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父母渐老,孩子还小,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养老危机,已经到来。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左边病床躺着老母亲,右边是老父亲,中间是孤独脆弱的孩子。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1a526d8d95ab175a.jpg?size=641x426

这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忧虑。这个脆弱无援的背影,可能就是现在的我们,或者不久之后的我们。老龄化、少子化、独子养老,这些问题就像悬在无数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让人倍感经济和精神压迫。年少时饱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们,终将吞没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中。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于1978年出台,1980年施行,一直延续到2016年,才因全面二胎政策而结束。如今,父母渐老,孩子还小,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危机,已经到来。孝顺才是最大的奢侈品赡养父母掏空一切知乎上一个网友的故事,戳中了很多人。每晚,他算着家里的账睡去,清晨再惴惴不安地醒来。因为,怎么算,钱都不够。他和妻子是双职工,双方父母4个,都60多岁了。父母的上面,还有2位90岁的老人。下面还有1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8a361254a1be521c.jpg?size=404x273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809d625cee60ee78.jpg?size=535x117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1000272d8bf8096e.jpg?size=632x336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02577419b651c4d5.jpg?size=408x454

▼入住高端养老机构要花多少钱?知乎某网友的结论是,522万到1162万。再算上通胀率,结果非常惊人。有钱的可以去住民营养老院,只要子女有钱,一切好说。这样一来,重担全部落在独生子女肩上,顾家、育儿、日常开销,再加上支付养老院费用,压得透不过气。因此也有一些子女,选择了逃避。南京一位65岁的老母亲脑梗,住进了养老院。儿子为其支付了1万多元,眼见又产生了1万多元的欠费,于是儿子出现了几次之后再也没出现过。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养老费用让一些独生子女不堪重负。与私营养老院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更具“性价比”。问题是,住进公立养老院,是一件有钱也未必能办到的事。深圳一个网友为父亲考察养老院的时候惊呆了。一家价格相对便宜、条件好的公立养老机构,有2000多名老人在排队,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一百人。从当时开始排队,他父亲得等20年才能住进去。这并不是夸张,也不是个例。之前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家公办养老院,价廉物美,单间只要2250元一个月,双人间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却要排队等100年。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52237ef7d0fd77eb.jpg?size=568x72

1.76亿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不敢死,不敢穷,不 敢远行

t01e59f20c32942d334.jpg?size=458x69

才两周时间,报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位住满了。“孝顺”是种奢侈品,成本高昂,也是对子女们经济实力的考验。毕竟,独生子女们已经被日常生活、职场拼搏、小家庭开销、抚养孩子等方方面面所绊住,到底还有多少余力兼顾父母,成了最现实的疑问。

如果你是一个小职员 怎么承受的了这么高昂的费用,所以趁现在好好努力吧,做不到每日陪伴左右最起码你给他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够保证生活质量。职场人升职加薪的标配在职MBA,现在好多公司提拔新人除了看能力外还看你有没有学过MBA,所以要想升职加薪还是学个在职MBA吧,说到在职MBA当然首选亚洲城市大学,在这里你的能力不但可以得到提升还可以获得无限人脉资源。

@在职MBA滑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