體、歐體等作過一些交流,絕大多數人認為,顏體入門相對容易,但學精較難。

歐陽詢的楷書,以方筆見長,以骨力取勝,橫畫善用仰勢,豎畫善用背勢,以矩矱森嚴,險勁刻厲而獨創風格,其結字險勁,平中寓奇,是初學楷書最理想的書體。但其法度嚴謹,一絲不拘,極不易學,故學歐不當,容易滑入板滯一路。

顏體汲取了漢隸中畫平豎直的體勢,又參以篆書的筆意,創造了豐腴雄偉,端莊渾厚的獨特風格。入門相對容易,但要表現其似肥實勁,似濁實清,似拙實巧,似濃實淡的特點,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顏楷和歐楷哪個更容易學,從兩者的結字方面做一辯證淺析顏楷古拙大氣,變化豐富,較歐楷來說,結字更加率意,筆畫的精緻和結字的法度相對寬範,因此,初學者易於上手


但也正是因為這點,顏體字更加另人難以掌握,因此,顏書易於手而難以寫好

而歐楷用筆險絕,結構嚴謹,其筆畫和結字都有森嚴的規範,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歐楷入門很難

但也正因為這點,練字者能夠更好的把握歐楷的規範,寫出歐楷的韻味
我目前正在練習顏勤禮,談點個人感覺,而對歐楷臨寫不多,純屬臆測,個人觀點,謹供商榷,不當之外,敬請批評指正

文中圖片,歐楷系網絡抓圖,顏體圖片,系學生平時練習,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l石崑崙l

項穆在《形質》篇中,“然人品既殊,識見亦異。……設會神通佳跡,每嗟精妙無奇,或經邪俗偽書,反嘆誤愆多致,此謂吠日吠雪,駭罽駭龍,考索拘乎淺陋,好惡任彼偏私,先有成心,將何定見,不若村野愚氓,反有公論也。”



學顏學歐,因人而異,看個人喜好,不能一概而論,引用項穆一段話是說既然人的品格不同,對書法的見解也就因人而異了。



哪家易學這就是態度問題,天下事有難易乎?非也,只要端正學習的態度,靜心臨摹,我相信在你學書的道路上沒有什麼難題。



肆工齋

顏楷和歐楷都是唐楷的頂級字體,至今還在影響著千千萬萬練書法的人。這兩種字體我都練習過,分不清楚哪種字體更容易學。我是先學顏體,後學歐體。顏體學了幾十年,歐體學了半年多。好像歐體更容易,但這種理解不一定正確。認真學習了一種字體之後,學習其他字體就會更容易。因為學習前一種字體時候練出了筆力和理解能力。我的體會是,字體結構兩者都各有特色,筆法顏體更豐富更復雜。

初學者還是先學顏體,後學歐體比較好。理由是,先學顏體把字架子撐起來,古人講的佔格。顏體是以正大氣象示人,寬博大度。但寫顏體除了容易寫死板之外,還容易寫散。若要補救死板,需要練習行書和草書。若要補救顏體的鬆散,則練習歐體成為最佳選擇。練習歐體可以讓鬆散的字體更緊湊。

當然,也可以先學歐體。但歐體也容易寫死板,還容易寫得拘謹,放不開。剛好顏體就可以補救歐體拘謹的不足。

所以,我認為這兩種字體是可以互相補救互相促進的。我最近在練習歐體風格的小楷。我把幾種風格的字都發上來,請大家批評。







南塘莊徐傑

就上手而言,顏體要更快一點,無論是麻姑仙壇記還是勤禮碑,他們的個性強烈,點畫,結構特點突出,相對容易把握。反觀歐楷,點畫奇崛,結構精妙,初學者不容易理解歐楷結體上的造險和如何化解,因此相對會難一點。但是當藝術往深層次學習時,他們的難點就會隨著自己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湧現,也就談不上誰更容易了。

我們開始學書法,學的是他們的共性,再往後就是研究他們的異同。在學習過程中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學習的方法和學習重點。學習這兩種書體,如果只寫共性,不研究變化,最終就寫成館閣體,美術字了。其實我們詬病二田的字,不是他倆寫的不夠好,而是離藝術遠去了!

最後說一點,學習書法一定要解決臨和創的問題,臨帖的目的就是為了創作,切不可單純的以臨的像不像作為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