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我们常常抱怨,这个时代没有变好,可你是否曾扪心自问,我们有变好吗?在历来以男性为主导的计算机科学里,你知道多少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杰出女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取代人工,追求传统工艺是否只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情调?

撇开现实,如果你是一个非裔美国人,从被误判的罪名中解脱后,你要如何重归家庭?而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二战的犹太人,你要如何带着你的家人死里逃生?

本期全球书情由单读作者吴瑶整理,她介绍了一批新书,试图解答了上述问题。

非虚构类

我们变好了吗?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现在启蒙: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

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Steven Pinker 史蒂芬·平克 著

Viking Press 维京出版社 出版

进步主义的理想是否过时了?哈佛大学教授、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尤其考虑到由于极右运动和思想的抬头,进步主义遭受猛烈攻击,强调启蒙时代的信念——相信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悲观主义者质疑我们是否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犬儒主义者则质疑当下是否比我们的过去要更好。其实,对科学技术作用的疑问由来已久,在巴黎的启蒙运动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早已有之。现在,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起。

为了对抗“进步恐惧症”,平克在书中拿出了数据来说话,囊括了衡量进步的各种指数,跨越半个世纪,从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恐同、霸凌等关系个体的问题,到贫困、娱乐休闲、女性赋权等更大的社会经济议题,显示人类的生活、健康、繁荣状况、安全、和平、知识和幸福感等等都在上升,不仅仅在西方国家,世界范围都是如此。

平克对启蒙运动,对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对进步的推动的论点可能不比前人高明,但是面对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不得不说这是对进步论最为鼓舞人心的捍卫。

业是否应当享有公民权利?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我们公司:美国企业如何赢得他们的公民权利

We the Corporations: How American Businesses Won Their Civil Rights

Adam Winkler 亚当·温克勒 著

Liveright 利沃莱特 出版

美国公司是否跟公民一样享有公民权利?企业认为是的,他们为此进行过漫长的“斗争”,《我们公司》一书记录的正是这段美国历史上最成功但最不为人知的“公民权利运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教授温克勒回顾了“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等诉讼案件,解释了最高法院这些在当时备受争议的裁决——确认企业也享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何以成为这场权利运动的高潮。企业为了企业人格和对公司的宪法保护,已经斗争了几个世纪之久。最高法院关于企业权利的首个裁决出现在 1809 年,比第一个关于非裔美国女性的类似案件出现还要早半个世纪。

关于企业人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企业不属于人民”的口号曾出现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伯尼·桑德斯和众多进步组织也以此为口号,它对罗姆尼 2011 年那番“企业是人”的著名宣言提出了反驳。反对者们认为企业绝对不能享有任何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言论和宗教自由,以及政治参与权,因为企业的财富和权力扭曲了大众民主。尤其是在大公司合并、赤裸裸的腐败出现、立法功能出现障碍时,遏制企业政治权力的呼吁尤为高涨。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抗议者喊出“企业不属于人民”的口号。

这是一本法学院学生会更感兴趣的书籍,但它并不枯燥,温克勒以他对法律史的深入了解,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讲述了各种故事和人物。在这个火热的时代,没有什么比温克勒的这番回溯更合时宜了。

为“程序媛”们作传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宽带:尚未讲述的互联网女发明家们的故事

Broad Ban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men Who Made the Internet

Claire L. Evans 克莱尔·埃文斯 著

Portfolio 出版

去年的一部电影《隐藏人物》,让人们关注到 NASA 的早期女性计算机科学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计算机科学的历史上,也有着许多颇具代表性的不为人熟知的“隐藏人物”。比如,诗人拜伦的女儿爱达·洛夫莱斯,在维多利亚时代就编写过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在《宽带》这本书中,埃文斯就为这些古往今来的杰出女性作传,记录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女性为改变世界所作出的贡献。

埃文斯的父亲在英特尔工作,她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和从事计算机行业对她来说没有男女之分。写作这本书的想法脱胎于她前几年所写的关于网络女性主义的一系列文章。在 90 年代,一个名为 VNS Matrix 的艺术家群体发布了 21 世纪网络女性主义者宣言,网络女性主义者们相信,技术可以帮助性别差异的消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回过头去看女性榜样的故事,意义更为重大。

埃文斯希望借由这本书,更多地去关注为计算机技术作出贡献的女性。书中提到格蕾丝·霍珀,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在二战后编写了商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让计算机能为更多普通人所用,有意思的是现在程序员们经常提到的“debug”,其实就来自于霍珀发现机器里的蛾子导致了技术障碍,还有早期的 BBS 运营者史黛西·霍恩,1980 年代她在自己纽约的公寓里运营的 EchoNYC,被认为是最早的社交网络之一。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数据库诗人、信息管理者、超文本梦想家和试图打破网络时代天花板的创业者们被推到聚光灯下,向后来人彰显她们改变世界的力量。

寻找失落的工艺精神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手工:探寻传统手工艺的缘起和真谛

Cræft: 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and True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rafts

