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啥意思你知道嗎?

炎熱的夏天又來了,農村這個時候那可叫一個熱鬧啊,很多農民朋友都會在晚飯後到村口的大樹下聊天,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很多有意思的農諺。這些農諺多為短語結構,言簡意駭,朗朗上口,這些農諺是農民朋友對農村生活常態的一些總結。像在農村中,我們就經常聽到,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這句農諺,那麼這句農諺到底啥意思你知道嗎?

心疼孫子燒墳紙

農村俗語“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啥意思你知道嗎?

農村中,爺爺奶奶對孫子輩是非常疼愛的,是因為他們覺得孫子是真正意義上的傳宗接代,意味著香火得到了延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在鄉村很多的小孩得到爺爺奶奶的寵愛,幾乎都是從小寵到大的,像整天追著餵食,接送上下課。然後父母在外面務工,可以說爺爺奶奶給予的愛甚至比父母要多,還有個詞說隔輩親指的就是這個了。

當爺爺奶奶百年以後,清明節前去掃墓的,大多數也是孫子輩的。正所謂因果循環,這些孫子們在小的時候,得到了爺爺奶奶的諸多關照和庇護,當老年人壽終正寢後,這些孫輩的也理所當然應該關懷與祭拜。

農村俗語“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啥意思你知道嗎?

心疼外孫把手指

這後半句的意思跟前半句就完全相反了,跟孫子不同,外孫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親了。可能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外孫始終都是外姓的,以後養老送終的肯定不是他們。農村中還有句老話這樣說,父親叔代,孃親舅代,意思就是小孩子母親在的時候,小孩子還會親近外婆和外公,而當母親不在的話,也許就不會那麼親近了,尤其還是隔代的輩分。這是非常現實的,即使是在民風質樸的農民朋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其實在農村是很多見的,平時姥爺輩的親人在的時候,都很少會去看望,更別提百年後了,不如孫子輩來的近。在農村,這方面的思想還是比較重的,光是從百年後的祭拜這點來看,也是親疏立見的。

農村俗語“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啥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農諺講的就是爺爺奶奶疼愛自己的孫子,是要勝過外孫的。大部分的農民爺爺和奶奶,都願意幫兒子帶孫子,而不是幫女兒帶外孫。因為孫子可以為自己送終,也能為自己家族延綿香火。這算是自古在農村地區流傳的一種觀念吧,而且很多農民朋友也認為是這樣,在農村中如果不幫忙帶孫子,總會有一些嚼舌根的人。

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只要是恪守孝道的話,無論是孫子還是外孫,都不應有親疏之分。反正都是自己孩子的後代,都是自己的晚輩,都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所以孫子或者是外孫,又何必分的那麼清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