亚历山大·朗兰兹(Alexander Langlands)著

诺顿出版社 出版

当人们的生活被批量生产的产品霸占,原始的手工产品似乎让人感觉更好——比如手工家具、手工面包、精酿啤酒等等。然而在工业化时代之前,传统手工艺可不止是一种生活情调。在这本书中,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朗兰兹带领读者们进入了传统工艺的古老世界,去探索其中深邃原始的历史。

Cræft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英语中时,它意味着面对不断变化的材料和环境时的知识和智慧,重新认识工艺,让我们与人类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联系起来。这本书会让我们赞叹人类的独创性以及代代相传的传统。

朗兰兹从自己的故乡威尔士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工艺之旅,沿着欧洲海岸,从西班牙到法国,从英格兰到苏格兰,再到冰岛,去寻找失落的工艺精神。在讲述这些工艺时,他将对历史的解读与个人的第一手体验结合起来,包括牧羊、养蜜蜂、晾晒皮革、卷羊毛、修葺茅草屋顶、织造等等。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郎兰兹在劳作中。

在一波又一波工业化、信息化的浪潮中,人类不可能回到手工艺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反思现代消费中的盲目,更多地去顾及长期使用的价值。工艺知识的梳理和继承也不意味着单纯的怀旧,它把人们从机器的自动化生产中暂时解放出来,思考那些关于人类生存的小问题。

虚构类

“亲爱的塞莱斯蒂尔,我是无辜的。”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美国婚姻

An American Marriage

Tayari Jones 塔亚里·琼斯 著

Algonquin Books 阿冈昆出版社 出版

新婚夫妇塞莱斯蒂尔和罗伊的人生本是美国梦和新南方的缩影:他们一个是年轻的管理者,一位是艺术家。正当他们的生活步入正轨时,突如其来的意外将他们分开了。罗伊被控犯罪被捕并判处 12 年有期徒刑,而塞莱斯蒂尔认为那是莫须有的罪名。时间随着罗伊的狱中生活而流逝,塞莱斯蒂尔发现这份爱不再是她生活的重心。五年后,罗伊的控罪突然被推翻,他回到亚特兰大准备重启两人的生活。

在这个故事背后,是非裔美国人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事实。尽管非裔美国人只占全国人口的 13%,但在被错误定罪的公民中,非裔人口占到了 47%。无罪释放的公民中,非裔美国人所遭受的牢狱之灾比白人要多出 4.5 年。数字是冰冷的,错误定罪所牵连和影响到的家庭却真实存在。这段错误付出的时间,承受的不公和代价对于一个男人、一个家庭、一段婚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正是《美国婚姻》试图回答的问题。

在塞莱斯蒂尔和罗伊的一次通信中,短短的两句话,道出了他们婚姻的状态:“亲爱的塞莱斯蒂尔,我是无辜的。”“亲爱的罗伊,我也是。”当个人的情感与种族、社会阶层的负担交织在一起,就引出了更深远的问题。这本书最近也入选了“奥普拉读书俱乐部”。

战争的残酷面前,活着就是幸运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我们是幸运儿

We Were the Lucky Ones

Georgia Hunter 乔治娅·亨特 著

Viking 维京 出版

1939 年的春天,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近,库尔克一家三代人仍然努力地维持日常的生活。在餐桌对话中,他们仍然谈论着新生儿的故事,而不是在他们的家乡波兰拉多姆,犹太人的处境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可恐惧还是不可避免地席卷了欧洲,库尔克一家离乡背井,每个人都拼命地想寻找到一条通往安全的路。

年迈的父母与两个女儿哈琳娜和米拉仍然居住在家乡,儿子格内克和雅克布则加入了波兰军队,小儿子艾迪被困在法国,很快也应征入伍了。人们挣扎着避免死亡,他们有的在工厂中饿着肚子工作,有的则伪装成异教徒躲藏在他乡。战争期间,库尔克家族的足迹遍布各地,远至巴西和西伯利亚。抱着强烈的求生意志和对从此天涯相隔的恐惧,库尔克一家必须依靠希望和内在力量活下去。

这是乔治娅·亨特的处女作小说,它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最黑暗的时刻、人类精神所能承重的灾难、以及如何在灾难之中成长。这部小说讲述的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家庭史,德国入侵波兰,破坏了库尔克一家的生活,亨特说,“书中所描述的每一次重要的迁移、监禁、假死和逃跑,在现实中都发生过”。而之所以选择小说而非回忆录的形式,是因为她希望更好的创作一些场景,让故事的深度和情感更进一步。

对于库尔克一家来说,胜利的时刻不是纳粹投降,而是全家人都活了下来并且重新团聚,而这本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不是好莱坞电影式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作者和库尔克一家都明白,他们的生存不过是令人绝望的运气作用的结果,而作者也回避了空洞的伤感和虚无主义,力图揭示这个动人故事中美丽的复杂性和生活的不确定性。

来,告诉我们,你们最近都想读些什么书?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封面图片来自电影《无耻混蛋》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十三邀第一辑访谈实录:《偏见》

二战生存法制丨全球书情

▼▼这本书也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